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

付钦英

伊犁凡石建材检测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835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高度越来越高,导致社会对于建筑物的内部结构性能与质量越来越重视。无损检测技术是通过物理手段,对混凝土内部结构缺陷进行无损检测,能够判断混凝土结构内部是否发生损坏与变形,在建筑工程检测工作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无损检测技术;建筑工程;工程检测

1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作用

无损检测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建筑工程检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在不破坏建筑结构的前提下,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从而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一特点使得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准确判断混凝土结构的内部缺陷,如裂缝、空洞、疏松等问题,为工程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对这些缺陷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可以有效避免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无损检测技术还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传统的检测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无损检测技术则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工作,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无损检测技术还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检测,进一步提升了检测工作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

2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2.1超声波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指通过超声波穿透被检测的物体,通过被检测物体所反射的声波可以清晰地掌握物体外部、内部结构信息,并将反射回来的声波信息,作为被检测物体质量评估的标准。穿透性强是超声波的特点,通过声波的集中控制来实现检测质量的专业化标准。一般在建筑工程的实际应用中,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检测新型建筑材料,在使用复合型材料或新型金属材料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提前对材料的性能、尺寸、内部结构以及缺陷进行精准的评估;二是对建筑工程的地基、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充分利用超声波的高穿透性,掌握地基以及混凝土结构的抗压能力指数,并检测其内部结构是否存在缺陷,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其他检测技术相比,超声波检测技术穿透性高、灵敏性强。

2.2红外线检测技术

红外线检测技术作为一种在线监测的非接触性技术,通过将计算机、光成像以及图像处理等各项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先进的数字化无损检测技术。红外线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用来检测金属、非金属以及复合型材料的脱黏、裂纹等缺陷,具有检测速度快、非接触性以及在线监测等优势。这项技术的使用主要是通过全面分析被检测对象的内部温度,以此来判断被检测物体的质量状况。

2.3磁粉探伤无损检测技术

磁粉探伤无损检测技术是建筑工程钢结构质量检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磁粉探伤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快速检测出钢结构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检测人员需要先对钢结构进行磁化处理,经过处理后的钢结构表面将会分布比较均匀的磁力,然后在钢结构表面均匀撒上磁粉,最后在光照下仔细观察磁粉在钢结构表面的分布情况:如果磁粉均匀分布,则说明钢结构质量没有问题;如果磁粉不规则或断断续续分布,则说明钢结构存有裂缝或者缺陷。有损的钢结构磁化程度和无损的钢结构磁化程度在着较大差异。因此,磁粉探伤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帮助检测人员比较直观地、快速地检测钢结构是否存在质量问题。磁粉探伤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应用比较简单、成本较低、无损性等优点,它在钢结构无损检测中应用的价值较高。

2.4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毛细作用使渗透液渗入材料表面的缺陷中,经显像后根据显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缺陷的位置、大小和性质。在建筑工程检测中,渗透检测主要用于评估混凝土表面的微裂纹、气孔等细微缺陷。以高层建筑外墙混凝土为例,采用渗透检测对其进行检测时,首先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预处理,如清洁、干燥等,确保表面粗糙度Ra不超过6.3μm。然后,选用渗透等级为Ⅱ级的渗透液(如油性红墨水),按照ISO3452—2标准的要求,在混凝土表面喷涂渗透液,渗透时间控制在10~15min。接着,使用温度为(20±3)℃的水对表面进行冲洗,去除多余渗透液。待表面干燥后,喷涂显像剂(如白色滑石粉),显像时间一般为10~30min。最后,在自然光或紫外线照射下观察混凝土表面,若出现红色线状或点状指示,则表明存在微裂纹或气孔缺陷,根据其长度、宽度和数量评估缺陷的严重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渗透检测对缺陷的开口宽度有一定要求,一般要大于0.1μm。

2.5雷达波无损检测技术

目前,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雷达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比较成熟。雷达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雷达波穿透力十分强大。②检测范围大。它能够检测建筑工程内部结构,甚至还能够有效检测混凝土内部结构的裂缝,这是其他无损检测技术无法达到的优势。雷达波无损检测技术与红外线无损检测技术都是无接触的检测方法。③对于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雷达波无损检测技术也能发挥作用。雷达波无损检测技术可以通过雷达波来探测建筑内部结构。虽然混凝土内部结构会影响雷达波的传播速度,但是雷达波反馈信息能够准确反映混凝土内部缺陷及损伤情况。雷达波无损检测技术操作简单,在一般情况下,检测人员只需要将雷达波发射至建筑体表面,根据雷达波发射的方向和速度变化,就能准确判断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是否存在问题。

2.6冲击反射无损检测技术

冲击反射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应力波传播原理的检测方法。它通过在结构表面施加瞬时冲击力,产生应力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以分析结构内部的损伤情况。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检测效率高的特点,适用于多种工程结构的检测,如桥梁、隧道、大坝等。冲击反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准确判断结构内部的裂缝、空洞、脱粘等缺陷,为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和安全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3建筑工程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优化策略

加强无损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应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以提升无损检测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例如,开发更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以更准确地捕捉和分析检测数据。

建立完善的无损检测标准与规范。制定统一的无损检测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确保无损检测技术的有效实施。

此外,推动无损检测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实现无损检测数据的自动分析和处理,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开发智能检测设备和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实时检测,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还应加强无损检测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通过建立无损检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检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促进不同检测机构和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交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无损检测技术的整体水平,还能为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注重无损检测技术的环境友好性。在研发和应用无损检测技术时,应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选择环保、节能的检测方法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结语:

和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无损检测技术以其便捷性以及检测结果精准性的优势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全面推广应用。为了能够将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检测人员熟练掌握建筑要求和被测对象,选用合适的无损检测技术,并且做到严格管控,能够保障检测结果的精准度,从而为高效应对各类质量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海燕.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20,(04):133.

[2]夏日东.试析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J].工程与建设,2020,34(02):258-259.

[3]沈军.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20,(04):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