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的创新实践
汤晓丹
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215300
摘要:STEM教育理念自提出以来便是将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融为一体。基于STEM教育理念培养的人才符合当前社会的综合需求,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中班的课程,能够帮助幼儿提升自我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当前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主要以五大领域主题为主,其中的科学领域与STEM课程中的内容有较多契合之处,因此,文章结合我国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实施路径,旨在提高科学活动的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
前言:STEM教育理念是一种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为核心,倡导跨学科整合的教学理念。随着STEM教育的推广和实践,这一教育模式已经从高等教育领域拓展至基础教育阶段,其影响范围持续扩大。目前,STEM教育理念已经开始融入学前教育领域。研究表明,我国学前教育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中涉及科学领域的内容与STEM教育理念相符。特别是《指南》中指出的科学学习目标,强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引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掌握科学探索方法,以提升幼儿的探究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1]。
1.理念概述
1.1STEM教育理念
STEM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由4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而组成,即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原neering(工程)、Maths(数学)。1986年,美国科学委员会发布研究报告《本科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将科学、数学、工程、技术教育四个学科的首字母相组合,形成了一个新的缩略词“SMET”,并提出将四个学科的教育进行集合的纲领性建议,这被广泛地视为STEM教育的开端。随着教育的发展,Yakman学者在STEM教育的基础上将A(Arts艺术)纳入进来,完成了从STEM向STEAM的过渡。
1.2幼儿园科学活动概述
幼儿园科学活动是幼儿园的活动形式之一,其隶属于五大领域活动的范畴。幼儿园科学活动是通过让幼儿在观察、感知、操作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周围事物的特性。不同的学者对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都作出了定义。刘敏钰认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主要包括集体性、区域性、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活动三种;李娟认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包括正规和非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两种;张俊则对集体教育过程中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做出了相应的规定[2]。
2.我国幼儿园科学活动发展的现状
2.1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忽视幼儿内在素养的培养
当前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过于重视幼儿科学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以幼儿为中心的科学探索。尤其是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我国幼儿园仍主要以知识为线索,呈现出以小、中、大班不同年龄阶段的科学教育体系,忽视了幼儿内在科学素养的培养。在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急于追求进度,认为不讲述明确的科学知识就是一节失败的科学活动课。《纲要》明确指出,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主要包含培养幼儿对周边事物或生活现象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引导幼儿通过动脑、动手的方式探究问题。而在实际科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没有重视幼儿三维目标的实现,忽略了科学探索中幼儿情感目标的达成。
2.2幼儿园教师的指导策略把握不当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存在教师指导策略把握不当的情况。在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部分教师针对不同性质的科学活动,选择的教育指导策略较为单一,通常以直接解答式或讲解阐述式为主,很少让幼儿亲身操作,以及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存在无法归纳或精准地把握指导策略的情况,也不明白通过哪种指导策略能够达成幼儿获取知识的目标。部分教师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时控制性较强。例如,在幼儿认识颜色的过程中,教师通常直接告诉幼儿每种颜色搭配的比例,以免幼儿使用三原色无法调制出需要的颜色。
2.3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程体系碎片化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按照本园安排的课程进度和课程体系来进行的。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幼儿科学知识的延伸以及内在兴趣的培养,课程体系呈碎片化,以至于不能达到层层递进的教学效果。STEM课程要求的是以项目式的方式帮助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现今的幼儿园科学活动主要表现为教师将教材当作课程,忽视了幼儿自身以及环境等在课程建构中的主要作用。幼儿科学活动的探索以及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不相邻、不相接的,即课程体系呈碎片化,不利于幼儿的思考。同时,科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完全掌控了学习的进度,而幼儿则被动地跟从教师的教学进程。
3.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实施路径
3.1探究知识应具有科学性,符合幼儿的认知思维
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注意科学且准确,不能选择与活动无关或者幼儿不易理解的知识。STEM教学理念下的学习强调知识的准确性,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保证幼儿所学知识的科学性,不能选择模棱两可或具有错误信息的知识来开展教学。因为幼儿思维具有局限性,在开展项目式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预先设置教学的开展形式和大框架的学习内容。通过预先设置整体框架,教师可以保证活动的开展符合幼儿的思维兴趣,且幼儿在学习后能有所收获。以幼儿为中心的探究方式,以教师引导为辅助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3]。
3.2根据知识的链接性,设置递进式的主题目标
科学知识的学习具有递进性,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时应该考虑幼儿知识学习的链接性。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的不同,项目式探究活动可以设置递进式的教学目标。递进式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幼儿的挑战欲望和探究兴趣。目前,部分幼儿园仍存在只注重幼儿科学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情况。教师在幼儿发现与探索的过程中,应逐渐引导幼儿从简单的子活动向深层次的活动进行延伸。正如幼儿在学习物质科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以项目式的探究方法来学习,例如影子活动。
3.3理清科学活动的主题,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根据探究主题的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不应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应依据活动的主题和类型,挑选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幼儿。在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或生活习惯时,教师可以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得知识和经验,自主地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比如,在进行STEM教学时,教师经常会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以让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为例,教师可以开展“养育蝌蚪”的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合作养育蝌蚪。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直观地感受到蝌蚪的成长过程,从受精卵到黑色的蝌蚪,再到尾巴消失,长出前腿和后腿,最终变成小青蛙。通过这种探究式的学习,幼儿可以系统地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在探究过程中,幼儿还能发现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之间的主要区别。
结语:进行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的创新实践时,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演练策略,通过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性质。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教师操作具体的实验,来了解科学知识和现象。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让幼儿模仿,更适合中班的幼儿,这个阶段更注重引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同时,当幼儿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需要提供相应的指导。相信在未来的共同努力下,STEM教育理念体系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亚星.幼儿园小班科学集体活动中科学游戏运用的行动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4.DOI:10.
[2]朱春花.在探究中进步,在创造中成长——中班幼儿科学游戏案例解读[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08):12.
[3]李晓红.追随兴趣渐进深入——以中班科学游戏区“好玩的小纸人”为例谈观察对探究活动的推进[J].新课程(上),2017,(10):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