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路径与实施效果研究

作者

赵思远

新疆亚克斯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哈密市 839000

摘要:矿山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安全生产不仅关乎企业经济效益,更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矿山开采深度增加、技术复杂度提升以及极端天气等外部风险加剧,安全生产事故仍时有发生。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统计,历史事故中约70%与标准化管理缺失、风险防控不到位直接相关。在此背景下,推进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降低事故风险,已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安全生产标准化不仅是法律要求(《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更是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实现绿色转型的核心路径。

关键词: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路径;实施效果

引言

矿山行业因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生产流程,面临着较高的安全风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通过规范作业行为、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员工安全意识等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

1.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矿山企业需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危险源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确保从业人员掌握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处置技能。

1.2规范现场作业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矿山开采、运输、爆破等关键环节的安全技术标准,确保设备设施符合国家安全规范。作业现场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器材。加强作业过程监管,杜绝违章指挥、违规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落实交接班检查和动态巡查制度。

1.3强化应急管理与持续改进

制定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处置方案,定期组织演练并评估实效性,确保突发事件响应迅速、处置有效。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考评机制,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发现改进机会,及时优化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推动标准化建设与新技术应用深度融合。

2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路径

2.1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

矿山企业应构建层级清晰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安全生产工作。委员会成员需涵盖生产、技术、设备、人力资源等关键部门负责人,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形成跨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各层级、各岗位的安全职责,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等方式压实责任。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分析事故隐患、评估风险管控效果,并依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管理策略。同时,建立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制度,将安全指标纳入部门及个人考评体系,确保责任落实与激励约束并重。

2.2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矿山企业需结合行业规范及自身特点,系统编制覆盖全流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核心制度应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等,并细化配套的操作规程。制度制定过程中需充分征求一线员工意见,确保可操作性。通过内部培训、公告栏公示、数字化平台推送等方式强化制度宣贯,使员工熟知条款内容。建立制度执行监督机制,由安全管理部门定期核查落实情况,对违规行为严格追责。定期修订制度内容,适应法律法规更新或生产工艺变化,保持动态完善。

2.3开展安全培训

矿山企业需构建分层次、分类别的安全培训体系,覆盖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岗定期复训、专项技能培训等场景。培训内容需聚焦矿山安全法规、岗位风险辨识、应急处置流程及防护装备使用等实务知识,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强化警示教育。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演练、VR模拟等多种形式提升培训效果,确保员工熟练掌握逃生、急救等关键技能。培训后通过笔试、实操考核等方式验证学习成果,未达标者需补训。建立培训档案,记录每位员工的参训情况,作为岗位准入和晋升的参考依据。同时,针对管理层开展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强化其风险决策与应急指挥能力。

2.4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矿山作业现场需实施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在采掘区、运输通道、爆破作业点等关键区域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划分禁止、警告、指令等不同等级的提示标志。制定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明确设备操作、爆破作业、高空作业等高风险活动的审批流程和防护要求。推行“班前安全交底”制度,由班组长每日强调当日作业风险及防控措施。安全巡检采用“四不两直”方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重点检查防护设施完好性、作业人员合规性及环境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隐患实行闭环管理,整改后需经复核确认。

2.5设备维护与更新

矿山企业需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从采购验收、日常维护到报废更新均需标准化管控。制定设备点检、润滑、检修等维护计划,明确责任人与执行周期,重点监控提升系统、通风设备、运输机械等关键装置的状态。引入智能监测技术(如振动传感器、温度探测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预判故障风险。对老化、技术落后的设备强制淘汰更新,优先选用具备自动保护功能的智能化装备。设备台账需详细记录型号、使用年限、维修历史等信息,为维护决策提供依据。

3实施效果分析

3.1安全事故率下降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显著优化了矿山的安全风险防控能力。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潜在危险源得到有效识别与控制,减少了人为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的建立使得高风险作业环节得到重点监管,预防性措施覆盖生产全过程。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体系确保问题在萌芽阶段即被消除,大幅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3.2员工安全意识提升

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多层次的安全培训和文化浸润使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认知从模糊转向清晰。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强化训练让员工养成规范作业习惯,应急演练的常态化开展提升了自主避险能力。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促使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主动报告隐患、参与安全改进的积极性显著增强。

3.3安全管理水平提高

标准化建设推动矿山安全管理从经验型向体系化、科学化转变。制度体系的完善明确了管理边界和流程标准,使安全管控有章可循。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实现了风险动态监测与数据驱动决策,提升了管理精准度。跨部门协同机制的建立打破了职能壁垒,形成安全生产齐抓共管格局。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环节不断优化管理效能,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提升矿山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与企业财产安全的有效途径。通过明确建设路径、加强实施力度、注重持续改进等措施,可以显著提升矿山的安全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庞立夫,高嘉君,王浩.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管理工具研究[J].质量与认证,2025,(01):48-51.

[2]李永贵,郗伟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及管理策略研讨[J].冶金管理,2024,(07):104-106.

[3]李鸿一.浅谈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设备工程,2024,(12):83-86.

[4]周忠良,连民杰.某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融合实践研究[J].矿业工程,2024,22(03):83-88.

[5]范洪杰.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现状及标准化管理建设路径[J].世界有色金属,2022,(18):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