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新能源项目架空输电线路的施工管理

作者

王重威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13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新能源发电项目大规模并网对输电线路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架空输电线路作为电力输送的关键载体,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当前新能源项目普遍位于偏远地区,面临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等挑战,传统施工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标准建设需求。本文通过分析新能源项目架空线路施工特点,探讨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路径,为提升输电工程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项目;架空输电线路;施工;管理

引言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攀升,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规模同步扩大。新能源电力波动性强的特性,要求输电线路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和适应性。然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交叉作业多、高空风险大、环保要求严等问题,亟需创新管理方法。本研究结合智能监测、BIM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构建新能源项目架空线路施工管理体系,旨在实现安全、质量、进度与成本的协同优化,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1新能源项目架空输电线路施工特点

新能源项目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具有显著区别于传统电力工程的特殊性。首先,地理环境复杂多变,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站多选址于山地、荒漠、近海等偏远地区,面临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差、气候恶劣等挑战,极大增加了基础施工和材料运输难度。其次,技术标准要求更高,为适应新能源电力波动性强的特点,线路需具备更高的机械强度和电气性能,如采用大截面导线、高强钢芯铝绞线等特殊材料。再次,施工组织更为复杂,新能源项目通常采用"集中式开发、分批并网"模式,需协调多标段交叉作业,同时兼顾升压站建设、集电线路铺设等配套工程。最后,环保要求严格,施工过程需特别注重生态保护,如采用无人机放线、装配式基础等绿色施工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这些特点决定了新能源输电线路施工必须采用更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2新能源项目架空输电线路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地形复杂性带来的挑战

新能源项目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地形复杂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山区或丘陵地带,陡峭的地势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还限制了机械设备的使用范围。例如,大型吊装设备难以到达指定位置,只能依赖人工搬运,这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还延长了施工周期。此外,复杂的地形可能导致施工道路的修建困难,增加了临时便道的成本和环境影响。同时,地形的多样性还带来了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如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增加,这对施工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气候条件的影响

气候条件是影响新能源项目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多雨季节,频繁的降雨可能导致施工现场积水,影响基础开挖和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此外,雨水还会侵蚀土壤,增加边坡坍塌的风险,进一步威胁施工安全。而在冬季,低温和冰雪天气可能冻结土壤,阻碍桩基施工的进行。同时,强风天气也可能对高空作业的安全性造成威胁,尤其是在塔架安装和导线架设阶段。

2.3环境保护要求的严格性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新能源项目架空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首先,施工活动可能对沿线植被造成破坏,特别是在敏感生态区域,如自然保护区或水源地附近。植被的砍伐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还可能引发水土流失等问题。其次,施工噪声和扬尘污染也可能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区域。此外,施工废弃物的处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当处置可能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3新能源项目架空输电线路的施工管理策略

3.1强化全过程精细化管控

针对新能源项目输电线路施工的特殊性,必须建立贯穿勘察设计、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管控体系。在前期规划阶段,应结合新能源场站布局特点,采用三维数字化选线技术优化路径方案,重点规避生态敏感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域。施工组织设计需充分考虑新能源项目分期并网需求,科学划分施工标段和进度节点,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对基础浇筑、杆塔组立、导线展放等关键工序实行旁站监督,确保每道工序质量达标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天气变化、设备到货等实际情况及时优化施工方案,保障工程整体推进效率。

3.2构建智能化施工管理平台

数字化转型是提升新能源输电线路施工效能的关键路径,应整合BIM、GIS和物联网技术搭建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实现施工全过程可视化监控。通过无人机航测建立实景三维模型,精准指导杆塔定位和放线施工;运用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混凝土养护状态、架线张力等关键参数,自动预警质量偏差。建立人员、机械、材料的电子标签管理系统,动态掌握各类资源分布状态,优化调度方案。开发移动端质量验评系统,实现检查数据实时上传、问题闭环整改,大幅提升管理效率。特别要注重施工大数据的积累分析,为后续项目提供决策支持。

3.3创新安全风险管理模式

新能源项目施工的高风险特性要求建立更严密的安全防控体系,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针对深基坑开挖、超高杆塔组立等特殊作业,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战演练。引入智能安全监控系统,通过人员定位芯片、视频AI分析等技术,实时监测高空作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自动识别并制止违章行为。建立跨专业的安全联防机制,协调土建、电气、调试等各参建单位开展联合安全检查,重点管控交叉作业风险。强化班组自主管理能力,通过"安全之星"评选、隐患举报奖励等措施,培育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定期组织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持续提升作业人员风险辨识能力。

3.4推行绿色低碳施工工艺

为响应新能源项目的环保属性,必须创新绿色施工技术体系。推广装配式基础施工工艺,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模式,减少现场混凝土浇筑量和土方开挖量。优化导线展放方案,优先选择无人机牵引、动力伞放线等低扰动工艺,最大限度保护植被。建立施工废弃物分类回收制度,对金属边角料、包装材料等实现资源化利用。采用节能型施工机械和光伏供电系统,降低施工过程碳排放。实施生态修复承诺制,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表土回填等生态补偿措施。通过全过程环境监理,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真正实现电力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结束语

新能源项目架空输电线路的施工管理是保障绿色能源高效输送的关键环节。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现代施工管理已从单纯追求工程进度转向质量、安全、环保的协同发展。未来应持续深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推动施工管理向更高效、更精准、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实支撑,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明新.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施工分析[J].科技风,2021,(16):121-122.

[2]王宏.架空输电线路的施工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41(05):84-86.

[3]丛磊.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跨越高铁施工工艺的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0,(23):93-94.

[4]黎超.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管理与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11):15-16.

[5]吴铭莉.架空输电线路电气施工安全管理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0):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