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背景下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作者

谢罗妮

广西 河池市宜州区第三幼儿园 546300

摘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对于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幼儿园需采用一系列策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适宜的劳动教育内容,将游戏与劳动相结合,结合五大领域教育内容渗透劳动教育。同时,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通过自身的言行引导幼儿参与活动,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幼儿园可以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是让幼儿适应未来社会、实现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键能力。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还能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和责任感的形成,有助于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培养其综合素养,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举措,它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教育从最基本的自我服务开始,涵盖了诸如穿衣、吃饭、整理完具等一系列日常活动。这些看似简单却意义深远的劳动活动,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逐步学会照顾自己。通过亲自穿衣、独立用餐以及整理自己的玩具,他们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更能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与自信心。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劳动教育活动为幼儿将来的独立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小培养起的生活自理能力,将伴随幼儿一生,成为他们面对未来挑战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二)促进智力与身体的发展

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幼儿智力与身体方面的房展。劳动需要动手、动脑,而这种综合性的活动方式不仅能有效锻炼幼儿们的肌肉力量和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在实际操作中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劳动的过程中,幼儿们需要去思考如何完成任务、如何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他们锻炼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动手实践也让幼儿有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除此之外,劳动中的身体活动对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发育同样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劳动,幼儿能够消耗多余的能量,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同时,劳动还能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坚韧不拔。

(三)树立幼儿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

开展劳动教育,可以为幼儿树立起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这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劳动教育不仅仅是让幼儿学会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劳动的价值,认识到每一份劳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会逐渐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无论是教师的辛勤付出,还是清洁阿姨的细心打扫,亦或者是父母的日夜操劳,他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这种对劳动的尊重,不仅仅是对他人的认可,更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资源。而这种尊重劳动的态度,将会伴随幼儿的一生,成为他们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劳动教育内容

在幼儿园里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幼儿们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状况,为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劳动任务。目前幼儿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和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天生好奇,喜欢动手摸摸、看看周围的一切。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劳动任务也应该有所不同。

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刚刚接触集体生活,动手能力较弱,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劳动任务,比如让他们摆放玩具、擦擦桌子等。这些任务既能让幼儿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又能让他们动动自己的小手,锻炼幼儿手脚协调能力。

到了中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教师就可以适当增加任务的难度。比如,让幼儿一起布置教室、打扫卫生等,这样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对于大班的幼儿,他们的身心发育更加成熟,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劳动任务,比如种植花草、管理图书角等。这些任务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劳动中学会团队合作和分工协作。

(二)游戏融入劳动教育,体验劳动的乐趣

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开展劳动教育无疑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环。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更能帮助他们树立勤劳、自律的良好品质。为了有效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教师可以将游戏巧妙地融入劳动教育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劳动的乐趣,收获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小园丁”这样的游戏,让幼儿在教师的陪伴下亲手种植和照料各种植物。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近距离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学习到关于植物生长的科学知识,如光合作用、土壤营养等,还能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基本的园艺技能,比如播种、浇水、施肥等。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能让幼儿深刻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这种体验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更能激发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珍惜生命、尊重自然。

(三)利用家庭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幼儿劳动意识

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来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幼儿勤劳习惯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家庭中,劳动教育尤为关键,因为家庭是幼儿最初接触劳动的场所。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家庭中的劳动教育,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其中,共同培养幼儿的家庭劳动意识。这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幼儿在劳动中学会承担责任,体验到成就感和自我价值。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富有创意的活动,比如“我是爸爸妈妈好帮手”。这类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到家务劳动当中去,比如摆放餐具、整理玩具、浇花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还能学会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结语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革新,更是对幼儿全面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通过实施这些策略,见证了幼儿在劳动中不断成长、进步的生动画面。劳动教育不仅教会了幼儿基本的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核心素养将成为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王雅平.核心素养视角下幼儿园“三维”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J].好家长,2025,(02):88-89.

[2]张胜凤.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探寻[J].智力,2022,(28):179-182.

[3]时运.劳动教育中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行动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24.DOI:10.27868/d.cnki.gtsxx.2024.000014.

[注:本文为河池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专项课题“基于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ZB03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