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王为达
珠海华澔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 珠海 519000
摘要:于建筑企业而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可谓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文章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探讨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策略。通过明确质量目标、优化采购管理、强化过程控制等措施,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同时,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建立质量反馈和改进机制、强化信息化管理等举措,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体系。只有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才能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管理体系
引言:建筑工程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日益凸显,质量事故频发,给社会和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面对日益严峻的质量形势,建筑企业需要转变质量管理理念,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以提升工程质量为核心,以持续改进为动力,构建和完善精细化管理体系,推动质量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1 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1.1 明确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可谓是引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灯塔”,所以建筑企业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首要任务就是明确质量目标[1]。质量目标的设定要立足于建筑工程的功能定位、技术特点和业主要求,既要考虑工程质量的先进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又要兼顾工程造价和工期等因素。在目标设定过程中,管理者要充分吸收专家意见,广泛听取各方声音,确保质量目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质量目标还要逐级分解,细化到每个施工环节和岗位,明确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和任务,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体系。例如,在钢筋绑扎环节,可以设定钢筋规格偏差、接头质量、保护层厚度等质量指标,确保钢筋绑扎施工的规范性。再如,在混凝土浇筑环节,可以设定塌落度、抗压强度、外观质量等质量标准,确保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通过将宏观目标转化为微观指标,使质量管理更加具体化、可操作化,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1.2 优化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源头,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建筑企业要实现采购管理的精细化,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2]。一是建立严格的供应商准入机制。在选择供应商时,不仅要考察其资质、信誉和供货能力,还要重点评估其质量管理水平。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评审等方式,优选出质量过硬、信誉良好的合格供应商。二是加强供应商绩效考核。定期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交货周期、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建立供应商业绩档案,优胜劣汰,确保供应商的供货质量和服务水平。三是实施阳光采购。采购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对采购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控,堵塞管理漏洞,规范采购行为,杜绝暗箱操作,确保采购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1.3 强化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是工程质量形成的关键阶段,事关建筑工程的成败。建筑企业要实现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必须强化过程控制,将质量管理渗透到施工全过程、各环节。首先,企业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制定专项质量控制措施,使质量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次,企业可以成立质量监督小组,制定质量检查计划,明确检查内容和频次,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监管,及时发现质量隐患,有效遏制质量问题。在工序交接时,企业还要组织施工、监理、质检等方面人员对上道工序质量进行联合验收,重点检查上道工序留下的质量问题,督促整改到位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2 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完善
2.1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更新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人才是推动建筑工程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建筑企业要完善精细化管理体系,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技能[3]。一方面,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质量教育培训。通过集中授课、在线学习、现场观摩等方式,普及质量管理知识,传授质量控制方法,树立质量第一理念,提高人员的质量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要围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组织开展专项技术培训,帮助作业人员掌握新技术,提升专业技能,促进质量管理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打造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大力引进和培养工程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完善任职资格管理,实施轮岗交流制度,促进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此外,还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畅通员工成长通道,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薪酬激励机制,调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2 建立质量反馈和改进机制
质量反馈和持续改进是精细化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建筑企业要健全质量反馈渠道,畅通质量问题报告和处理流程,确保质量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和反馈。一是要拓宽信息来源。通过设置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听取业主、监理、施工等各方意见建议,全面掌握工程质量动态。二是要细化问题分类。对收集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区分问题的轻重缓急,明确责任部门和整改要求,确保问题定位准确、整改措施有力。三是要跟踪整改落实。建立质量问题台账和整改销号制度,明确整改时限和考核标准,加强跟踪督办,确保质量问题及时得到有效整改。在此基础上,还要推行持续改进。对批量性、普遍性、反复性的质量通病,组织开展专项治理,从体制机制、管理制度、操作规范等方面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标本兼治,防止类似问题反复发生。同时,鼓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引导其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改进的良好局面。
2.3 信息化赋能工程质量管理
信息时代背景下,建筑企业要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管理信息化进程,用信息化手段赋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此,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改造提升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覆盖企业各层级、各部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与此同时,企业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质量管理模式变革。比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关键工序、特殊部位进行实时监控,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质量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利用BIM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虚拟仿真,利用智能设备对危大工程进行自动化监测预警,促进质量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于此之上,企业还要规范信息化管理行为。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
结语: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建筑企业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建筑企业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精细化管理,将管理重心前移,把质量要求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名员工,才能不断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建筑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企业唯有不断强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持续培育质量核心竞争力,方能赢得发展先机,在国家建设大局中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陆瑞.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J].城市开发,2024,(12):98-99.
[2]张晓龙.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设监理,2023,(08):20-22.
[3]谭勇.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08):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