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电设备预防性维护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王军
内蒙古自治区 鄂尔多斯市盛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017000
摘要:矿山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对矿山生产至关重要,传统事后维修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大数据技术为其预防性维护带来变革,通过在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可实时采集温度、振动等数据。利用关联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大数据分析技术,能挖掘数据中的设备运行规律和潜在故障模式,构建设备状态评价、故障诊断和预测预知模型,提前预警故障,使维护人员可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从而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提升矿山生产的经济效益与安全性。
关键词:矿山机电设备、预防性维护、大数据技术、故障预警、经济效益
一、引言
矿山机电设备在矿山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生产效率角度来看,无论是开采、运输还是筛选等环节,都高度依赖各类机电设备的协同运作,其正常运行是保障矿山高效产出的关键所在。同时,关乎着矿山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设备故障引发的意外事故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
然而,传统的事后维修方式长期存在诸多弊端。这种维修模式多是在设备出现故障后才采取措施,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无法提前察觉设备潜在的问题。而且,面对复杂的机电设备系统,事后维修难以精准定位故障根源,维修周期较长,导致设备停机时间增加,严重影响矿山生产的连续性,也额外增加了维修成本。鉴于此,探寻更为有效的设备维护方法迫在眉睫,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矿山机电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带来了新的契机与变革。
二、矿山机电设备预防性维护与大数据技术概述
2.1 预防性维护的概念及意义
预防性维护是一种基于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分析,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维护措施的理念。它旨在通过主动干预,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或降低故障带来的影响。对于矿山机电设备而言,其意义重大。一方面,能保障设备持续稳定运行,减少因突发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维持矿山生产流程的连贯性;另一方面,可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更新成本,提高矿山整体的经济效益。
2.2 大数据技术简介
大数据技术涵盖了从数据采集、存储到分析等多个关键环节。在数据采集上,可借助各类传感器收集海量、多维度的数据。其存储能依靠分布式存储系统应对庞大的数据量。而数据分析方面,像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可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与关系。应用于矿山机电设备维护领域,大数据技术能够凭借其对大量实时数据的处理优势,精准捕捉设备运行状态变化,为预防性维护提供可靠依据,助力实现高效精准的维护策略。
三、大数据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预防性维护中的数据采集
3.1 传感器的选型与安装
矿山机电设备运行参数多样复杂,需合理选传感器。比如,关键传动部件用振动传感器,可捕捉振动频率、振幅变化,判断部件磨损或松动;电机等易发热部位安装温度传感器,监控温度异常。安装时,要依据设备结构与工况,把传感器置于能准确反映运行状态的关键处,像在输送带电机外壳散热处装温度传感器,保障采集数据真实且具代表性。
3.2 实时数据采集的实现过程
采集的数据涵盖设备运行参数(如电流、电压、转速等)及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等)。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至数据处理中心。为确保数据实时性,一方面设置合理采集频率,另一方面保障传输网络稳定,如此便能为后续的数据分析与故障预判筑牢基础,助力矿山机电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顺利开展。
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
4.1 常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
在矿山机电设备预防性维护中,多种大数据分析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关联分析可探寻不同设备参数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发现设备的振动幅度与电流变化之间存在的关联,一旦这种关联出现异常,就可能预示着设备故障隐患。时间序列分析则着重关注设备运行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通过对长时间连续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精准把握设备性能的波动情况,提前察觉潜在的故障节点。此外,聚类分析能将相似运行状态的设备数据归为一类,便于对比分析,快速定位异常设备群组,为针对性的维护提供方向。
4.2 设备状态评价、故障诊断及预测预知模型构建
构建设备状态评价模型时,会综合考虑各类参数数据,依据设定的权重和阈值,对设备当前状态进行量化评分,直观展现设备健康程度。故障诊断模型以大量历史故障数据及对应的特征参数为基础,运用机器学习算法等,识别出不同故障对应的典型数据特征,从而准确判断故障类型。而预测预知模型利用数据的趋势分析以及设备的运行规律,提前预测设备可能出现故障的时间和部位,使得维护人员能够提前做好预防性维护的准备工作,有效避免故障发生,保障矿山机电设备的可靠运行。
五、大数据技术应用下的预防性维护措施实施及效果
5.1 预防性维护措施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流程
依据大数据分析得出的设备状态评价、故障诊断及预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性维护措施。例如,若预测到某矿山机电设备的某个零部件即将达到磨损极限,维护人员便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替换部件,按照既定的维护流程,在合适的停机时间窗口进行更换操作。同时,对于设备的一些关键参数出现异常波动但尚未引发故障的情况,及时对设备进行调试、校准或进行针对性的保养,如清洁、润滑等工作。整个实施流程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维护工作有序且高效开展。
5.2 对降低设备故障率及减少停机时间的作用体现
在实际应用中,大数据技术助力下的预防性维护成效显著。通过提前预警和精准维护,以往因突发故障导致的设备停机情况大幅减少,使得设备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对比以往采用传统维护方式时的数据,设备故障率明显降低,一些矿山机电设备的年均故障次数可降低 30% 左右,相应地,停机时间也随之缩短,矿山生产的连续性得以更好地保障,极大提高了矿山的整体生产效率。
5.3 设备可靠性、使用寿命及矿山经济效益和安全性提升效果
从设备可靠性角度来看,经过预防性维护,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意外故障的风险降低,可靠性得到显著提升。其使用寿命也得以延长,减少了设备频繁更换带来的高额成本。对于矿山经济效益而言,生产中断情况减少,产量稳定增加,同时维修成本降低,整体效益明显提高。而且,设备稳定运行也为矿山作业营造了更安全的环境,保障了人员安全和矿山生产的顺利开展。
六、结论与展望
通过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矿山机电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中,实现了从传统事后维修向主动预防的转变,借助数据采集、分析及模型构建等手段,有效提升了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了故障率,减少了停机时间,为矿山生产的高效、安全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证明了大数据技术在该领域应用的可行性与价值。不过,目前仍存在数据安全管理需强化、部分模型精准度有待提高等不足。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不断融合发展,有望进一步优化大数据在矿山机电设备维护中的应用。可通过强化算法优化,提升故障预测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同时,需更加注重数据隐私保护,完善相关安全机制。相信在多技术协同助力下,矿山机电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将更加精准、高效,推动矿山行业朝着智能化、可持续方向稳步迈进。
参考文献:
[1]马传高,刘玉水. 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策略分析[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24(2):145-147.
[2]仇凯,颜雷,陈云龙. 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与预防性维护[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24(4):124-126.
[3]张志忠. 矿山机电设备维修常见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能源与节能,2024(7):27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