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爱的唤醒

作者

江玲

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校联系就像一根纽带,家校合作就像一颗催化剂,潜移默化中,将孩子、家长、老师的心相连,让孩子、家长、老师的情感融合。

我曾经带过一届毕业班,班上男生较多,女生较少,男生还普遍比较活跃,上课不认真听讲,爱睡觉,有很多不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班级学生中单亲家庭的占了一半,还有的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由爷爷奶奶抚养。我发现班级里有的同学内向,不爱说话;有的同学张扬跋扈,不知收敛;有的同学爱挑事,看热闹。

开学两周,我发现班里有个叫李明(化名)的学生特别不对劲,他留着长头发经常不理发,给人感觉很邋遢;上课经常无精打采,甚至经常睡觉,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一问三不知,几个科任老师经常向我反映该生课堂纪律差;而且经常不吃饭只吃零食,教室有很多他扔的垃圾袋子,不论是教室还是家里他的个人卫生是最差。起初,我让他写保证书,他却拒绝上交保证书。我严厉批评他,看他无所谓的样子,知道他心里很不满,即使写了保证书,也是敷衍了事,批评多了,导致我们的关系僵化,只要我找他,他的第一感觉就是一定是哪方面又做错了,想方设法狡辩,不承认自己犯的错误。

我联系了他的家长,请她到学校沟通一下,共同教育好孩子。通过和他家长聊天我才知道,来的是他奶奶,他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早年父母离异,由爸爸来抚养,但是爸爸一直在外地打工不回家,平时就是奶奶和爷爷管他,长期处在这种缺少关爱的环境中,使他的性格内向、自卑、沉闷、敏感、不讲卫生、反叛。

弄清楚原因后,我心里清楚该怎么样教育他、转化他了。一是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克服自卑心理,重拾自信。二是不但要有爱心,更要有恒心。使他真正理解老师对他的关爱,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1.多一点关爱

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上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在找到原因之后我并没有急于对他进行辅导,而是通过日常交流沟通,建立彼此的信任,小到家庭琐事、所见所闻,大到学校社会。有次他生病了,我给他拿了家里的冰袋让他冷敷一下,每天关心他,按时测量体温,督促他按时吃药多喝水,过了两天,他的病情好转了,他向我表示感谢。我从心里感受到孩子还是缺少关爱,我也相信他是会有转变的。

之后我再耐心地找他谈心,语气温和地与他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站在他的角度上考虑问题,通过多次谈心鼓励,帮他树立自信心。同时,我经常与他的爷爷奶奶谈话交流,告诉他们如何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多鼓励,多一些关爱。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爱,一定要给他更多的爱,来尽量弥补。

过了不久,他的变化却让我感到意外。有一天我发现办公桌上有人留了一封信,是李明写的,在信中他告诉我,因为我经常关心关爱他而不是忽视他,让他彻底改变了对我的看法,他突然觉得和我的距离拉近了。在家里也感受到了爷爷奶奶的改变,变得更加注意他了,关心他了。他发自内心地感激我做的一切,让他觉得自己不再孤单。他的一番话让我深有感触,几次谈心,几次与家长的交流,居然可以改变一名学生的看法。我想,每个学生都应该是在爱中成长,在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下成长。

自此之后,李明不再在课堂上睡觉、顶撞老师。而是认真听课,及时完成作业。能坚持上好各门课程,成绩提高很快。平时也慢慢变得注重自己的形象了,把自己收拾得干净精神。逆反心理也改变好多,抗挫能力也加强了。当然他还是有一些小毛病,但我相信他会越来越好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在实践中去尊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话可以讲得冷冰冰,也可以讲得热乎乎,关键在于是否尊重学生的感情。从他的身上让我看到了学生需要老师的关怀,更需要家长的关爱。虽然他们的学习基础差,但是他们也要自尊,也需要被人关注,需要老师亲切、随和的谈话,需要不断地双向情感交流。需要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的关爱。所以我们应该去接近他们,亲近他们,和他们多谈心交心,同时也要和这样的孩子的家长多交流沟通,和家长一起共同教育好孩子。我们老师要调整好心态,不要遇到事就斥责学生,要建立真诚的师生友情,是完全可以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感化学生,转化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