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渗透
黄佳维
浙江省慈溪市耕民初级中学
【摘要】本文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背景下,阐释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以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为例,结合教学实际,从“巧设语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巧设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巧用素材,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以及“巧设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探讨如何以听说教学为媒介,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 听说教学
随着2022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初中英语课程迈入了全面落实和培养学生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时代。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从强调“培养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转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它是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上的具体表现,是学生学习英语课程后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充分展现出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包含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语言知识,也包含不同形态的中外文化知识,还包括听、说、读、写、看等语言理解和表达的技能,更有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初中英语听说课型是日常教学中的主要课型之一,是训练学生听说技能和培养语言能力的主要阵地。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在英语听说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各个要素渗透到日常的听说教学中?笔者以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为例,结合日常教学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谈谈自己的实践。
(一)、巧设语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语言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它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思维层次、语篇的人际意义和语用的社会情境意义。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构建过程。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听说教学要立足本真的生活之中,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前提,创设与话题有关的语境,让学生在情境交际中使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这是发展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Go for it!” 7B Unit 7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Section A部分的听说教学为例,课本中介绍和呈现了许多学生的上学交通方式。在语言知识的呈现之后的操练环节可以设置这样一个语境:假设你是校报的小记者,请你就同学们的上学交通方式做一个采访报道。
这个活动正是基于本课主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课本和自身的实际生活中找到了契合点,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使用目标语言,使学生对目标语言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更直接且深刻,运用也就更自然和得体了,这无疑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巧用素材,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听说教学的材料,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内涵,尊重文化差异,借鉴和吸收先进的文化理念,积极挖掘中国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坚定文化自信,从而逐步形成自己文化立场和态度,培育文化意识。
以“Go for it!” 9 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A部分听说教学为例。在教材中呈现了the Water Festival in Thailan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Hongkong,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in Beijing 和the Lantern Festival in Jiangxi。这些节日中,既有中国传统节日,也有外国传统节日,教师当然可以适时启发学生去提出更多的中外传统节日,并在之后的环节中设置活动,选取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中外节日进行介绍,充分挖掘蕴含在听说材料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大家交流和倾听的过程中,学生既了解了代表中国文化的传统节日,也见识到了代表外国文化的国外传统节日,在中外文化的碰撞中,加深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拓展了对外国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在“Go for it!”的五册教材中,有许多听说材料都渗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些材料既包含丰富的中国本土文化,又蕴含了大量的英语文化。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材料,结合相关的课程资源,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树立国际视野,形成跨文化意识,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力,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
(三)、巧设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应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多是要发展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并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在听说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最为便捷的方式就是提问。
以“Go for it!” 8B 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Section A部分的听说教学为例。课文听说部分呈现的是愚公移山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1.How does the story begin?
2. What happened next?
3. Where would the put all the earth and stone from the mountains?
4. What is the result of the story?
5.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story of Yugong?
这些问题的设置不仅有助于学生理清整个故事的脉络,更有助于引导学生批判性地理解故事,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四)、巧设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在新时代,由于知识、信息量的不断增长和更新,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社会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教育将进入“自己教育自己”的时代,学习能力也成为每个公民的必备素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主探究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开展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习能力。 英语听说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内化语言,达成交际。实践证明,在听说课堂活动中,运用合作、探究式的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被动式接受学习相比,更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养成。
以“Go for it!” 7A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Section A部分听说教学为例。教师可在听后设置这样一个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interview,对成员的饮食习惯进行采访活动。教师在听说教学中可以经常要求学生在"Teacher--Group Leader--Group Member"的小组模式下,进行探究、合作、互助学习。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正确处理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互帮互助。在课后还可以将活动作进一步的延伸,开展以健康饮食为话题的英语学科研究型学习。这样的活动能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直接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学习能力的养成。
总之,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教师来说不仅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听说教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教师要在课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切实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日常的听说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程晖.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实践探索〔J〕.名师在线,2017,(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