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方法论述
何红敏 赵思远
新疆亚克斯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哈密市 839000
摘要:矿山建设工程作为国家基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度高,且受地质条件、政策环境、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源需求增长和矿业技术升级,矿山建设项目逐渐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但工程造价超支、预算失控等问题仍普遍存在。据统计,约30%的矿山项目因造价管理不善导致工期延误或投资回报率下降,凸显了科学控制工程造价的紧迫性。有效的造价控制不仅能保障项目经济效益,还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方法
引言
矿山建设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专业多、工程计价方法复杂等特点。因此,对矿山建设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对于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矿山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1矿山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矿山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层面,从微观到宏观均产生深远影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科学的造价管理能够精准调配各类资源,确保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最优组合,从而避免因预算失控导致的工程停滞或质量隐患。这种精细化管控不仅直接降低建设成本,更能通过动态调整优化施工方案,缩短工期并提升整体效率。对于企业运营而言,良好的造价实践形成成本优势,转化为更高的利润空间和资本周转能力,在行业周期性波动中增强抗风险韧性。从产业链视角看,有效的造价控制会传导至上下游环节,促使勘探、设计、设备采购等关联方协同降本,形成良性产业生态。站在国家资源战略高度,造价规范化管理能够遏制粗放式开发,推动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通过成本约束倒逼技术创新和绿色工艺应用。长期来看,这种管控机制有助于建立行业标准体系,为矿产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可量化的成本参照,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2影响矿山建设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2.1地质条件
矿山地质条件的不可预测性增加了造价控制的难度。勘探数据与实际施工情况可能存在偏差,导致支护结构、排水系统等设计参数调整,增加额外成本。断层、溶洞等隐蔽地质风险可能引发突发性工程变更,造成工期延误和预算超支。复杂岩层条件下的爆破、掘进作业效率降低,机械损耗加剧,进一步推高施工成本。
2.2设计方案
设计阶段的不足直接影响造价稳定性。过度保守的设计可能导致材料浪费,而过于激进的设计则可能引发施工安全问题,后续补救措施增加费用。不同专业间的协调不足会导致设计冲突,施工过程中频繁变更,影响造价控制。此外,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若缺乏充分论证,可能因实施困难导致成本超支。
2.3市场因素
原材料价格波动使预算编制面临挑战。钢材、水泥等大宗商品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短期内大幅上涨可能使原定造价计划失效。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熟练工人短缺导致人工费用超预期增长。设备租赁市场供需失衡时,关键机械的租赁成本可能骤增,进一步挤压项目利润空间。
2.4施工管理水平
管理不善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施工组织不合理可能造成机械闲置、人员冗余,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支出。质量监管不到位导致返工或修复,额外消耗材料和工时。进度控制失效可能延长工期,增加管理费、设备租赁费等间接成本。安全管理的疏漏甚至可能引发事故,带来高昂的赔偿和停工损失。
3矿山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方法
3.1决策阶段
矿山建设工程的决策阶段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造价控制效果。项目前期调研不足可能导致资源评估偏差,使后续投资估算偏离实际需求,造成资金浪费或短缺。可行性研究若缺乏深度,未能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市场环境等因素,可能使项目在实施阶段面临重大调整,增加额外成本。投资估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过于保守的估算会限制项目发展空间,而过于乐观的估算则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此外,建设方案的优化程度决定了后续施工的效率和成本,若未能充分比选技术路线、设备选型等关键因素,可能使项目在后期陷入被动调整,推高造价。决策阶段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不足,将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3.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矿山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环节,设计方案的质量直接影响施工成本。若设计单位选择不当,可能导致设计方案缺乏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增加施工难度和变更风险。设计过程中若未能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可能造成设计反复修改,延误工期并增加费用。限额设计的执行力度不足,可能导致设计超标,使项目预算失控。设计审查若流于形式,未能发现潜在问题,可能使施工阶段频繁变更设计,推高造价。此外,设计创新不足可能导致施工工艺落后,无法适应复杂地质条件,增加施工成本。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需要技术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否则难以实现最优成本效益。
3.3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是矿山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过渡环节,其规范性直接影响施工成本。工程量清单编制不准确可能导致投标报价失真,使后续合同执行困难,引发争议和索赔。招标控制价设定不合理,过高可能造成资金浪费,过低则可能吸引低资质施工单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投标单位资质审查不严,可能引入不具备相应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承包商,导致施工组织混乱、成本超支。招投标过程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不足,可能滋生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损害项目利益。此外,若未能采用先进的招投标管理模式,如CM模式或EPC模式,可能使项目在施工阶段面临协调困难,增加管理成本。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需要严格的制度保障,否则难以实现预期效益。
3.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贯穿矿山建设全过程,其复杂性和动态性对项目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施工组织设计若与实际工况脱节,将导致资源配置失衡,机械台班利用率低下,人工窝工现象频发,造成直接成本浪费。地质条件变化引发的施工方案调整若未及时优化,可能产生额外的支护费用和排水成本。计量支付体系不完善会导致工程款超付或拖欠,影响资金周转效率。施工技术交底不彻底易引发操作失误,不仅增加质量整改费用,还损坏关键设备。恶劣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若未在合同中明确风险分担机制,将导致争议性成本增加。信息化管理手段缺失使得成本数据采集滞后,难以及时发现超支问题。分包管理不规范会造成界面纠纷,产生重复计费和协调成本。环保要求日益严格背景下,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将面临高额罚款和整改支出。施工日志记录不完整会影响后期结算依据,增加审计争议风险。各专业交叉施工如缺乏统筹安排,将产生大量拆改和返工费用。
结束语
矿山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贯穿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投标和施工等各个阶段。通过科学管理和严格监控,确保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随着矿山建设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矿山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方法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磊,胡羊天佐.矿山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4,(22):216-218.
[2]王丹.矿山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方法论述[J].有色矿冶,2023,39(06):61-64+38.
[3]林健.矿山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探讨[J].中国金属通报,2021,(10):229-230.
[4]张元琼.矿山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管理方法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20,(10):202-203.
[5]黄富江.浅析矿山工程造价失控原因与对策[J].矿业工程,2006,(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