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思路

作者

姚飞

响水县南河中心小学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224633

摘要:本文以《两小儿辩日》为例,深入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思路。阐述了如何依据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核心素养维度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并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拓展、课堂总结与布置作业等环节,旨在通过该课教学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范例。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涵盖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等多方面能力与品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关键意义。《两小儿辩日》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言文,蕴含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良好素材。以其为案例进行教学设计思路探讨,有助于深入挖掘语文教学内涵,创新教学模式,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核心素养内涵解析与《两小儿辩日》教学切入点

(一)核心素养维度剖析

核心素养涵盖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关键维度。语言维度要求学生具备精准的表达与理解能力,包括对字词、语句、篇章的掌握与运用。思维层面,培养学生逻辑、批判、创新等思维方式,使其能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独特见解。审美素养让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形象美与意境美,激发创造美的能力。文化素养则注重学生对本土及多元文化的理解、传承与尊重,从文化视角解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些维度相互交织,共同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如在阅读写作中锻炼语言与思维,在文学赏析中提升审美,在经典学习里传承文化。

(二)《两小儿辩日》的核心素养契合点

《两小儿辩日》为培养核心素养提供丰富素材。其简洁而富有逻辑的文言文表述,利于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对字词理解、翻译及背诵,夯实语言基础。两小儿争辩过程能有效锻炼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双方观点与理由,培养逻辑思维,探讨孔子不能决的原因,激发批判思维与探索精神。文中生动的比喻等描写手法,可供学生审美鉴赏,想象争辩场景培养审美想象,而改编故事等拓展可发挥审美创造。故事背后蕴含的古代文化认知及孔子的治学态度,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重要内容,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融合。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确立

基于核心素养,《两小儿辩日》教学导向明确。一是以语言学习为基石,通过朗读、翻译、写作等活动,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如开展文言知识竞赛强化字词记忆。二是思维启迪为关键,设置开放性问题与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像组织小组辩论探讨科学道理。三是审美与文化熏陶为特色,借助多媒体展示、文化资料分享等,让学生感受美与文化内涵,如欣赏古代天文画作体会意境,交流古代天文故事传承文化,使教学各环节围绕核心素养有序展开,实现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二、《两小儿辩日》教学策略制定与实施路径

(一)情境创设与体验式教学

创设古代学堂辩论情境,让学生角色扮演。教室布置成古雅学堂,学生着古装扮演两小儿、孔子与旁观者。这不仅激发学习兴趣,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人思辨氛围。在情境中,学生依据角色深入研读文本,体会人物心理与情感,如扮演两小儿需精准把握观点理由,锻炼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同时,通过情境互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文化背景,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为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奠定基础,且在表演与互动中提升审美体验,如对服装道具、场景布置的审美感知。

(二)问题驱动与探究式学习

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流程。首先提出基础问题,如两小儿辩日的基本观点与依据,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本。接着深入提问,像 “两小儿的论据是否科学?孔子为何难以决断?” 促使学生探究文本深层含义,运用科学知识与思维分析。然后设置拓展问题,如 “现代社会如何看待古人这种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协作,提升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目标,同时在对问题的解答与讨论中,锻炼语言组织与表达,促进语言建构与运用。

(三)多元资源整合与融合式教学

整合多媒体、课外书籍、网络资源等多元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展示太阳运动规律动画,辅助学生理解两小儿观点差异,直观感受自然现象,提升科学认知与审美想象。推荐学生阅读古代天文典籍、神话传说等课外书籍,加深对故事文化背景的理解,拓展文化视野,如阅读《山海经》了解古人对太阳的更多想象与认知,促进文化传承。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搜索现代科学对太阳的研究成果,与古人观点对比,培养信息搜集与整合能力,在资源融合中,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如在不同资源对比分析中锻炼思维能力,在文字阅读与多媒体欣赏中提升审美素养。

三、教学成效评估与核心素养发展跟进

(一)教学效果多维评估体系构建

构建涵盖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多维度教学效果评估体系。知识维度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式、课文内容的掌握,通过默写、翻译、问答等方式检测。能力维度评估学生思维能力,如逻辑分析、批判性思考、创新思维,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回答、作文创作中的表现;评估语言能力,看其口语表达流畅性、准确性及书面写作水平;评估审美能力,依据学生对课文美点赏析、创意作品创作评价。情感态度方面,关注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变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程度、团队合作与自主学习态度,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自评互评、问卷调查等收集数据,全面衡量教学成效。

(二)核心素养提升的个体追踪与群体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进行个体追踪与群体分析。个体追踪上,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记录其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方面的发展轨迹。例如,分析某学生从最初文言字词理解困难到能熟练翻译写作,思维从简单直观到能深入批判思考的转变过程。群体分析则关注班级整体核心素养提升状况,统计不同阶段学生在各项评估指标上的平均水平,对比分析教学策略实施前后群体素养变化趋势,找出优势与不足,如发现学生在审美创造方面提升明显,但文化传承深度有待加强,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以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核心素养均衡发展。

(三)教学反思与优化策略探讨

依据教学成效评估与核心素养发展分析结果进行教学反思。若发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不足,反思教学中语言实践活动设计是否合理,如写作训练是否缺乏针对性指导,进而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增加专项写作练习并加强面批面改。针对思维培养效果不佳,思考问题设置是否缺乏梯度或开放性,重新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通过多维度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重难点精准把握、多元教学方法运用以及系统的教学过程规划,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充分发挥经典课文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将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开启智慧之门,助力他们在语文学习及文化传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王明,李红.(2023)。“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视角的应用与探索”。《教育研究》,40(2), 78-91.

[2]张伟,刘静.(2022)。“基于文本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中小学教育》,28(4), 1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