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育并重模式下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探讨
张丛丛
成安县第一中学(初中部) 056700
摘要:本文探讨了“管育并重”模式下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该模式强调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既要注重规范与制度的管理(“管”),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教育(“育”),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管育并重”的优势,接着详细探讨了在该模式下,班主任对初中班级管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管育并重模式;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班级管理工作面临新挑战与机遇。传统模式重制度执行与纪律维护,忽视学生个性与情感需求。现学生群体特征复杂多样,传统模式难满足全面发展需求。故“管理与教育并重”模式应运而生,旨在管理与教育的结合,促学生全面发展。
一、管育并重模式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优势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管育并重教学模式是一种兼并教学和德育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具备责任感、创造力的公民 。在初中阶段,学生心智正在发展,愿意模仿成年人的行为,但不能独立辨别是非。通过践行管育并重教学模式,班主任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也可以促使学生提升思想品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提升班级管理效果是每位班主任追求的目标,而管育并重的教学模式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这一模式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班主任的威严,使得班级纪律得以有效维护,而且能够避免因过度管束给学生带来的叛逆和反抗情绪。管育并重的教学模式强调在管理的同时注重教育,即在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情感关怀。这样,班主任不仅是一位管理者,更是一位倾听者和支持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进而更好地指导他们成长。管育并重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全面、科学、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方式,它能够在维护班级纪律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三)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
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管育并重下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发生在班级中,发生在师生之间的日常互动与学习交流中。在这一模式中,“管”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对于班级纪律的严格管理和有效安排上,班主任通过制定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维护良好的班级秩序,从而有利于初中生在校期间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育”则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知识的传授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管育并重模式下初中班主任对班级工作管理的策略
(一)制定并执行班规
制定和执行班规在班级管理中特别重要。有了好的班规,学生就能明白在课堂上、校园里以及参加活动时应该怎么做,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成长进步。制定班规不仅仅是老师或学校管理层的事,学生也应该参与进来。让学生一起制定班规,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班规的意思,也会因为参与了制定而感到有责任维护自己的权利,从而更自觉地遵守班规。而且,学生参与制定班规还能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在制定班规时,学生得思考怎么管理自己,怎么和同学友好相处,怎么在不同场合表现得好。这种思考和讨论能让他们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制定和执行班规是班级管理中的大事,不仅能规范学生行为,还能帮助他们成长和自我管理。我们应该重视班规的制定和执行,让班规成为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
(二)提升“管”的手段
提升“管”的手段是每位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在管理学生时,班主任需要保持一种温和的态度,用理解与包容的心态去引导学生,避免过于严肃的管理方式引发学生的不满和叛逆心理。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班主任需要不断丰富管理形式,尝试使用多元化的管理方法。例如,可以运用情感沟通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班主任还需要了解学生个性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主任的关爱和指导下健康成长。
(三)发挥“育”的作用
发挥“育”的作用,是班主任肩负的重要使命。班主任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班主任要时刻关心和爱护学生,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为了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班主任需要采用创新的交流模式。这包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社交媒体、在线互动平台等,与学生进行更加便捷、高效的沟通。同时,班主任还要注重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通过真诚的对话和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在这样的基础上,班主任可以逐渐实现德育目标。德育目标的实现需要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四)实现家校共育
实现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班级管理不仅仅依赖于学校内部的力量,更要注重引入家长这一重要群体的积极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班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协作。学校内部的力量,如班主任、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等,无疑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支撑。然而,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参与和配合同样至关重要。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家校共育,需要积极搭建家校沟通平台,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情况。同时,也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如家长会、家校互动日等,让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和需求。通过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家校双方的优势,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育阶段,实施管育并重的班级管理模式对班主任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班主任需对传统教育与管理理念进行适时调整,深刻理解“管”与“育”的内在联系。在具体实践中,班主任应依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持续对德育管理方案进行迭代与完善,旨在提升管理效能,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备多方面能力的杰出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华山,刘晓明.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工作模式研究——以初中班主任为例[J].家长,2024,(24):41-43.
[2]王春毓,徐斌.初中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探析[J].作家天地,2025,(04):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