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期公路桥梁检测技术应用与检测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作者

王兆文

甘肃省交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本文围绕新时期公路桥梁检测技术应用与质量控制策略展开研究。在检测技术应用方面,阐述了常规检测与无损检测相结合、静载试验与动力特性测试并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在质量控制策略方面,从完善检测规范标准、加强检测人员培训考核、严格检测过程管控三个角度进行了论述。通过分析新时期桥梁检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提升检测质量和水平的具体举措,以期为保障桥梁安全运营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公路桥梁检测; 检测技术应用; 检测质量控制

引言:公路桥梁是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耐久性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公路桥梁运营年限的增加,结构老化、病害问题日益凸显。开展科学有效的桥梁检测,及时发现和评估桥梁的技术状况,采取相应的养护维修措施,对于保障桥梁安全、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新时期,桥梁检测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如何合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并加强检测质量管控,是摆在桥梁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公路桥梁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1.1 传统检测技术

传统的公路桥梁检测主要依靠人工观察和简单仪器设备进行,如目视检查、锤击、裂缝测宽仪等。这些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存在主观性强、精度低、效率低下等问题,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桥梁的真实状况。

1.2 无损检测技术

近年来,无损检测技术在桥梁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优点是对结构损伤小、检测精度高、可重复性强。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

(1)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测量超声波在结构中的传播时间、衰减等参数,评估材料的密实度、损伤程度等。

(2)地质雷达检测:通过向结构发射高频电磁波,接收反射波,分析结构内部的缺陷、空洞等信息。

(3)红外热成像检测:利用材料的导热性能差异,通过红外热像仪获取结构表面温度分布,识别内部缺陷、脱空等病害。

(4)激光扫描检测: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桥梁表面的高精度点云数据,建立桥梁的三维模型,评估结构变形、损伤等。

1.3 智能监测技术

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桥梁智能监测系统的发展。通过在桥梁关键部位布设各类传感器(如应变计、加速度计、位移计等),实时采集桥梁的受力、振动、变形等响应数据,借助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桥梁性能的在线评估和预警。

2、新时期公路桥梁检测技术应用

2.1 常规检测与无损检测相结合

在新时期公路桥梁检测中,应根据桥梁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合理选择常规检测与无损检测技术。对于一般桥梁,可采用目视检查、锤击等常规方法,重点观察关键部位的破损、变形、锈蚀等病害。而对于重要桥梁或病害复杂的桥梁,则应综合运用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地质雷达检测等,以获取更全面、精细的内部结构信息[1]。这种常规检测与无损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兼顾检测的效率和精度,提升桥梁检测的整体质量。

2.2 静载试验与动力特性测试并重

静载试验和动力特性测试是评估桥梁性能的两种重要方法。静载试验通过在桥梁上施加静力荷载,测试其挠度、应变等响应,评估桥梁的整体工作状态和承载能力。动力特性测试则利用激振器或环境激励,测试桥梁的固有频率、振型等动力参数,进而评估结构的刚度、损伤等。在新时期的桥梁检测中,应重视静载试验与动力特性测试的并重开展,综合分析两种测试结果,全面掌握桥梁的静、动力性能,为桥梁养护维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3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分析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在桥梁检测领域,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分析技术得到越来越多地应用。通过在桥梁关键部位布设各类传感器(如应变计、加速度计、位移计等),可实时采集桥梁的受力、振动、变形等状态参数。利用数据融合算法,对多源异构的监测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能够获得更准确、全面的桥梁性能评估结果[2]。例如,综合分析应变、振动、位移等多参数数据,可精确识别桥梁的损伤位置和程度。因此,加强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分析技术的应用,是提升桥梁检测水平的重要途径。

3、公路桥梁检测质量控制策略

3.1 完善检测规范标准

规范标准是指导和规范公路桥梁检测工作的基本依据。新时期桥梁检测技术日新月异,现有规范已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此,①要加快新技术、新方法的标准化,将成熟实用的新技术转化为标准规范。②要强化不同标准之间的衔接配套,构建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协调一致的标准体系。③要注重标准的宣贯实施,做好培训解读,提高执标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强化标准的权威性和约束力。通过不断完善检测规范标准,可为检测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规范检测行为,保障检测质量,促进公路桥梁检测事业科学发展。

3.2 加强检测人员培训考核

公路桥梁检测专业性、技术性较强,检测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检测质量。因此,要建立完善的检测人员培训考核机制。一方面,要强化检测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学习、技术交流、案例分析等,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检测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定期组织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客观评判检测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及时调整岗位。通过严格的培训考核,持续提升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检测工作高质量开展奠定人才基础。

3.3 严格检测过程管控

桥梁检测工作涉及到方案编制、现场检测、数据分析、报告编制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应进行严格管控,确保检测全过程的规范有序。在检测方案编制中,要充分论证检测内容、方法、频次的合理性,编制的方案要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在现场检测中,要严格遵循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在数据分析中,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并进行必要的复核校验,提高结论的可信度。在报告编制中,要对检测发现的问题进行专业研判,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置建议。通过严格的过程管控,确保检测成果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结束语:新时期公路桥梁检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桥梁管理部门应立足检测工作实际,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检测技术,优化配置检测资源,提升检测效率和精度。同时,要从健全标准规范、加强队伍建设、严格过程管控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采用科学的检测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全面掌握桥梁状态,客观评价桥梁性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才能为桥梁养护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效提升公路桥梁的使用安全和服务水平,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新时期公路桥梁检测技术应用与检测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4,(33):94-96.

[2]于洋.新时期公路桥梁检测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02):191-193.

[3]刘勇.新时期公路桥梁检测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应用实践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16(02):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