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让音乐课“舞动”起来

作者

董洁

甘肃省华亭市东华小学

摘要:音乐与舞蹈作为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在小学教育阶段进行融合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本文深入探讨了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多种切实可行的融合途径,旨在为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让音乐课真正“舞动”起来。

关键词:音乐课 小学 舞蹈 融合

在小学教育中,音乐和舞蹈都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重要学科。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侧重于歌唱、识谱等技能的传授,舞蹈教学也多以单一的舞蹈动作训练为主,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然而,音乐与舞蹈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的,音乐为舞蹈提供了节奏和情感表达的基础,舞蹈则通过肢体动作将音乐的内涵具象化。将音乐与舞蹈教学进行融合,能为学生营造更加丰富多元的艺术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活力的课堂中,全面提升艺术感知与表现能力。

一、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授课模式,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身体的舞动来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比单纯的听音乐或学习舞蹈动作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音乐和舞蹈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

(二)促进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

舞蹈动作是对音乐的一种直观诠释。在融合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去体验音乐的节奏快慢、力度强弱、旋律起伏等要素。例如,在学习欢快的音乐时,学生用轻快、跳跃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学习舒缓的音乐时,采用轻柔、舒展的动作。这种身体力行的感受方式,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增强对音乐的记忆力和表现力。

二、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融合途径

(一)基于教材内容,挖掘融合元素

小学音乐教材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不同的风格、节奏和情感表达,为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中适合与舞蹈相结合的元素。例如,在学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应民族的舞蹈动作。如学习《新疆好》这首歌时,让学生了解新疆舞蹈中独特的动脖、扭腰、翻腕等动作,通过模仿和练习这些动作,加深学生对新疆音乐风格和民族文化的理解。同时,在舞蹈教学中,也可以选取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为伴奏,使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二)创设舞蹈情境,深化音乐理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舞蹈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首先,根据音乐的主题和情感,设定一个具体的情境。比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动物王国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音乐中不同动物主题的旋律特点,创编相应的舞蹈动作。大象主题的音乐节奏缓慢、沉稳,学生可以模仿大象沉重的步伐和甩动鼻子的动作;小鸟主题的音乐轻快、活泼,学生则用轻盈的跳跃和挥舞手臂来表现小鸟飞翔的姿态。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和舞蹈表现,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所描绘的画面和情感,深化对音乐的理解。

(三)开展音乐舞蹈创编活动

创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舞蹈创编活动。首先,选择一段简单的音乐旋律,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设计舞蹈动作和舞蹈情节。在创编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音乐的节奏型、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如何用舞蹈动作来表达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例如,对于一段三拍子的音乐,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旋转、摆动等具有优美韵律感的舞蹈动作。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创编作品。

(四)运用多媒体资源,辅助融合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音乐视频、舞蹈教学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舞蹈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与舞蹈完美融合的魅力。例如,播放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片段,学生既能欣赏到优美的音乐旋律,又能看到舞者们优雅的舞蹈动作,深刻体会音乐与舞蹈相互配合所营造出的浪漫、唯美的艺术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将音乐知识和舞蹈动作分解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比如,在讲解音乐节奏时,用动画演示舞蹈动作与节奏的对应关系,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三、融合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存在差异。在音乐与舞蹈教学融合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学内容应侧重于简单的节奏感知和趣味性的舞蹈动作模仿,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逐渐增加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音乐分析和舞蹈创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方式,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二)把握好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度

在融合教学中,要避免出现音乐与舞蹈“两张皮”的现象,即两者只是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而没有真正实现有机融合。教师要明确音乐与舞蹈在教学中的主次关系,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的比重。例如,在以音乐欣赏为主的教学活动中,舞蹈应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在舞蹈教学中,音乐则是为舞蹈提供节奏和情感支撑。同时,要注重音乐与舞蹈在节奏、旋律、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契合度,使两者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融合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它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通过挖掘教材融合元素、创设舞蹈情境、开展创编活动、运用多媒体资源以及组织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能够有效地实现音乐与舞蹈教学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创造力和身体素质。在融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融合度,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相信在音乐与舞蹈的相互交融中,小学音乐课将充满活力,学生也能在丰富多彩的艺术学习中茁壮成长,收获更加全面的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让音乐课真正“舞动”起来,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艺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