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棉被养护法在西北冬季混凝土施工中的覆盖工艺要点

作者

谭方堃

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16

引言

西北地区冬季气候严寒、干燥、风大且昼夜温差大,对混凝土施工极为不利。以新疆乌鲁木齐为例,冬季极端低温可达 -30c ,平均风速在 3-5m/s ,相对湿度常低于 40%< 。混凝土硬化需适宜温湿度,低温会抑制水泥水化,经试验数据表明,当温度降至 0℃时,水泥水化反应速率仅为 20℃时的 1/5,导致强度增长缓慢甚至产生冻害;湿度不足则使表面失水过快,引发干缩裂缝,影响强度与耐久性。因此,冬季混凝土施工中有效的养护措施至关重要。棉被养护法借助棉被的保温保湿性能,为混凝土营造稳定环境,促进水泥水化,且成本低、操作简便、取材方便,在西北冬季混凝土施工中优势显著。如在甘肃兰州某桥梁工程冬季施工中,采用棉被养护法较蒸汽养护法成本降低 30%. 。但实际应用中,因覆盖工艺要点掌握不当,常出现养护效果不佳的情况。故而,深入研究其覆盖工艺要点,对提高西北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当地气候与施工需求,系统分析关键工艺要点,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一、西北地区冬季气候特点及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

(一)西北地区冬季气候特点

西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冬季气温极低,多数地区平均气温在 0C 以下,像内蒙古呼伦贝尔部分地区低至 -30c ,青海格尔木冬季平均气温为 -8°C ;降水稀少,空气相对湿度常低于 50% ,宁夏银川冬季平均相对湿度仅为 35% ;风力较大,开阔地带风速可达 5-10m/s 且持续时间长,新疆克拉玛依冬季风力常维持在 6-8 级;昼夜温差大,一天内可达 15-20% ,陕西榆林昼夜温差甚至能达到 25℃,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恶劣的施工环境。这些气候特点对混凝土施工带来了严峻挑战。混凝土在浇筑后需经历水化硬化过程,此过程对温度、湿度条件有严格要求。低温环境下,水泥水化反应速率减缓,影响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干燥气候加速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易导致干缩裂缝的产生,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与整体性能。风力大则加剧了热量的散失,使混凝土更难以维持适宜的温度条件。昼夜温差大使混凝土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增加了开裂的风险。

(二)对混凝土施工的多方面影响

低温会大幅降低水泥水化速度,温度低于 5℃时水化明显减慢,经实验室测试,在此温度下混凝土 7 天强度仅能达到标准养护条件下的 40% ;低于 0℃时混凝土游离水结冰膨胀,体积可增加 9% ,停止水化并破坏内部结构,导致强度无法正常增长甚至倒缩。如新疆某高速公路冬季施工中,因未及时采取保温措施,混凝土受冻后 28 天强度较设计值降低 25% 。干燥空气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引发干缩裂缝,为有害物质侵入提供通道,加速钢筋锈蚀与混凝土碳化。数据显示,在相对湿度 30% 的环境中,混凝土表面 24 小时失水率可达8% ,而在相对湿度 60% 的环境中仅为 3%. 。大风则会加剧这一现象,风速每增加 1m/s ,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率提高 10% 。同时,恶劣气候影响浇筑和养护质量,需额外采取保温保湿措施,增加成本与难度,延缓进度,低温还可能导致混凝土运输、浇筑时冻结,影响工作性能。

二、棉被养护法的原理及优势

(一)棉被养护法的作用原理

棉被养护法利用棉被的保温保湿性能,为混凝土表面构建相对封闭的环境。其保温性能源于内部纤维结构形成的空气层,经测试,厚度为 5cm 的棉被空气层占比可达 60% ,空气导热系数仅为 0.026W/(m⋅K) ,能有效减少混凝土内部热量散失,抵御外界低温,保障水化反应的适宜温度;同时,棉被可减缓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实验表明,覆盖 5cm 厚棉被后,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率较无覆盖时降低 70% ,保持湿度,为水泥水化提供充足水分,促进强度正常增长。在水泥水化过程中,当温度维持在 10-20% ,相对湿度在 80% 以上时,水泥水化反应充分,生成的水化产物能有效填充混凝土孔隙,提高其密实度。棉被养护法通过维持这样的环境,使混凝土在冬季施工中也能正常硬化。

(二)棉被养护法的显著优势

棉被保温保湿效果优良,在新疆昌吉的厂房冬季施工中,采用 5cm 厚棉被覆盖后,混凝土表面温度较环境温度高 8-10C ,相对湿度保持在 75% 以上,能减少混凝土与外界的热量交换,维持内部温度稳定,且透气性差,可减少表面水分蒸发,满足水化对水分的需求。其成本低、取材方便,与蒸汽养护、电加热养护等相比,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如在住宅项目冬季施工中,1000 ㎡混凝土构件采用棉被养护法成本约 2 万元,而采用电加热养护法则需 5 万元,能显著降低工程养护成本。操作上简单易行,无需复杂设备和专业人员,施工人员经简单培训即可操作,且铺设拆除灵活,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混凝土构件。在西北地区隧道工程中,对于异形的拱顶混凝土构件,通过裁剪拼接棉被实现了有效覆盖。此外,棉被可重复使用,使用中无有害物质产生,符合绿色施工要求,工程中棉被重复使用 5 次后仍能保持良好的保温性能。

三、棉被养护法在西北冬季混凝土施工中的覆盖工艺要点

(一)棉被选择与覆盖时机的把控

棉被选择需注重保温、保湿性能、强度耐久性及尺寸规格。保温方面,应选导热系数小、厚度不小于 5cm 的棉被,棉絮、羊毛等天然纤维材质为佳,适配西北干燥气候。在甘肃酒泉某水利工程中,对比了不同材质棉被的保温效果,结果显示羊毛棉被在 - 20℃环境下,导热系数为 0.035W/(m⋅K) ,较化纤棉被的 0.045W/(m⋅K) 更优;保湿上,要考虑密度和透气性,密度大、透气性差且表面带防水薄膜的棉被更合适,如密度为 300g/ ㎡的棉被较 200g/ ㎡的棉被保湿效果提升 20% ;强度耐久性上,需选择强度高、耐磨损、缝合牢固且耐低温的棉被,避免使用中出现开裂、掉絮等问题,经测试,优质棉被在经历 10 次冻融循环后,拉伸强度仍能保持初始值的 85% 以上;尺寸应依据混凝土构件确定,确保完全覆盖,大型构件可拼接,拼接处需严密,宽度和长度宜比构件大 30-50cm ,方便搭接固定,如对于 6m 长的梁体,选用 7m 长的棉被进行覆盖。

覆盖时机的确定至关重要。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需及时覆盖,在西北冬季,因气温低、风力大,表面水分蒸发快,当表面收水,手指按压无明显痕迹时,进行第一次覆盖,过早会影响表面平整度和强度增长,过晚则易产生干缩裂缝。在新疆石河子某办公楼工程中,混凝土浇筑后 2 小时表面收水完成,此时进行覆盖,未出现干缩裂缝,而另一处相同条件下 4 小时后覆盖的区域,出现了 0.2mm 宽的裂缝。夜间及低温时段,夜间气温低且多风,来临前要检查加固棉被,确保覆盖严密;气温降至 0℃以下时,需覆盖双层棉被或采取其他加强保温措施,经实测,双层棉被覆盖较单层棉被覆盖能使混凝土表面温度提高 5-7% ;雨雪来临前,及时覆盖并在棉被表面加铺塑料薄膜,防止雨雪渗入影响保温,在陕西宝鸡某道路工程中,雨雪后未加铺塑料薄膜的棉被覆盖区域,混凝土表面温度较加铺区域低 4% 。

(二)覆盖方式优化与覆盖后监测管理

覆盖方式需根据构件类型优化。平面构件如楼板、地面,可先铺塑料薄膜增强保湿,再平铺棉被,棉被要整齐,搭接宽度不小于 20cm,用重物压实,大面积构件可分段铺设。在新疆吐鲁番厂房楼板施工中,采用此方式覆盖后,混凝土 28 天强度达到设计值的 105% 。立面构件如墙体、柱,墙体可在外侧搭设脚手架悬挂棉被并固定,柱体采用包裹方式,搭接处用铁丝或绳子绑扎牢固,确保与表面紧密贴合,且柱体采用此方式,混凝土强度增长均匀,垂直度偏差控制在规范范围内。异形构件如梁、板、柱节点及楼梯,需按形状裁剪拼接棉被,关键部位增加厚度采用多层覆盖,避免损坏构件棱角,通过此方式覆盖,节点处混凝土强度达标,未出现裂缝。

覆盖后的监测管理不可忽视。温度监测上,定期测量混凝土内部及表面温度,布置多个测量点,确保内部温度在 5℃以上,低于此温度时采取加热措施,如在棉被下铺设电热毯,每平方米功率控制在 50-100W 为宜。同时控制内外温差不超过 25°C ,温差过大需调整覆盖厚度或通风,数据显示,当内外温差超过 30℃时,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概率增加 40%. 。湿度监测要定期检查表面湿度,干燥时及时喷洒适量温水补充,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20-30℃,避免因温差过大产生应力。还要定期检查棉被覆盖情况,修复加固被风吹起、移位或破损的棉被,及时修补或更换破损棉被,保持其清洁。在宁夏吴忠某工程中,因大风导致棉被移位未及时修复,使局部混凝土受冻,强度降低 15% 。棉被拆除需在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的 75% 以上且外界气温稳定在 5℃以上时进行,遵循 “先拆上层,后拆下层;先拆侧面,后拆顶面” 的原则,拆除后继续观察表面情况,异常时及时处理。

四、棉被养护法应用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措施

(一)应用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铺设棉被时,需在其与混凝土表面间铺塑料薄膜,防止棉被吸收表面水分,影响自身保温性能和混凝土强度增长,同时增强保湿,减少水分蒸发。在新疆克拉玛依某工程中,未铺设塑料薄膜的区域,棉被吸水率较铺设区域高 25% ,混凝土表面强度降低 8% 。雨雪天气前,在棉被表面覆盖塑料薄膜,防止雨雪渗入,若棉被浸湿,要及时晾晒或更换,经测试,浸湿的棉被导热系数会增加 50% ,严重影响保温效果。采用电热毯、生火等加热措施时,要注重防火,电热毯选合格产品并正确使用,远离易燃物,如与棉被保持 50cm 以上距离;生火需远离棉被等易燃物品,配备灭火器材,防范火灾。因电热毯使用不当引发棉被起火,造成经济损失。冬季施工要依据天气预报安排浇筑时间,避开恶劣天气,保证浇筑、振捣、覆盖等工序连续进行,缩短混凝土在低温环境的暴露时间,如预测有强降温天气,提前 24 小时完成混凝土浇筑及覆盖工作。

(二)全面的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质量控制是基础,水泥应选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初凝和终凝时间符合要求,如某工程选用 P⋅ 042.5 水泥,初凝时间为 180 分钟,终凝时间为 240 分钟;骨料选用洁净、级配良好的碎石和砂,避免含冰雪、冻块,含泥量控制在 3% 以下;拌合水用饮用水,不含有害物质,同时合理掺加早强剂、防冻剂等,提高抗冻性和早期强度,掺加 3% 的早强剂可使混凝土 3 天强度提高 20%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结合西北冬季气候和工程要求,在保证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适当增加砂率提升流动性和保水性,水灰比一般不大于 0.55,增强密实性和抗冻性。浇筑过程中,浇筑前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污垢,对模板进行预热,确保模板温度不低于 5% ,可采用蒸汽预热或电加热预热方式;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应控制在 10℃以上,入模温度应控制在 5℃以上,在运输过程中采取保温措施,如罐车外部包裹保温套;在浇筑过程中,应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式,每层厚度控制在 30-50cm ,确保混凝土密实,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 秒,避免过振或漏振。

养护过程要建立健全养护过程质量检查制度,定期对棉被覆盖情况、混凝土温度、湿度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频率为每 4 小时一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养护效果。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养护工艺的正确执行,如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棉被覆盖操作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结论

棉被养护法在西北冬季混凝土施工中应用价值显著,通过合理选择棉被、确定覆盖时机、优化覆盖方式及加强监测管理等工艺要点,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与数据可知,能有效应对当地冬季低温、干燥、大风等气候对施工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提供适宜温湿度环境,促进水泥水化,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实际应用中,需充分考虑西北冬季气候特殊性,严格遵循覆盖工艺要点,结合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同时,应加强对该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探索更高效节能的养护工艺,如结合智能监测技术实时调控棉被覆盖状态,为提升西北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铁梦 . 寒冷地区冬期混凝土结构养护质量的保证措施 [M]. 混凝土世界,2024.

[2] 文新伦 . 混凝土低温季节与冬季保护施工措施 [S].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

[3] 王建 .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S]. 低温建筑技术,2025.

[4] 刘金砺.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理解与应用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4.

作者简介:谭方堃,男(1991.01-)壮族工程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