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体育课程融入思政育人的教学路径 

作者

肖传哲 岳杉

重庆市云阳县青龙小学 重庆 404500

   

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体育课程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各项教学活动在具体开展中,除了要注重运动与健康知识的传授,政治品德、意志理念的培养更加重要。基于此,在之后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应注重思政元素的合理引入,以此来探索出更多适合有效的教育路径与方法,以此来促使更多小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传授体育健康知识

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少,在进行课堂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师可联系授课需求来合理拓展课程内容,丰富体育理论内容,其中除了必要的锻炼技巧,还要注重医学、保健等知识的传授,以此来为体育锻炼效率提升带来一定的辅助作用。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开展离不开相关知识内容的支持,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也需要健康知识的助力。因此,在之后的体育课上,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渗透应给予足够重视,为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构建良好条件[1]。

比如:以体操内容为例,在讲解中可先将体操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学生,其中涉及到艺术、竞技体操,以及健美操和技巧运动等不同项目。对于这一运动,小学生的了解较少,在体操术语、体操所用器械,以及体操动作要领等都存在一定的认知短板。对此,教师要围绕身体动作来做出专业讲解,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来完成一些体操动作,逐步实现对相关运动术语、技巧的熟练掌握。考虑到知识内容较多,教师可借助体操器械来完善知识讲解,让学生对一些体操方面的知识内容有细致观察与认真聆听。基于此,为了全面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可运用多媒体来为学生介绍一些体操运动员的事迹,特别是为国争光的事迹,要重点讲解,让学生在观看中,除了运动健将展现的高超技能,还要感受到其身上展现出的良好精神品质,以此来实现体育、美育、德育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在欣赏运动员高超运动天赋的同时,也能够受到其身上爱国精神的感染,实现体育、德育的更好对接。

二、传承体验历史文化

在学科教学中,体育历史、文化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对接设计,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来对体育历史、文化等内容的搜集整理,为后续更好的融合体育、美育、德育提供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积累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体育历史文化给人类带来的重要影响有真切感知。体育不仅仅是文化教育的重要分支学科,同时也是渗透美育、德育的重要载体。基于此,在平时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可围绕体育历史文化来优化教学组织,实施文化熏陶教育,让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 [2]。

比如:以武术训练为例,因为平时在影视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的武术对打的场面,所以,对于武术运动还是比较熟悉的,也有自己崇拜的武打明星,基于此,在教学指导中,教师可先将武术套路名称介绍给学生,对手、眼、身法、步的协调一致做出重点强调。如,马步横打中的马步扣脚、扣膝、拧腰、转肩等一系列技术要领,借助多媒体来将一些经典的武术比赛呈现给学生,让大家在细致观看中有更多的认识和积累,并对之后的武术学习充满期待。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武术教学中可通过影视视频的播放来引导学生联系现有生活经历去理解把握武术套路,全面激发学生的武术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观看自己喜欢的武打明星的武术展示时,可以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基于此再开展与之相关的训练也可取得理想效果。武术自身具有的劲力美、造型美与协调美是非常显著的,科学指导学生进行武术练习,除了能够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激发出来,也能够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创造良好条件。武术运动本身涉及到多民族的爱国教育内容,这也是属于思政教育范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不同阶段的文化认知基础入手来展开创新思考,借助影视文化来进行对接设计,拓展学生认知视野的同时,也能够让思政育人在小学体育课上的融入取得理想成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3]。

三、优化德育思想渗透

为了更好的融合思想品德教育和体育学科教学,可从培养学生国家民族荣誉感这一层面入手来优化教学设计,优化典型体育和德育的跨学科对接。如,学生对亚运会、奥运会等国际体育比赛的关注度较高,教师就可列举一些学生关注、喜爱度都较高的体育明星来激励学生,优化文化教育渗透。

比如:以拔河比赛为例,其需要团队的合作与团结才能够取得理想成果,这需要队员们可以同心协力、拥有坚定的集体荣誉感,以此来整合更多力量取得最终的胜利。在设计拔河比赛教学活动中,可先将相应的规则、要求介绍给学生,及时给出提示,细致讲解拔河操作方法,让参与比赛的双方队员,可以保持动作协调一致、拥有必胜的信心。拔河比赛这种集体比赛项目,运动气氛较好,也会展现很强的对抗性,教师可在正式开展前通过到位的宣发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顺利开展拔河比赛的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集体荣誉感、抗压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思政育人在小学体育课上的有效渗透,既有助于增强运动锻炼效果,也能够实现心理素质的显著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思政育人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合理引入,不仅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相符,也能够让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多角度入手来为学生提供更科学的教学指导。为此,在之后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视现有资源条件的有机整合,还要围绕具体需求来对思政教育渗透方式做出持续优化,拓展出更多思政育人的新路径,让学生在积累更多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雷花 . 协同视域下小学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策略研究 [J].中国德育 , 2025, (08): 65-67.

[2] 杨名芳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探究 [J].教育界 , 2025, (09): 146-148.

[3] 单迪 . 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探析[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 2025, 6 (06):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