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模拟的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
龚文静
金华市东苑小学
摘要:聚焦于基于情境模拟的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深入剖析其特点,揭示现存问题,并提出针对性优化对策,通过对情境模拟在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多维度特点的探讨,明确其独特价值;对教学中诸如情境创设失真、师生互动不足等问题进行剖析;进而从情境创设、师生互动、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益参考,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境模拟;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板块,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正处于从低年级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理解过渡的关键阶段,如何有效提升其阅读能力成为教学重点。情境模拟教学凭借其能够将抽象文本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文本内涵、提升语文素养的优势,为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基于情境模拟的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一)情境创设具象化,契合学生认知特点
情境创设具象化在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其与学生的认知特点高度契合,三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直观、生动的事物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理解优势。具象化的情境创设,借助多媒体展示色彩斑斓的图片、播放生动有趣的视频、呈现栩栩如生的实物模型等手段,能够将文本中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体验。例如,在教学描写四季景色的课文时,通过展示四季不同风貌的图片和播放相应的自然音效,能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四季变换之中,直观地感受文本所描绘的景色之美,从而降低文本理解的难度,使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二)阅读体验互动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阅读体验互动化是激发三年级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化体验打破了传统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构建起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元互动网络。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境对话等互动形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在角色扮演里,学生深入文本情境,体验角色情感,以独特视角理解文本内涵;小组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思想的碰撞激发出新的思考火花;情境对话则促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流表达[1]。
(三)能力培养综合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情境模拟的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了肥沃土壤,在情境模拟过程中学生需调动多种感官与能力协同运作。观察能力助力学生捕捉情境中的细节信息,为理解文本奠定基础;想象力使学生突破文本局限,在脑海中构建出更为丰富多元的情境画面;表达能力则让学生将内心所思所感清晰流畅地传达出来,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能得到有效锻炼。合作能力在小组情境模拟活动中得以强化,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分工协作完成任务。
二、基于情境模拟的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存在问题
(一)情境创设失真,影响教学效果
在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本应作为连接文本与学生认知的桥梁,然而部分情境创设却存在失真问题,一方面教师对文本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导致创设的情境与文本核心思想偏离,未能精准呈现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与价值。另一方面情境创设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忽视了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得情境显得空洞、虚假。这种失真的情境无法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思维共鸣,进而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体会文本的深层意义,严重削弱了情境模拟教学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作用,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2]。
(二)师生互动不足,限制学生思维发展
在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境模拟环节中,理想的师生互动应是教师以引导者、启发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与思维碰撞。现实情况是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过度主导教学过程,将情境模拟活动简单化为按既定流程推进,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与即时反馈。这使得学生在情境中虽有参与行为,但缺乏深入思考与探索的机会,思维被束缚在教师预设的框架内,难以突破常规、拓展创新。
(三)评价体系单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在三年级语文阅读情境模拟教学中,当下评价体系多以统一标准衡量所有学生,侧重于结果性评价,如仅依据学生的情境表演表现或书面测试成绩来判定其学习效果。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习基础、兴趣爱好、认知风格等方面的不同。每个学生在情境模拟中的参与度、表现方式及能力提升路径都存在差异,单一评价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与进步幅度。对于在情境模拟中表现出独特思维但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其闪光点被掩盖;而对于基础薄弱但努力进步的学生,其努力过程也难以得到充分认可,这无疑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其个性化发展。
三、基于情境模拟的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对策
(一)精准创设情境,提升教学实效性
精准创设情境,是提升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举措,教师需深入研读教材,精准把握文本核心内容、情感基调与教学目标,以此为依据精心设计情境。要充分考虑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兴趣爱好,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吸引力的情境素材。在教学童话故事时,可运用动画、音效等多媒体手段营造奇幻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在讲解古诗词时,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讲述背景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3]。
(二)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加强师生互动对于促进三年级学生思维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语文阅读情境模拟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单向讲授模式,转变为积极引导者与参与者。通过巧妙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关键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疑惑。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同时针对学生的错误认知进行耐心纠正与引导。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拓宽思维视野。
(三)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完善评价体系,是关注三年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语文阅读情境模拟教学中的多元表现,应构建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涵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情境模拟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思维发展轨迹等,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日志、小组互评等方式,及时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与闪光点;结果性评价则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语言表达水平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等。评价主体应多元化,除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客观的发展反馈,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其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结论
基于情境模拟的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情境创设具象化、阅读体验互动化、能力培养综合化等特点,为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情境创设失真、师生互动不足、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通过精准创设情境、加强师生互动、完善评价体系等优化对策,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未来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情境模拟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海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模拟与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策略[J]. 2025.
[2]陆婉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J].炫动漫, 2024(9):0184-0186.
[3]徐李俊.情境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