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少先队活动的路径研究

作者

王敏 朱晓宁

海伦市伦河镇中心小学 152315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少先队员对传统文化认知有限,活动形式与时代脱节。为此,需优化活动内容设计,增强体验性;创新活动形式,融合现代科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素养;构建多元活动平台,营造文化氛围。成功案例如“少先队教育活动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实践模型、“玉泉区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实践活动”等,为推广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少先队活动;创新策略;成功案例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少先队活动作为培养青少年的重要平台,肩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少先队活动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传统文化的深度传承,也难以激发少先队员的持久兴趣。因此,探索创新策略,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少先队活动,对于增强少先队员的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的现实困境与挑战

(一)文化认知与理解的局限性

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涵盖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艺术形式、历史典故等诸多方面。然而,少先队员由于年龄较小、知识储备有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例如,对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许多少先队员仅知道习俗,却难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这种认知局限不仅影响了传统文化的深度传承,也难以激发少先队员对传统文化的持久兴趣[1]。此外,部分少先队辅导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存在不足,难以准确、生动地向少先队员传授文化精髓,导致传统文化在少先队活动中的呈现形式单一,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教育内容。

(二)活动形式与时代需求的脱节

当前少先队活动中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仍以传统的讲授、背诵、表演等为主,缺乏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例如,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较少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手段来增强体验感和趣味性。这种活动形式与时代需求的脱节,使得少先队员对传统文化活动的兴趣不高,难以真正融入其中。同时,传统的活动形式也难以满足少先队员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无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的创新策略

(一)优化活动内容设计,增强文化体验性

活动内容应紧密结合少先队员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2]。例如,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故事分享、民俗体验、手工艺制作等形式,让少先队员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还可以设计“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经典诵读大会”等活动,将传统文化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和竞赛内容,激发少先队员的学习热情。

(二)创新活动形式,融合现代科技手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少先队活动应与时俱进,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为传统文化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沉浸式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虚拟参观故宫博物院、体验古代科举考试等,让少先队员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传统文化课程、直播讲座和互动交流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少先队员的文化视野。此外,结合现代艺术形式,如动漫、短视频等,将传统文化故事进行创新演绎,使其更符合少先队员的审美需求。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专业素养

少先队辅导员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执行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活动效果。因此,需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播能力。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传统文化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帮助辅导员系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同时,鼓励辅导员参与传统文化研究项目,提升其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此外,建立辅导员交流平台,分享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促进辅导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成长。

(四)构建多元活动平台,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校园是少先队活动的重要场所,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阵地,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3]。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电视台等平台,定期推送传统文化知识、经典故事和优秀队员事迹,让传统文化随处可见。此外,建立“传统文化小社团”,如书法社、剪纸社、戏曲社等,为少先队员提供自主学习和实践的平台。还可以与当地博物馆、文化馆、非遗传承人合作,开展“走进非遗”“博物馆之旅”等活动,让少先队员在社会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少先队活动的成功案例剖析

(一)“少先队教育活动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实践模型的构建与实施

在“大思政”背景下,某研究组构建了“少先队教育活动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实践模型。该模型以明确目标为导向,通过系统培训提升辅导员的传统文化素养,使其在少先队活动中能够准确传递文化内涵。在实践过程中,该模型强调以少先队教育的政治引领作用为基础,突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地位,营造互动交流的良好教育环境。通过专题化、系列化的活动设计,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少先队活动的全过程,实现了更优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红领巾古诗新唱”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激发了少先队员的学习兴趣。

(二)玉泉区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实践活动的创新探索

玉泉区依托其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开展了少先队传承优秀文化的实践活动。该活动以“尚德践礼,以礼养德”为主线,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地域资源整合、特色教育活动以及数字化宣传平台的构建,实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化与系统化。例如,当地学校开发了《承载家乡情腾飞民族梦》《火红安代跳起来》等校本教材,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同时,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通过寻访历史文化遗迹、学习传统技艺等方式,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此外,利用数字化网络平台,研发了“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小课堂”电子课本,拓宽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渠道。

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也是培养新时代少年的关键路径。通过优化活动内容设计、创新活动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构建多元活动平台等策略,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激发少先队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玉泉区等成功案例为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应持续探索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少先队活动中绽放光彩,助力少先队员成长为有文化底蕴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王静.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95-98.

[2] 李娜.探索少先队活动中的文化教育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34-36.

[3] 张强.少先队文化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21,22(5):89-92.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学会2023年度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kt2023031311243302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