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复杂地形下路线选线的关键技术与优化策略
熊亮
武汉恒顺通勘查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205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山区复杂地形下路线选线问题,深入分析了该场景下路线选线面临的挑战与困难。阐述了选线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地形数据采集与分析、选线方案比选方面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山区整体地形地貌的宏观把握等。同时,从经济、环保、安全等多方面探讨了路线选线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山区交通建设提供科学、合理且高效的路线选线方法,降低建设成本,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路线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山区复杂地形;路线选线;关键技术;优化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交通网络逐步向山区等复杂地形区域延伸。山区地形具有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这给路线选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合理的路线选线不仅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还对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山区复杂地形下路线选线的关键技术与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山区复杂地形对路线选线的影响
1.1地形地貌因素
山区地势起伏大,对路线纵坡和弯道影响显著。较大的地势落差使路线需设置合适的纵坡,以保证行车安全与舒适,若纵坡过大,车辆爬坡困难且下坡易失控。同时,频繁的起伏会增加弯道数量和半径,影响行车速度和视距。沟壑、山谷等特殊地形也极大限制路线走向和跨越方式。路线可能需绕避深沟大壑,增加里程;若要跨越,需修建桥梁或隧道,不仅成本高昂,还对施工技术和工程耐久性提出高要求。
1.2地质条件因素
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地质灾害是山区路线稳定性的重大威胁。滑坡和泥石流可能冲毁道路、掩埋桥梁,中断交通;岩溶地区的溶洞、暗河易导致路基塌陷、桥梁基础不均匀沉降。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决定了路基和桥梁基础的设计要求。坚硬岩石地区利于路基稳定,但爆破开挖难度大;软弱岩石或土层则需采取加固措施。复杂地质构造还可能引发地震、断层活动等,进一步影响路线安全。
1.3生态环境因素
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生态敏感区严格约束路线选线。路线穿越这些区域会破坏生态系统完整性,影响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繁衍,还可能污染水源。路线建设过程中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也不容忽视。施工活动会铲除地表植被,降低土壤抗侵蚀能力,引发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积、土地退化。而水土流失又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路线安全,形成恶性循环。
2、山区复杂地形下路线选线的关键技术
2.1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山区路线选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地形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GIS能整合多种来源的数据,将复杂的地形信息转化为直观的数字化地图。基于GIS的路线选线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功能强大,可对坡度、坡向、高程等进行分析,为选线提供科学依据。在选线方案比选和优化中,GIS能综合考虑工程成本、环境影响等多因素,通过模拟不同方案的效果,帮助决策者选出最优路线,提高选线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2卫星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为山区路线选线提供了宏观视角。卫星遥感影像能清晰识别山区地形地貌,如山脉走向、山谷分布等,有助于初步规划路线走向。利用遥感数据可有效监测和分析地质灾害隐患点,如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域,从而提前规避风险。在生态环境评估与选线中,遥感技术可监测植被覆盖、水源分布等生态要素,确保路线选线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保护与交通建设的平衡。
2.3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路线实地勘测中不可或缺。GPS能精确进行定位与测量,快速获取路线各点的坐标信息,提高勘测效率和精度。RTK技术作为GPS的高精度应用,在地形测量和控制点布设中优势明显,可实时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结果,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4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快速、高精度等特点。其原理是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反射光的时间来获取物体表面的三维坐标。在山区地形快速建模和路线设计中,它能快速获取山区地形的三维数据,构建逼真的地形模型,为路线设计提供直观的地形参考。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无需接触被测物体,测量速度快、数据精度高,能有效减少外业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山区复杂地形的路线选线中具有明显优势。
3、山区复杂地形下路线选线的优化策略
3.1经济优化策略
在山区复杂地形下进行路线选线,经济优化策略至关重要。可采取降低工程造价的选线方法,尽可能减少桥梁、隧道等大型构造物的数量,因为这类构造物建设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同时,要考虑全寿命周期成本,涵盖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比如,选择地形相对平缓地段布线,虽可能增加一定路线长度,但能降低建设时的工程难度和成本,后续运营维护也更便捷。
3.2环保优化策略
环保优化策略是山区路线选线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首先应避免穿越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生态敏感区,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可采用生态友好型设计,例如设置动物通道,方便野生动物迁徙;建设生态护坡,稳固路基同时促进植被生长。对于路线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合理处理和利用,如将废弃石料用于路基填筑,既能降低环境污染,又能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3安全优化策略
安全是路线选线的基本要求,安全优化策略需多方面考虑。要仔细勘查地形,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提高路线的抗灾能力。合理设置弯道、纵坡和视距等参数也十分关键,确保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此外,加强路线的安全设施设计,安装防撞护栏可减少车辆碰撞危害,设置清晰准确的交通标志能引导驾驶员正确行驶,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行车安全。
3.4多目标综合优化策略
多目标综合优化策略能使路线选线更加科学合理。建立多目标决策模型,综合考量经济、环保、安全等多个目标,避免只注重单一因素而忽略其他重要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选线方案进行综合评价,量化各方案的优劣。结合专家经验和公众参与,专家凭借专业知识提供技术支持,公众从自身利益和需求出发表达意见,最终实现选线方案的科学决策,选出最优路线。
结束语
本研究系统总结了山区复杂地形下路线选线的关键技术与优化策略,成果显著。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三维激光扫描等关键技术,能精准获取地形、地质等信息,为选线提供科学依据;经济、环保、安全和多目标综合优化策略,可实现路线选线的科学化、合理化,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保障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研究仍存在不足。如关键技术应用中数据精度和时效性有待提高,优化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还需加强。未来,山区路线选线研究可朝着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实现选线决策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加强多技术集成应用,提高选线效率和质量;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探索绿色选线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辉.山区复杂地形下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比选思路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22,66(08):1 - 7.
[2]石长伟.山区公路地质选线方法与实践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21,51(02):475 - 489.
[3]赵永.基于GIS的山区复杂地形道路选线优化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20,22(03):33 - 37.
[4]王强.卫星遥感技术在山区道路选线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19,48(11):102 -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