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改进企业政工和纪检监察工作的途径探究
刘俊涛
中交一公局二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在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政工与纪检监察工作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改革的步伐不断推进,企业在保持经济效益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组织建设与管理机制的完善。本文深入探讨了在这一大环境下,如何有效改进企业政工和纪检监察工作,提出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监督公开透明和培养员工自律精神等方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重点分析了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及其应对策略,力图为现实中的企业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企业管理;政工工作;纪检监察;新常态;组织建设
引言:
当今时代是一个极速变革的时代,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管理模式、治理结构优化,成为企业管理的新常态。企业内部政治思想工作、监察管理创新不仅是管理合规性,还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文化、价值观重塑。在这一大环境中,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纪检监察创新工作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一份任务”。新时期下企业发展新环境中,如何在新时代如何更加精准地认识政工、纪检监察工作的新意义,是每一位企业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1.企业政工、纪检监察背景概述
1.1新常态对政工工作的影响
新时期新经济,企业在坚持使用以往的传统方法外,思想政治工作也随之从简单思想教育转型为全面提升企业软实力的工作。市场对企业产生的压力不光来自产品供给,同时还来源于企业和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创新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就需要更加贴近职工的心理,需要不仅仅满足思想建设的任务,又要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新力,同时还需要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知和认同,使职工对企业有一种向心力。
1.2纪检监察工作现状
当前大多数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普遍存在形式上和程序上的现象,即使有一些企业建有较完善的纪检监察体系,在具体实施中监察工作在独立性、实际性方面的效果没有达到应有水平,相当多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职责不明、执行力不强、监督工作不透明,出现监督失位和廉政工作弱化的问题,阻碍了企业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2.企业政工、纪检监察面临的困难
2.1企业政工缺乏针对性
现在的政工工作,更多强调的是形式和表面,缺少与员工的迫切需求及内心世界的关联和连接,特别是对于有较大差异的员工群体,政工工作的“一视同仁”和“一刀切”,并不能充分激励员工发挥积极作用,政工工作在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员工上效果差距极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造成许多政策、行动并没有产生思想共振和行为改变。
2.2纪检监察效率低下
虽然公司设立了纪检监察机构,但在实施过程中低效和滞后是大多数,监管力度不高、职责不明,导致纪检工作做做样子,特别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很滞后,都积重难返才去解决;监察人员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受企业内部分扰、影响多等现象,监督力度弱了,企业治理也就不尽人意。
2.3内部监督机制失效
企业内部监督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一般可分为两方面:企业内部监督不完善的制度,以及企业监督过程中缺乏执行力及连续、定期的监督制度。多数企业尽管制定了完备的内部监督制度,但缺少有力执行和定期持续的监督,监督不力便造成了监督制度的“流于形式”。企业内部企业管理人员认识不到监督的重要性,也出现了“视而不闻听而不问”管理现象和不理不睬不正之风,管理部门出现松懈和管理漏洞。企业内部管理文化没有完全发挥鼓励员工参与监督的作用,部分员工缺乏对监督体系信任以及缺乏对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内控管理失效。
3.新常态下企业政工纪检监察改进途径
3.1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新常态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外,更要注意对人内在动力与参与意识的引导。职工的思想情感与价值取向不但会影响到工作效率问题,更直接影响一个企业文化的聚合力量与执行能力。在新常态环境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具体、个性化,不再是简单地思想注入,应与员工实际契合,产生共情。因而对于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关注他们精神需求与需求的满足,要靠创新理念去实施传递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在尊重职工个性化思想、多样思想的基础上。不同年龄段、不同经历、不同岗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不一样的。企业思想政工的座谈和交流、个别交流和集体讨论等都会使企业清晰地掌握职工真正的需求与现实呼声,给予他们一定的“发声权”与“参与权”。自下而上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沟通与交流,会激发职工对企业价值取向的认同,并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来自自身责任与企业利益的高度使命感。而真正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种在员工头脑中的信任与忠诚的种子,使其内化为每个人行为的共同点,向着同一方向奋进。
3.2健全纪检监察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企业的公平性、公正性和规范性。纪检监察制度在很多企业内都没有实际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较多企业在纪检监察制度内较为齐全,并且是建立起来的,但是在实际发挥其作用时并未完全执行到位。企业制度的建设在细节之处要到位,在实际操作层面上需要有一定的可执行性,也仅是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纪检监察部门工作能够真正落实到位。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应当明确纪检监察部门的责任和职权范围,保障纪检监察部门在企业中应当有的独立性、自主权,使纪检监察工作没有来自企业内部,也没有来自外部利益部门对其实际监督和工作所造成的干扰。纪检监察制度的建设要有实际的执行标准,在纪检监察制度的建设中还应当要求有严格的监督反馈制度。纪检监察制度的建设工作不仅在于工作人员实际行为的规范,更要做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决策人员的行为规范监督工作。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某些不理性、不正确的行为都可能为企业的业绩或是生产带来极为重大的风险,甚至还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对高层进行有效监督也是纪检监察制度建设的要点之一,透明的制度不能缺失,只有做到可察、公开透明的制度监管机制,才能使企业自身的压力或合力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舞弊的空间。纪检监察制度不仅是对文化的规范、是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力量,还是对企业的工作人员所产生的约束作用,也是对企业的一种行为规范,同时还要维护企业声誉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企业避免由于一些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企业不诚信的问题。企业要对监察部门的实际履行职权予以明确,能够有效监管企业高层管理者、决策者的行为规范。
3.3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因此,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引入不仅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也是现代思想政治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与时代接轨的必要途径。在新形势新形势下,技术不断进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的工作效率也有必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在信息化领域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对员工的思想动态有更好的把握。一方面,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能够对员工的思想状态进行实时跟踪。例如,根据员工思想动态以及当前工作状态。那么,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就可以针对员工不同阶段的思想活动进行引导和教育。这就不再需要思想政治部门直接采取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等传统方式对员工的思想动态进行调研,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于员工思想状态与工作状态的实时跟踪与捕捉。将员工的真实思想状态和需求、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都可以迅速、及时地捕捉到,并且进而更加有针对性地根据相关数据内容科学制订思想政治工作方案。另一方面,纪检监察部门也能够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对企业风险问题进行预判。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根据各个信息模块实时对企业的资金划拨、采购、项目立项批复等关键性事项进行数据收集和采集,并利用智能化设备进行风险预警。如此一来,即使某些工作环节存在问题风险,也可以尽早预警发现,从而才能在事件初始阶段及时发现、遏制住事件的蔓延;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在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智能化、有效落实纪检监察工作。而借助大数据和智慧支撑进行监察工作,不但提高了监察反馈的速度,而且监察工作更加公开透明高效。在当前企业管理中,信息与智能化融合为企业管理提高效能的重要手段,促进企业管理向更公开、更公正、更高效的管理理念前行。
3.4促进监督透明化公开化
透明化、公开化既是当前企业监督管理所必要的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种责任心。特别是新常态下,企业组织文化和管理内容变化相对较大,更需要纪检监察工作向开放、透明化发展,以此获得企业和工作人员、客户乃至社会的理解和信任。但透明化、公开化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必须有战略的眼光,长期的规划。当前,许多企业监督仍然存在着信息的不透明问题,对监督过程没有做到有效宣传和广泛交流,很多内部决策和监督管理都仅仅掌握在管理层之中,且企业工作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认识、理解程度较为消极。这种隐性监督和封闭的管理往往会令人产生不信任、猜忌甚至是心态不稳,更为重要的是,为滋生内部违纪违规和渎职行为埋下了伏笔,使监督的作用形同虚设。因此,提高监督的透明度是促进企业良好治理的需要,也是治理内部信任危机的必经之路,企业要建立开放的监督体系,不仅要在企业领导和管理层人员的决策等上级层面公开透明,还要在管理监督结果上使人员参与、员工知情。企业对经营收支、计划等工作公布于众,使各方受益和受损方看到企业自身发展的运营状况,此举会有效降低企业内部的不信任度。企业公开透明的工作氛围能够使工作人员感受到被企业尊重,从而获得信任,同时也增强了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归属感。员工并非简单的企业执行人员,其行为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并且还受主观情况的干扰,员工的思想动态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的发展方向。如果企业能够将员工吸收进监督队伍中,一方面有助于防范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性。推行监督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和主体力量,而其中实现竞争力的核心与关键也是透明和公开的监督系统。企业应该意识到优良的监督程序和机制不但可以规避风险,同时还为员工以及企业塑造了正直、公开的企业形象,这样就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才和企业。
结束语:
在新时代下,政工和纪检监察工作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适应更加高效、更加智能管理需要,在变革中肯定会有坎坷与阻力,但是正是有了这样一种阻力才会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只有真的变革,不是制度的更新,而是思想的更新,是文化的蜕变。在企业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一瞬间,还是成千上万倍都是政工纪检监察在耳濡目染中影响着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制度的建设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才能适应日后千变万化的局面,走出更加辉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席炜.在新常态下如何改进企业政工和纪检监察工作[J].办公室业务,2022,(03):32-33.
[2]杨红.新常态下改进企业政工和纪检监察工作的途径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1,(08):89.
[3]姜彭.新常态下企业政工和纪检监察工作的改进[J].企业文明,2021,(07):16-17.
[4]胡玉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纪检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国企研究,2016,(24):242.
[5]樊红敏.新常态下企业纪检工作开展的困境与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5(19):172+176.
[6]杨亮.加强国企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工作[J].现代企业,2016(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