缩略图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育人功能实施路径探析

作者

吴章玲

信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涉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其编写理念、内容架构及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因此,本文围绕高中思政教材展开研究,分析教材的框架构成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探讨教材对学生的作用,并基于此提出措施,推动教材育人功能的实现。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的特点与内容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框架构成

部编版教材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大必修模块,以及《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等选择性必修模块。必修教材从不同角度对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分领域具体深入的讲解。选择性必修教材重点培养学生以全球视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运用科学思维探究认识世界的能力。教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了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与实践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核心素养导向

高中教材在内容设置、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导向。其中,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为纲。通过“议题式教学”“情境探究”等设计,将抽象素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育目标,使学生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略和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对国家、社会、政治体制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能够运用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这种素养导向的编写逻辑突破了传统教材简单知识点罗列的局限性,实现了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深度融合。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育人功能

(一)知识传授:构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政治知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教材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等,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能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和法律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实践能力

教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思维、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教材中设置大量的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解决方案。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观点辨析”等栏目,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材料、分析问题、表达观点,从而锻炼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语言表达与交流等能力。此外,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价值塑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思政教材在价值塑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既要注重知识传授,又要注重价值引领。教材通过精选内容、设计活动等形式,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内容深度融入大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元素,有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同时,通过课堂讨论等多样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育人功能的路径探索

(一)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内涵,明确教学目标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的引路人,必须深入把握核心素养的精髓。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纲,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采用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政治生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而增强政治敏锐性,培育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此外,在信息时代,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高效筛选、整合信息,主动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此外,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通过情感共鸣与价值引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全健康的人格品质。

(二)优化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深入专研教材整体架构,精准把握其编写理念和逻辑体系,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优化教学内容。第一,要突出重点内容。围绕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点,对重点知识展开深度讲解与剖析,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并牢固掌握核心内容。第二,要系统整合教学内容。打破模块与章节壁垒,将分散知识有机串联,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第三,要主动关注社会热点。将最新的政治动态、政策变化及国际形势融入课堂,且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政治元素,如环境保护、网络问政等,使抽象的政治理论在具象化的情境中得以展现,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思政课教师要想讲好思政课,就要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一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让教学目标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以此有效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二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应灵活运用讨论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如在探讨社会热点问题时,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进行思想碰撞。三是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案例、图片等资源,同时结合社会热点、时事政治,引入新闻报道、视频资料等丰富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结语

高中思政教材的整体结构体现了其科学的编写理念,深度契合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课教师要牢记铸魂育人的使命,在教材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持续探索创新,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J]. 求是,2020(17):4-16.

[2] 才华 . 如何挖掘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育人因素 [J]. 吉林教育 ,2021,(25):6.

[3] 田国秀, 王静. 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三重逻辑及教学建议[J].课程 . 教材 . 教法 ,2021,41(12):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