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生活 彰显会计课堂魅力
王英伏
威海市文登技师学院 264400
引言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深刻指出:“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环境,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并强调“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这一观点对当前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强调“教学做合一”,突出实践性与应用性,要求学生将专业理论、技能与真实经济生活相联系。然而,传统会计教学中抽象概念众多、核算流程复杂,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经济体验,往往难以建立系统理解,容易陷入被动记忆与机械操作,导致学习兴趣下降、认知负荷加重。因此,如何将会计知识有机融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教育即生活”的理想状态,成为当前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
一、教学素材衔接生活,化解抽象认知障碍
现实生活为会计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基础,选择贴近学生经验的生活实例,将抽象术语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经验。
以“会计要素”教学为例,该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概念密集,传统讲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会计六大要素进行“人格化”比喻,将其类比为“六个特征鲜明的人”,引导学生通过特征识别和分类记忆的方式建立初步认知。例如,在讲解要素结构时,引导学生根据“男左女右”原则区分属性,自主归纳出会计要素的“左右手判断定律”,为后续借贷记账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此外,教师还可将专业概念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事物进行关联,如将“材料仓库”比作“冰箱”,“生产车间”比作“厨房”,“库存商品”比作“妈妈做好的饭菜”,固定资产折旧比作“冰淇淋的融化过程”。通过这些具象化的类比,学生能够借助生活经验理解会计概念的本质,实现从具体形象到抽象理论的顺利过渡。
二、教学过程体现生活,激活课堂参与动能
1. 新课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能使抽象知识变得亲切而具体,迅速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四种经济业务类型”时,教师可以学校常见的班级拔河比赛为情境,引导学生讨论组队、人员调配、战术安排等真实问题,进而将比赛队伍命名为“资产”与“权益”,引导学生观察比赛中资源的变化情况,并类比会计中经济业务的类型划分。由于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经历,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学生能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理解抽象的业务分类逻辑。
2. 课堂组织生活化
采用游戏化、小组协作等生活化课堂形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知识建构。例如在“会计科目”教学中,教师可组织“折猪脚”认领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认领一个会计科目及相关知识点,通过组内“自我介绍”和“他人介绍”的方式熟悉各科目的特点与用法,随后通过教师随机抽签进行全班展示。这种方式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对科目属性的理解。
在“会计分录”教学中,师生可共同制作“会计扑克牌”教具,学生通过出牌游戏训练科目使用和借贷平衡规则的熟练度。初期可简单匹配科目,随着学习深入,逐步增加“叙牌”环节,要求学生口头叙述每一手牌对应的经济业务。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核心技能,体现了生活化课堂的独特魅力。
3. 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
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如直观式情境、画面式情境、体验式情境等,帮助学生深化对重点难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材料采购核算时,教师可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在途物资”、“材料采购”和“原材料”三个科目,引入学生熟悉的“网上购物”流程进行类比阐释:下单相当于“材料采购”,发货途中视为“在途物资”,验收入库后才是“原材料”。此外,商家促销、折扣返利等常见现象也可引申出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的会计处理问题。
这种基于真实体验的情境设计,能够迅速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使“静态”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鲜活,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探究欲望。
三、课后延展回归生活,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课后延伸是课堂教学与现实应用之间的重要桥梁,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真实场景,完成从认知理解到实践创新的跨越。教师应设计具有延续性和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实际。
例如,在完成“采购与销售业务”教学后,教师可布置名为“我的赚钱记”的寒假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设计并实施一项小微商业项目,完整记录从资金筹集、物资采购到商品销售及利润计算的全过程。通过这一综合实践,学生亲身体验商业业务的各个环节,深刻理解会计流程与利润形成机制。汇报经营成果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成就感,一位学生感慨道:“采购和销售过程需要认真记录,来不得半点马虎。原本我只是记了流水帐,时间一长,计算就很麻烦,还是利用会计思维来计算方便容易!”
类似的延展活动还包括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各类原始凭证,并按照“时间 + 主体 + 事件 + 金额”的结构进行规范化叙述;或亲手制作美食,体验从原料领用到产品完工的“生产全过程”。这些活动都是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的有效载体,能够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发展实践能力。
四、总结与讨论
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会计教学必须始终以生活为源头活水,以应用为最终归宿。本文提出的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教学素材、教学过程与课后延展三个层面的系统设计,构建了一个“源于生活—融于生活—归于生活”的完整教学循环,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认知难度,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在实施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特别注意避免为“生活化”而形式化的倾向,始终紧扣教学目标,确保生活素材与知识内容的本质关联。同时,教师应持续反思与优化教学设计,在丰富学生生活体验的同时,适时引导理论提升,避免停留在浅层活动层面。
总之,生活化教学理念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通过深度开发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构建富有吸引力的高效课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彰显会计课堂的独特魅力,最终实现知行合一、育人为本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