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科手术中喉罩全麻与气管插管全麻的比较
李海蓝
个旧市中医医院 云南 个旧 661000
摘要:目的:比较小儿骨科手术中喉罩全麻与气管插管全麻的效果。方法:选取小儿骨科手术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喉罩全麻,观察组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对比苏醒指标。结果:观察组苏醒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骨科手术中采用气管插管全麻,相比于喉罩全麻,可以改善苏醒指标。
关键词:小儿骨科手术;喉罩全麻;气管插管全麻
儿科骨科手术主要针对的是14岁以下的儿童群体,患儿可能遭受骨折、关节脱位、先天性畸形、感染性疾患、生长发育或代谢紊乱、神经肌肉疾病以及骨肿瘤等疾病的困扰,手术治疗成为必要选择。在麻醉管理方面,喉罩全身麻醉作为创新的通气方法,部分替代传统的气管导管,实现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1]。喉罩特殊的通气工具,其设计巧妙地结合气管插管与面罩通气的特点,位于喉咽部,通过气囊封闭食管和喉咽腔,形成人工气道。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则是通过药物诱导全身肌肉松弛,进入深麻醉状态,并借助气管插管与麻醉机连接,进行机械通气的麻醉技术[2-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05~2024.05小儿骨科手术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3:12,年龄分布为3~14岁,平均年龄为(7.65±5.92)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4:11,年龄分布为4~14岁,平均年龄为(7.98±5.28)岁(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喉罩全麻:在考虑使用喉罩进行全身麻醉之前,必须全面考量患儿的气道结构、呼吸功能状况以及过敏病史等关键因素,以评估其适用性。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和气道的具体情况,精心选择匹配尺寸的喉罩,通过适量麻醉药物诱导,使患儿达到适当的麻醉深度,以便喉罩的顺利放置。操作过程中,应将喉罩的开口端对准患儿的鼻部,轻柔地置入嘴中。然后,沿硬腭后部缓慢推进喉罩,直至其正确且稳固地定位。此时,可用示指沿通气导管推动至感到阻力,表明喉罩尖端已正确位于食管上端括约肌区,向喉罩气囊注入适量气体,确保与气道形成有效密封,并迅速与麻醉机连接以实施通气。在通气过程中,需持续监测并记录患儿的呼吸状态,以评估通气效果。若发现通气不足,应细致调整喉罩位置,直至达到满意的通气效果。为了确保手术中喉罩的稳定性,应使用胶带等固定措施将其固定在患儿面部,根据手术持续时间和患儿的反应,适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以维持稳定的麻醉水平。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密切监控患儿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应预先准备紧急救援设备如喉镜、气管插管等,以应对突发状况。手术完成后,当患儿逐渐清醒且呼吸功能恢复正常后,方可小心移除喉罩。移除喉罩后,仍需继续观察患儿的呼吸状况,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支持,直至安全康复。
观察组进行气管插管全麻:为了保障手术期间药物输送和生命体征的有效监控,医务人员首先在患儿的上肢或下肢建立静脉通路,以便术中麻醉药物和必要液体的输注。接入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在麻醉诱导阶段,通过已建立的静脉通路,给予患儿咪哒唑仑、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等麻醉药物,逐步实现深度麻醉。患儿进入稳定麻醉状态后,再注入顺式阿曲库铵等肌肉松弛剂,确保喉部肌肉松弛,为气管插管做好准备。在气管插管操作中,操作者使用喉镜充分显露患儿的声门。操作时,操作者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分开患儿口唇,左手握持喉镜柄,将喉镜片从口腔右侧缓慢推进,并推移舌体以避免遮挡视线。喉镜片沿口腔中线逐步前进,依次暴露口腔、悬雍垂、咽腔与会厌。在会厌和舌根之间轻轻上提会厌,清晰展现声门。此时,操作者右手从患儿右侧口角插入气管导管,对准声门,推进至气管内。助手协助拔出导丝,并继续将导管推至适当深度,注意避免过度插入。通过听诊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使用胶布等固定材料将导管固定在患儿面部,防止术中移位。连接呼吸机至气管导管,启动机械通气。根据手术持续时间和患儿的具体情况,持续输注七氟醚、丙泊酚、瑞芬太尼等麻醉维持药物,保持麻醉深度稳定。在麻醉维持期间,骨科手术得以顺利开展。手术期间,医生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和手术需求,灵活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和通气参数,维持患儿的麻醉状态稳定。手术完成后,当患儿满足拔管条件,医生准备拔除气管导管。轻柔地拔出导管后,继续监测患儿的呼吸状况,并持续观察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确保患儿安全度过恢复期。生命体征稳定后,将患儿安全转送至病房,进行进一步的护理和观察。
1.3观察指标
对比苏醒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由SPSS26.0完成,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苏醒指标
观察组苏醒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儿童骨科手术主要针对14岁以下的小儿,目的是治疗其骨骼和关节系统的疾病或损伤。由于儿童骨骼和软组织较为脆弱,手术操作必须非常精细和谨慎。在儿童骨科手术中,麻醉方法的选择尤为关键,常用的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和区域麻醉,具体选择需结合手术部位和患儿年龄进行考虑。术后疼痛控制是儿童骨科手术的核心环节,有效的镇痛对于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极为重要。在全麻方式的选择上,气管插管全麻与喉罩全麻在小儿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有所区别,尤其在患儿苏醒指标上可能表现出细微的不同。在执行复杂或耗时较长的手术过程中,患者气管内直接置入的气管导管,成功穿越声门并稳固固定,确保通气的高度可靠性和稳定性。与此相比,喉罩通气由于可能无法完全封闭气道,存在轻微漏气的风险,这使得气管插管在保障通气稳固性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气管插管全麻通过直接气道管理,为手术期间维持呼吸稳定提供坚实基础,这有助于术后呼吸功能的快速恢复[4-5]。在全麻过程中,气管插管技术使得能够精确控制麻醉深度,以满足手术不同阶段的需求。通过精确调节麻醉药物剂量和输注速度,不仅确保手术期间麻醉效果的稳定性,同时也降低术后麻醉药物残留的影响。在麻醉管理方面,气管插管全麻的优势明显,使得能够根据手术进展灵活调整,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减轻患者的术后不适。由于气管插管全麻在通气稳定性和麻醉深度控制方面的出色表现,其在提升术后苏醒质量方面也显示出积极影响。具体来说,该方法有助于缩短苏醒时间,降低苏醒后呼吸抑制和气道梗阻的风险,同时减少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小儿骨科手术中,气管插管全麻相较于喉罩全麻,在优化术后苏醒指标方面的优势,主要源于其提供的更稳定的通气支持和更精确的麻醉深度控制[6]。
综上所述,小儿骨科手术中采用气管插管全麻,相比于喉罩全麻,可以改善苏醒指标。
4参考文献
[1] 彭攀. 丙泊酚喉罩全身麻醉在小儿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 基层医学论坛,2023,27(28):148-150.
[2] 杨晓慧,李平. 静脉麻醉下舒更葡糖钠拮抗在小儿下肢骨科手术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21):3187-3189.
[3] 郭健. 右美托咪定与小剂量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 吉林医学,2023,44(2):441-443.
[4] 李志锋,朴慧英. 复合性保温措施对小儿骨科手术患者低体温及不良事件的改善作用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24,39(8):1446-1450.
[5] 莫振科,叶贵光,梁家新,等. 艾司氯胺酮非插管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的应用[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3,21(35):273-274,276.
[6] 周建玲,邹润林,卢燕.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对骨科手术患儿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哈尔滨医药,2023,43(6):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