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杨丹
邢台市第九医院055250
摘要:目的:GDM患者血糖调控与胎儿生长关联性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收治的70例GDM孕妇为样本,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孕期护理与健康宣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更为严格的血糖监测与个性化饮食控制方案。借助动态监测系统追踪孕期糖代谢参数,并系统评估胎儿生长参数(体质量指数、顶臀长、脐血流指数)及胎盘功能指标。结果:研究发现,在干预前,两组孕妇的基础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干预后,实验组孕妇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实验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适中比例更高,巨大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超声评估显示实验组胎儿羊水量异常及脐带绕颈等情况的发生率也更低。结论:研究证实优化GDM患者血糖管理策略可有效改善宫内代谢环境,使胎儿生长参数更趋生理范围,显著降低巨大胎儿及羊水异常等围产期并发症风险,为提升围产期保健质量提供循证依据。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胎儿发育
引言
妊娠期糖尿病(GDM)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对母儿健康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高血糖环境可引起一系列不良结局,包括巨大儿、早产及新生儿低血糖等。因此,探索有效的血糖控制策略对于改善母婴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聚焦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管理,旨在评估严格血糖控制对胎儿发育的具体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确诊的7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纳入标准:孕周24-28周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单胎妊娠,年龄18-40岁,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或妊娠并发症,既往有糖尿病史,多胎妊娠。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孕期护理与健康宣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更为严格的血糖监测与个性化饮食控制方案,具体如下:
(1)强化血糖监测频率:实验组孕妇每日进行至少四次血糖监测,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两小时血糖及夜间血糖,确保及时发现血糖波动并作出调整。这种高频监测有助于更精确地掌握血糖变化规律,为后续干预提供科学依据。(2)个性化饮食计划制定:基于每位孕妇的营养需求、体重增长趋势及血糖水平,由专业营养师设计个性化的饮食方案。该方案强调低升糖指数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比例,并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以维持血糖平稳。(3)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实验组孕妇每周参与一次关于合理膳食搭配、运动指导及自我管理技巧的健康讲座,增强其对疾病的认识及应对能力,提高依从性。(4)密切随访与及时干预:医护人员每周对实验组孕妇进行一次随访,评估其血糖控制效果及胎儿发育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如调整治疗方案或安排额外检查,从而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健康。
1.3观察指标
观察孕妇的血糖水平变化及胎儿的发育状况,孕妇方面的观察指标涉及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用以评估血糖控制的效果。胎儿发育相关的观察指标则涵盖超声测量的胎儿体重、双顶径、股骨长度等生长参数,同时记录羊水量、胎盘成熟度以及是否存在脐带绕颈等情况。此外,还关注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及是否存在低血糖等围产期结局,以全面评估母亲和婴儿的整体健康状况。这些指标的选择旨在从多个维度反映血糖控制对母婴健康的综合影响。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x±s)的数据。以%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χ2检查数据;P>0.05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值变化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糖值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
研究发现,实验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
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严格的血糖监测与个性化饮食控制,实验组孕妇的餐后两小时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发现与现有文献高度一致。研究表明,高血糖环境会干扰胎儿胰岛素分泌机制,导致巨大儿或胎儿生长受限等问题。本研究中,实验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适中比例更高,巨大儿发生率显著下降,这充分证明了良好血糖控制对胎儿正常发育的重要性。本研究还观察到实验组胎儿羊水量异常及脐带绕颈等不良结局发生率较低,这可能归因于血糖管理减少了母体内过高的葡萄糖负荷,降低了胎盘功能受损的风险,从而优化了胎儿宫内环境。此外,实验组孕妇的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验证了严格血糖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研究强调了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管理中的价值,通过医护团队与营养师的共同努力,不仅实现了个体化治疗目标,也为未来类似研究提供了可行路径。然而,由于样本量有限,仍需更大规模的研究来验证这些结论的普适性。尽管如此,本研究已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强化血糖监测与个性化饮食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水平,有效改善胎儿发育状况,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这一成果不仅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也凸显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赵婷婷.基于Triangle分层分级管理模型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方案的构建[D].安徽医科大学,2023.
[2]杨玲.饮食控制结合糖尿病筛查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及胎儿发育情况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9(22):56-59.
[3]韦稚,廖群英,胡金英,等.系统化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9(05):125-128.
[4]刘端芳.个体化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稳定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02):47-50.
[5]何佳佳,杨燕,邓娜.孕期营养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及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01):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