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研究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作者

朱红荣

蓬塘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常宁 421500

引言: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猪肉需求量不断上升。为了对市场需求进行满足,猪养殖场不得不加大养殖量,猪场规模不断变大。猪养殖量加大,给兽医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果猪群感染疫病,不仅会对猪的品质造成影响,还有可能导致疫情快速扩张,降低养殖户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养殖中,需要明确兽医防疫的重要性,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手段,加强兽医防疫力度,做好饲养管理工作,进而保证猪群健康生长,降低疫病发生风险,有效提升猪场养殖效益,促进猪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

1. 猪场兽医防疫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猪场兽医防疫工作具有诸多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够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和产业稳定。猪疫病,有可能导致猪流产、死胎、仔猪体弱等,这会对猪只产能恢复目标造成直接影响。根据相关调查显示,2024 年我国年均发病猪有 21万余头,病死猪有 4.1 万余头。从中可以看出,兽医防疫成效会直接影响到猪只供给安全。并且,通过兽医防疫,做好疫病净化工作,能够减少药物滥用,提升肉品质量,进而推动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1]。

第二,能够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根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数据,人类现存已知的传染病中有 60% 属于人畜共患疾病,至少有 75% 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源自动物。在兽医防疫中,通过人病兽防、关口迁移,可以从源头上控制人畜共患病。并且,实施抗菌药减量行动,加强对屠宰环节的监管,可以减少食品安全隐患;通过定期驱虫、微生态制剂使用,可以替代抗生素,保障终端产品的安全。

第三,能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猪场兽医防疫工作中,通过免疫程序标准化、疫病监测制度化,能够促进猪养殖业现代化发展。并且,通过创建属地管理和联防联控机制,如疫情周报、紧急免疫等,可以提升对猪疫病的快速响应能力 [2]。

2. 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

2.1 兽医防疫意识薄弱

在猪场养殖中,部分猪场虽然在建造上较为规范,但是养殖户不够注重防疫工作,没有配备专兼兽医,防疫制度不够完善,或者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如人员进场不更衣、不换鞋,没有严格消毒车辆、用具,饲养员存在严重的串栋现象,用具不分栋使用,也没有相应的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3]。此外,部分猪场防疫观念较为滞后,没有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防疫缺乏谨慎性、科学性。在该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猪疫病爆发,还会影响到疫病救治及时性。

2.2 防疫技术较为滞后

部分猪场防疫技术较为滞后,免疫意识较差,不注重免疫工作,在免疫处理时没有遵循规范的免疫程序,盲目进行免疫,没有结合当地疫情特点、免疫标准,如免疫制剂浓度部队、接种剂量不达标、注射针头不合适等。并且,部分人员对疫苗保存存在疏忽,使用过期疫苗,甚至同时免疫病猪和正常猪。此外,在诊断和治疗猪疫苗时,由于受到兽医技术、仪器设备局限性等因素影响,针对较为复杂的疫病确诊较为困难,容易出现病情延误情况。在给药时,部分兽医没有根据药物说明合理给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给药次数,治疗效果不理想,还会增加毒副作用。

2.3 缺乏生物安全体系

现阶段,部分猪场没有创建科学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没有创建完善的卫生制度、消毒制度、免疫制度。还有部分猪场不注重各个区域的环境卫生,没有进行定期消毒和轮换使用消毒药物,也没有无害化处理养殖废弃物,这会直接影响到兽医防疫效果。此外,部分猪场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是在具体落实时,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根据正确的程序、方法进行操作,导致疫病防控效果不理想。

2.4 疫病监测不够及时

虽然猪场兽医防疫中,疫病监测的重要性时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猪场面临着监测不够及时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因素:资源限制、人员培训不足、监测技术落后等。例如,部分猪场不够重视疫病监测工作,报告不及时、不准确;部分猪场设施陈旧、设备不够完善等,影响到疫病防控效果。

3. 猪场兽医防疫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强化猪场兽医防疫意识

在猪场兽医防疫工作中,需要注重强化猪场兽医防疫意识,组建专职管理机构,明确权责和规范流程。在该过程中,需要成立独立兽医防疫管理小组,由专职兽医负责统筹疫情监测、免疫程序制定和应急预案。该部门需要直接对接管理层,保证防疫决策高效执行。与此同时,需要注重对猪场封闭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人员和车辆管控方面,非必要人员不允许进入生产区,入场需要经过消毒通道(图1)、更衣淋浴,车辆需要彻底消毒;在物资和物流管理方面,需要定点消毒饲料和器械等物资,场内工具不允许交叉使用[5]。并且,需要注重无害化处理和卫生监督工作,猪场需要配备病死猪转用无害化处理设施,如发酵池,每天清理粪污且发酵杀菌,有效阻断病原扩散。此外,需要注重常态化培训和监督,在培训中针对技术人员定期培训疫苗规范操作、疫情识别、消毒剂科学配比;针对饲养员,普及生物安全常识,其中包括更衣消毒流程、霉变饲料辨识等。还需要每个季度对突发疫情处置流程进行模拟,结合最新行业案例,对防控方案进行更新,以防经验主义。

图1 猪场消毒通道

3.2 提升兽医防疫技术水平

在猪场兽医防疫工作中,需要提升兽医防疫技术水平,进而保证防疫效果。在该过程中,需要精准进行免疫接种,结合猪场地理位置、季节疫情特点、猪群健康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定期进行抗体水平检测,以防盲目接种导致免疫浪费或失效。针对疫苗运输,应全程冷链;注射前需要会温至室温,以防免疫应激;利用一猪一针头的形式,以防交叉感染;注射部门需要严格进行消毒。除了精准免疫接种,还需要注重科学诊断和合理用药。在初步诊断时,观察猪只体温、精神状态、粪便性状等;针对疑似混合感染,需要进行病原学分析,以防误诊。在用药时,需要坚持对症选药,如果是细菌性疾病,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如果是病毒性疾病,利用板蓝根、双黄连等中药辅助治疗。在剂量和疗程方面,预防用药连续使用 3-7 天,治疗用药需要疗程足够,以防产生耐药性;且需要区分高烧、低烧用药方案。此外,针对怀孕母猪,不要利用氟苯尼考,可以利用林可霉素代替;针对仔猪腹泻,优先利用杨树花、穿心莲等低毒中药。

3.3 优化完善生物安全体系

在猪场兽医防疫工作中,需要优化完善生物安全体系,通过分区管控和消毒、人员和车辆管控,提升防疫效果。在该过程中,需要严格划分净区和污区。把生产区设为净区,其中包括产房、保育舍、育肥舍,把无害化处理区、出猪台、粪便堆积区设为污区,布局上需要保证污区位于生产区下风向。在日常操作中,需要坚持净向污单向流动原则,如产房、保育舍、育肥舍方向作业,如果是反向流动,需要进行严格消毒。在消毒工作中,需要分场景进行精准消毒。针对空栏消毒,利用 2%-3% 火碱,或者是二氯异氰尿酸钠粉进行喷洒,作用30 分钟后进行清水冲洗;针对带猪消毒,选择过硫酸氢钾、戊二醛等低刺激性药物,喷雾方向向上覆盖屋顶下落,以防直喷猪体;针对疫病高发期,每天进行 3-5 次消毒,连续消毒 7天,后续可以降低次数,每天 1 次,连续消毒 15 天。针对装猪台,需要重点进行防控,每批次食用后马上进行消毒,坡道加装挡鼠板、排水沟。此外,猪场需要做好人员和车辆管控工作。在人员方面,针对外来人员不允许高风险人员进入场区,如生猪贩运人员;针对饲养员,入场前 3 天不允许接触其他养殖场 / 屠宰场,进入生产区域需要进行彻底消毒。在车辆方面,不允许外部运猪车辆入场,配备独立运输车,使用后即时进行消毒;物资入场需要静置48 小时或者是消毒液浸泡,减少入场频次。

3.4 注重猪场疫病监测工作

在猪场兽医防疫工作中,需要注重猪场疫病监测工作,构建动态监测机制,且注重多病联防免疫。在构建动态监测机制时,需要整合多维度监测方法,利用大数据分析疫病类型、传播规律,制定科学防控方案;定期进行猪群精神、食欲、排泄物的巡查,如果发现异常个体需要马上进行隔离;定期进行抗体和病原检测,如非洲猪瘟、口蹄疫,明确病毒载量和传播程度。并且,可以注重监测点网络和数据联动,设立专职疫情监测员,覆盖区域内养殖户,动态跟踪猪只健康数据;创建生猪健康档案,对生长阶段、免疫接种等信息进行记录,进而实现风险预警。在多病联防免疫中,针对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等核心疫病进行全覆盖免疫,降低混合感染风险。此外,应注重药物预防和免疫调节协同,在药物预防方面可以在饲料 /饮水中对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进行添加;在免疫调节方面可以利用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如核酸类、多糖类,提升猪只基础抵抗力 [6]。

3.5 强化猪场兽医培训力度

在猪场兽医防疫工作中,需要强化猪场兽医培训力度,从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法规政策、新技术应用这几个方面入手。在专业知识培训中,侧重于疫病识别和防控机制、疫苗科学管理、环境卫生标准等内容,例如系统讲授猪肺疫、猪丹毒、猪瘟等核心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原特征、传播途径、流行规律。在实践技能培训中,侧重于临床诊断技术、生物安全操作、应急防疫处置等内容,例如训练兽医通过猪只行为观察、病例解剖,快速识别疑似病症,规范病科采样和送检流程。在法规政策培训中,侧重于国家强制性规范、场内制度落地等内容,例如解读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条例,明确疫情报告义务、建议程序、法律责任。在新技术应用培训中,侧重于智能化工具、快速检测技术、微生态制剂应用等内容,例如培训兽医使用PCR 检测、胶体金试纸条等工具,进行猪瘟、伪狂犬病等病原现场筛查,缩短诊断周期。此外,需要创建完善的考核机制,针对疫苗接种规范、消毒操作等核心技能进行认证;定期进行疫区实地考察和案例研讨,强化风险应对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在猪场养殖中注重兽医防疫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保障动物健康,提升猪养殖管理水平,还能够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现阶段,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猪场兽医防疫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猪养殖业的发展。想要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给予兽医防疫足够重视,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做好疫苗接种、药物预防、定期消毒等工作,进而降低猪群患病风险,提升猪群整体健康水平,进而提升猪养殖效益,保障养殖户利益,推进猪养殖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月楼 . 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J]. 中国畜牧业 ,2024,(23):30-31.

[2] 黄佩荣 . 浅谈规模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J]. 吉林畜牧兽

医 ,2024,45(02):178-180.

[3] 刘 远 见 . 猪 场 兽 医 防 疫 存 在 的 问 题 与 应 对 措 施 [J]. 畜 牧 兽 医 科 技 信

息 ,2022,(11):176-178.

[4] 张向东 . 规模猪场疫病防疫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J]. 畜牧兽医科技信

息 ,2022,(07):198-199.

[5] 贾晓剑 . 猪场兽医防疫问题与应对措施 [J]. 猪业观察 ,2022,(01):47-48.

[6] 林仕华 . 猪场兽医防疫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J]. 今日畜牧兽医 ,2021,37(08):46.

作者简介:朱红荣(1976.1-),男,大专,兽医师,湖南衡阳,汉族,从事工作: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