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合式教学法对孤独症儿童复合情境情绪理解的干预研究
黎国瑜
南宁市武鸣区特殊教育学校 530199
摘要:复合情境情绪理解就是指能在复杂、多因素情境中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该能力影响着孤独症儿童的正常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采用回合式教学法开展教育能将复杂的任务简单化,但为了确保教学成果,应用中也应合理优化教学方式和内容。
关键词:回合式教学法;孤独症儿童;复合情境情绪理解;干预效果
一、回合式教学法在提升孤独症儿童复合情境情绪理解中的应用策略
情绪理解是指识别、解释他人情绪以及理解他人情绪产生的能力,孤独症儿童的心理较为特殊,日常生活中也不善与人交流,所以在理解复合情境下的情绪时有着较大的挑战,往往只能关注到该情境下的一种情绪,所以导致最终的理解出现问题。如从面部表情看表现出的为正常情绪,但语言上存在不满或者生气,而孤独症儿童可能会忽略他人语气中的情绪。回合式教学法能通过“指令-反应-强化”这一过程帮助孤独症儿童理解复合情境下他人的情绪,为了取得较好成功,应根据以下步骤实施教学:
(一)合理设定干预目标
提升孤独症儿童复合情境下情绪理解能力的目的在于能让其感受到他人传达的情绪并理解情绪出现的原因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开展教学活动时为了能切实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就必须根据上述内容合理设定干预目标,以此才能使后续教学活动始终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孤独症儿童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设定目的是简化理解可以设计多个目标,指导学生对这些目标逐个学习,以此在循序渐进间实现能力提高。设定目标时应先设定让学生准确识别不同情境喜爱的情绪目标,之后为理解情绪产生原因目标,最后根据情境做出相应情绪反应。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教学内容以及落实的活动影响回合式教学方法实施效果,为了通过该教学让孤独症儿童能深入理解复杂的情绪,整个教学都应围绕复合情境情绪开展。教学内容趣味性影响着儿童参与兴趣,为了能让孤独症儿童充分参与进课堂中并在课堂中有所获得,也应确保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
可以通过故事讲解开展回合式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小熊的一天》动画故事,动画片色彩丰富能吸引孤独症儿童观看。儿童观看之后教师根据故事内容采用相应的语气再次进行讲解,如皱着眉头使用恐惧、紧张的语气讲解小熊迷路的篇章,保持微笑开心的表情并使用轻松、愉悦的语调讲解小熊找到回家路时的篇章。通过表情和语言搭配再次加深儿童对故事的认识。故事讲解在回合式教学法的指令环节,教师将视频播放到小熊迷路的画面,提出“看视频中,小熊迷路了,他现在是什么心情呢?”确保发出的指令简单且直接,能让儿童快速理解,这样儿童能跟随教师的指令去思考问题。思考后如果儿童回答不出,教师要给予辅助,用肢体、表情和语言再次展现小熊当下的情绪,如教师缩着胳膊,皱起眉头嘴角下拉,并用恐惧的语言说找不到路我要怎么回家啊。表演之后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幼儿思考如果自己在一个地方找不到回家的路会怎么样?如果儿童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有所感悟,回答出“小熊很害怕”这一答案,教师就要强化教育。如果儿童回答错误,回答“小熊很高兴”“小熊很愤怒”等答案。该情况下会停止后续课程,并再次重复指令和辅助两个环节的内容,引导儿童再去思考,教师表演完之后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与恐惧有关的表情来加深儿童认知,直到儿童通过教师一步步地引导了解小熊存在恐惧、害怕情绪时才能进行后续教育[1]。
观察儿童反应后对于回答正确的孤独症儿童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鼓励和奖励时可以给予儿童拥抱,也可以兴奋地说“你真是太厉害了,观察得真仔细呢”,这样能提升儿童自信心,也能让儿童明确了解自己回答正确能获得相应奖励。强化后要停顿一些时间,留给儿童消化所学知识的时间。停顿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留出时间整理后续的教学内容,也应充分对儿童表情进行观察,如果儿童情绪正常说明他们对课堂学习依然存在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可以在停顿后采用不同方式开展回合式教学。如果儿童存在情绪不集中、不稳定的情况,为了确保后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应适当延长儿童停顿时间,也可以让他们适当玩一会喜欢的玩具。
如果孤独症儿童复合情境情绪能力较差,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先开展面部表情识别教学、语言语调理解教学和肢体语言解读教学,当儿童通过学习充分了解语言、肢体以及面部表情所体现的情绪时再开展符合情境情绪教学,以此能简化学习难度。
二、回合式教学法在提升孤独症儿童复合情境情绪理解中的效果
(一)提升儿童情绪识别精准度
回合式教学法应用在孤独症儿童复合情境情绪教学中能提升其情绪识别精准度,这是由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将复合的情境进行拆解,之后逐一带领儿童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每一回合都有着情绪指令、辅助、反应、强化、停顿环节,所以能通过结构形成让儿童有序地学习知识和吸收知识。如给出一同学参加运动会摔倒后皱眉、流泪的图片,单一让儿童去观看他们可能只能识别其中一种情绪,而在回合式教学法下教师会提出明确的指令并通过演示的方式重复图片中的信息,以此能让儿童更好理解,并通过多种引导将图片中人物的表情与情绪关联,所以能提高其情绪识别能力[2]。
(二)使儿童对情绪成因深入理解
回合式教学法应用中教师会通过结构化的流程向儿童分析该情境中的线索,也能通过引导让儿童去思考这些线索中的关联,所以长时间应用能让儿童了解语言、肢体以及面部表情的逻辑关系,进而在复合情境中就能准确地去对他人情绪进行判断。其次,教学过程中在儿童回答正确之后教师会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这种方式能较大程度地激发儿童学习动力,因此在下一个教学活动开展时就能投入更高的专注度[3]。
三、结语:
采用回合式教学法对孤独症儿童复合情境情绪能力进行提升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帮助儿童在复杂情绪下识别和理解他人情绪,进而通过情绪认知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虽然该教学方式具有较好效果,但为了更好地满足孤独症儿童教学需求,也应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靳少举,何海燕,周春艳. 回合式教学法对孤独症儿童复合情境情绪理解的干预研究 [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4, 42 (05): 129-135.
[2]许旭,田甜,胡幼芳. 认知行为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行为干预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 35 (09): 94-98.
[3]房杰. 面向孤独症儿童的功能游戏设计研究——以社交游戏设计实践为例 [J]. 装饰, 2024, (06): 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