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游戏中的真真假假

作者

陆溢玮

江苏省张家港市北庄幼儿园 215600

【摘要】《关于推进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幼儿园、教师要积极推行融合教育,做好自闭症幼儿的培育工作。本文主要论述对自闭症幼儿进行融合教育的意义;分析应如何采用科学的措施,基于假想游戏引导幼儿克服恐惧与障碍,旨在让其拥有自信、快乐的美好人生。

【关键词】假想游戏;自闭症;融合教育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特殊幼儿融合教育质量,被视为评判一所幼儿园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假想游戏是心理学家皮亚杰推崇的一种教学游戏,他是依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划分出来的,假想游戏对自闭症幼儿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需基于假想游戏开展融合教育,让自闭症幼儿拥有更多的欢乐和微笑,让其与同龄伙伴一道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最美丽的花朵。

一、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意义

(一)提高适应能力

自闭症幼儿表现出的最大特点,即为“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不足,无法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因此在课间休息、学习中教师要求自由组合时,自闭症幼儿总是悄悄待在角落,不想引起任何人注意,他们喜欢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自娱自乐,长此以往他们的性格更为孤僻。开展融合教育尝试引导、鼓励他们接近伙伴和教师,可让其习惯集体生活、提升其适应能力。

(二)塑造健全人格

与普通幼儿的情感态度、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存在差异的孩子,通常被称为孤独症儿童,整体来看他们的人格是不健全的,他们拒绝接触身边的伙伴和教师,因此难以正常融入到新的环境中,难以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与同伴嬉戏、玩耍。开展融合教育带动自闭症幼儿尝试着与同伴交往,尝试着学习社会规则,对于其健全人格的培养有帮助。

(三)促进健康成长

长期沉积于自己的世界自娱自乐的幼儿,无论是成长还是升学都会面临重重阻碍,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他们也必定会遭遇许多艰难险阻。在幼儿园内积极推广融合教育,让普通的幼儿接触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小朋友,不仅增加自闭症幼儿的交友机会,让其认识到更多心地善良的朋友,也能让普通幼儿接纳身边的那些有独特“色彩”的伙伴。

二、基于假想游戏开展融合教育实践

教育实验表明:经常玩假想游戏的幼儿想象力更加丰富,且更容易收获快乐。教师应基于假想游戏面向自闭症幼儿进行融合教育,让其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健康成长:

(一)假想虚拟伙伴,引导人际交往

自闭症幼儿对人际交往会表现出明显的恐惧感,他们害怕与伙伴、教师产生交集,害怕接受来自于他人的批评、嘲讽。假想游戏中引导他们虚拟一个伙伴,与想象中的朋友进行交往,自闭症幼儿将能做到敞开心扉,主动尝试与其进行沟通,争取成为彼此的知心朋友。在双方“交往”后教师可明显发现,幼儿表现得更加幸福、满足,在不知不觉中克服恐惧心理,走出困局开始主动与身边的小伙伴们产生交集。

为引导自闭症幼儿克服心理恐惧,大胆与同龄人进行人际交往,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后,按照预设的步骤带动班级内的小C一起参与假想游戏,教师给小C一个玩具小熊,通过语言沟通让小C将小熊想象成一个小朋友,尝试着与它握握手、拥抱。在教师的带动之下,性格孤僻的小C终于开始放下戒备之心,给了“朋友”一个大大的拥抱。此后每天来到幼儿园,这个患有孤独症的幼儿都会在来园后、课间休息与离园之前,与“朋友”相互问好、道别,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交际习惯。

基于假想游戏教师引导自闭症幼儿幻想出一个“小伙伴”,并逐步指导其与伙伴相互交往,帮助克服恐惧心理后,他们能从想象的世界中走入现实,主动结交同班级内的幼儿,并与其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二)假想对话队友,培养自信

自闭症幼儿的语言发育存在异常,在实际的集体生活中,可能因此结交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基于融合教育培养自闭症幼儿,不是直接鼓励其与普通幼儿进行交往,而需要运用假想游戏引导他们,先走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己的“队友”进行对话。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促使幼儿掌握一些语言运用技巧,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让其能够走入现实世界,在与身边的伙伴顺利对话的过程中,获得久违的自信心,激发起人际交往的欲望。

为帮助小C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假想游戏中教师引导他与“伙伴”对话,对话内容可以是说一说自己的心事,或者向对方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教师则认真聆听小C的话语、观察他的行为表现,并将观察得到的结果进行记录,从中发现他的优缺点并做出相应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小C已有较为明显的进步,能使用我的心情是xxx的、我喜欢的动物是xxx等固定句式进行语言表达。此后教师再鼓励小C与班级中的伙伴交往,发现他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能使用简单的语言与主动一些伙伴进行对话。

当自闭症幼儿已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后,再逐步引导自闭症幼儿回归现实,和现实生活中的同龄小朋友一道相互对话,在与同伴亲密对话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语言功能,让他们逐渐达到普通幼儿应有的语言表达水平。

(三)假想参与互动,养成开朗性格

性格孤独、过于自闭的幼儿,难以被教师带动起来。自闭症幼儿与普通幼儿一样,都需要在游戏中寻找快乐、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带领自闭症幼儿假想出最理想的“伙伴”后,他们就有了倾诉心事、共同玩耍的对象,此时不仅要鼓励他们与伙伴展开对话,更要带动其参与到游戏互动之中,在互动中学会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找到归属感养成开朗的性格,加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可让自闭症幼儿逐渐回归到正常状态。

前期经过干预,小C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能做到与假想的伙伴相互交往,与班级之中的朋友交流、对话。为帮助其养成开朗的性格,继续提升他的适应能力,教师指导小C在假想游戏中与小熊一起“合作”,在过家家游戏中帮助外出劳动的父母准备“午餐”,教师从旁观察再稍加指导,很快一盘盘丰盛的“菜品”就上桌了。掌握过家家的游戏技巧后,教师鼓励小C与班级中一些性格较好的幼儿进行游戏互动,大家共同努力烹饪美食,随着劳动成果的不断产出,小C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纯真的笑容。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原先那个性格自闭的孩子悄悄发生了转变......

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自闭症幼儿逐渐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回到到现实生活中与同龄小朋友一道嬉戏、玩耍,可让他们形成更加开朗的性格,增强自身的集体生活的适应能力。

总之,《关于推进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的意见》为我们教师开展特殊幼儿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应积极推广融合教育政策,让普通幼儿园接纳一些情况较为特殊的小朋友,让自闭症的孩子能够与同龄伙伴共同成长,让其接近于或达到普通幼儿的心智水平,这对于全体幼儿亦或者是其所在的园点均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杨靖. 游戏治疗在自闭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J]. 教师, 2021(27):2.

[2]何明, 于松梅. 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中影子教师:职责及面临的挑战[J]. 绥化学院学报, 2020, 40(7):5.

注:本文系张家港市2022年度青年教师专项课题《基于“田园劳动”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QN202201005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