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夹心房施工中高频噪音的源头识别与降噪策略

作者

郑建斌

包头开放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014010

摘要:本文围绕夹心房施工过程中高频噪音的问题,分析了噪音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包括选用低噪设备、设置隔音屏障、优化施工流程、合理安排工序等在内的多项降噪策略。通过系统识别噪音源并实施针对性控制措施,有助于提升施工环境质量,降低噪声污染,推动绿色施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夹心房;高频噪音;低噪设备

引言

在夹心房施工时,大量机械设备的运转,建筑构件的磕碰产生了大量的高噪音,威胁到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以及周边的宁静生活,寻求高噪音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降噪方案对施工质量以及保障员工健康与绿色施工是至关重要的。

一、夹心房施工的概念

夹心房施工指在建筑物中使用隔热、隔音、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夹心层结构是通过在墙面或楼板内夹一个由两层混凝土(其他结构层)及中间夹层保温、隔音的材料形成“夹心层”结构。夹心房施工热工性能良好、声学性能优良、对建筑物居住或使用效果的提高十分有利,但在夹心房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夹心层材料种类选择、工艺精度等问题直接决定夹心房施工能否达到效果要求。此类施工多运用于住宅、办公楼以及医院等有居住或使用性能方面要求较高房间的建筑物中。

二、夹心房施工中高频噪音源头识别的方法

而对于夹心房施工中的高频噪音来说,找到噪音的产生源头是采取有效降噪措施的基础。典型的高频噪音产生主要集中在高转速的工具设备如电钻、电锯、钢筋切断机与混凝土震捣器等。这些工具在使用期间会产生较高的频率、较强穿透力的噪音,造成周边环境和施工人员的噪音干扰。噪音的产生一般通过声学监测、现场实地调研两种途径完成。声学监测是通过高灵敏噪声频谱监测设备,对于施工场地在不同时空地点采集的声学数据进行采集和频谱分析,能够较为确定哪些设备或施工环节产生了高频噪音,另外还能够结合现场施工进度日志明确噪音源位置以及作业时段[1]。同时也出现了基于现代声源定位技术的声强测量法(SoundIntensityMethod)以及声阵列技术。声强测量法能够对声波的传播角度、能量进行量化的表征,用于复杂施工场地噪音源的确定。声阵列技术则是利用麦克风阵列对声源定位成像技术,能够进行较为准确的噪声源分布位置与类型成像。通过目视观察和工艺流程的分析等手段与之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强对噪音产生的识别程度,为噪声控制手段的科学设计和选择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达到工程施工现场智慧化噪声管理的精准实施。

三、夹心房施工中高频噪音的降噪策略

(一)选用低噪设备

最后,在夹心房施工时低噪选型也是降低高频噪音的有效措施。传统的电锤、电锯、钢筋断料机等施工机械在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的高频噪声,影响施工人员的听觉和周围人员的工作生活。因此在设备选型时应选择噪声较低的型号,比如液压机具、电锯、电锤可以采取一些设计,如安设消声装置的工具、加装隔声罩的机械设备等。目前,不少建筑施工设备上已经配备静音电机、减震消音等静音操作,不仅在作业中降低工作噪声,而且不耽误工作的进度。在设备的购买、更新上也应将噪声数据测试作为依据和比较指标,参考噪声测试设备,使用获得认证的低噪声机械设备。施工方还应构建施工机械噪声数据库,对各个施工机械定期检测和维护,以防旧的机械出现故障或者老化而使得机械噪声增大,通过设备的智能管理,对施工现场设备进行监控,能够帮助管理方随时调整设备,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作业,以减少高噪声叠加影响。

(二)设置隔音屏障

隔音屏障对于夹心房项目产生的高频噪波是一种有效控制其传播方式的途径。高频噪波具有传播范围广、穿透性强的特点,若不对高频噪波进行控制,更容易对附近的居住小区及项目工作人员产生扰动与危害。在夹心房项目的周围设置一定的隔音屏障,能够阻挡高频噪声的传播方向,对高频噪波向周边释放产生的能量进行减弱。隔音屏障一般采用多层结构的设计,本身能够起到吸声、隔声的作用,比如,可选用夹层钢板、聚酯纤维、橡胶垫等,使高频噪声反射、传输的距离变短、强度变小。隔音屏障的设置与布置还需要综合施工现场条件进行设计、施工。对于夹心房的施工现场可设置在噪声源侧,并紧邻受影响区域,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保证一定高度且隔音性较高,方能达到一定的声屏障效果。对于某些经常移动的高频噪音设备,也可以采用一些可以移动的隔音屏障,甚至是临时性隔音棚来减少噪音的影响;还可以将施工单位在现场施工中利用已有的墙体、楼板作为辅助隔音装置,起到控制隔音屏障成本的功能[2]。

(三)优化施工流程

在夹心房建设施工中,流程优化也是降低高频性噪音的措施之一。高频性噪音常与设备集中作业施工、工序交叉、工期紧张和施工方案不合理等因素有关系,通过工艺流程科学和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避免两个及以上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产生的噪音叠加现象,比如在同一时间段内避免钢筋切割、混凝土振捣和电锤钻孔等高噪声工艺流程作业,对不同性质的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错峰排布,降低施工噪音,提高施工效率及施工组织,还可以避免同一工作面同时出现多个作业环境不同的高噪音工班,对不同施工项目进行错时施工,进一步提高整体环境耐受频率与标准。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可以在施工项目动工前期制定项目进度安排表,对施工建设中的高频性噪音产生工序与工作区域进行标注,并做好时间限制,尽可能在白天或施工环境耐受能力较强时安排施工。充分利用信息化施工管理手段,通过信息化施工管控平台对作业时间和作业区的高噪声水平以及设备运转和开停工情况做动态化监控与管理工作,通过实时数据与结论性分析进行施工节奏把控与施工工艺工序排序调整。对于某些时段内需要连续性施工,且工艺本身就会对周围环境产生高噪音影响的工序,例如混凝土浇筑中的震动工艺,可以进行调整工艺或者施工工艺参数数值来降低工艺本身的噪声。

(四)合理安排工序

工序安排是夹心房施工工艺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降低噪音影响的另一种途径。有些高频噪声都由固定工序产生的,如振捣混凝土、敲打振捣模板和切割钢筋等等。如果这些强噪音的工序在同一时段内进行,则会造成叠加效应,加之人员承受水平的不同,所带来影响的人数也将有所增加,将会给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以及周边群众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合理安排工序,将这些强噪音与低噪音的工序穿插进行,以降低同一时段内的噪音。工序安排还要在设计单位、施工水平和业主的领导下,结合具体的施工现场以及施工时间等,进行适当错避,避开人群休息的时间和上班地点。可以通过施工时段安排表,标注不同工序噪音的大小和建议时间,并按照作业具体时长进行严格的要求,通过现场监理以及旁站的方式合理管理。对于具体施工工程所处的特殊情形,也可通过对钢筋的预制、成品加工进行合理的工序安排。

四、结语

降低夹心房施工噪音对夹心房施工噪声进行控制的意义主要是控制施工现场的噪声污染,有效防止施工现场噪声对工人造成伤害,从而进一步影响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夹心房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噪音来源对施工噪音进行控制,通过采用降低噪音设备,施加隔音材料,控制施工工艺等措施,构建系统性的施工噪声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吴翔华,余超,张利婷.城市差异下住房租赁夹心层识别与保障策略研究[J].房地产经济,2024(2).

[2]王鹏超."夹心层"群体住房租购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