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有效策略研究

作者

阮勇 秦怀博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710077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正在重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会计信息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同时也对传统内控模式提出了转型要求。企业需要构建适应数字化环境的内部控制机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管理效能。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系统升级,实现会计数据的实时监控与风险预警,有效提升企业的财务管控水平和决策支持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

引言

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面临技术环境变革带来的系统性调整。移动支付、电子发票等新型业务形态的出现,要求内控体系必须突破传统会计监督的时空限制。智能财务系统的应用使会计信息处理更加自动化,但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管控挑战。企业需要建立与技术发展同步的内控标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1“互联网+”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原则

1.1技术适配性原则

"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内部控制需要遵循技术适配性原则。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信息化水平,选择适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和技术工具。技术应用要与现有业务流程相匹配,确保系统功能能够满足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需求。在系统设计阶段就要考虑控制功能的嵌入,实现业务流程与风险控制的同步优化。技术方案的选择要兼顾先进性和实用性,避免盲目追求技术领先而忽视实际应用效果。通过技术与管理的有机融合,构建起高效运行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1.2风险导向性原则

会计内部控制建设应当坚持风险导向性原则。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需要重点关注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型风险点。控制措施的设计要针对关键风险领域,如数据安全、系统稳定性等重点环节。风险识别要覆盖业务流程的全链条,包括线上交易、电子支付等新兴业务形态。控制活动要随着业务模式和技术环境的变化而动态调整,保持风险应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对潜在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快速响应。

2"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现存问题

2.1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

当前许多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存在明显不足。系统功能模块不完整,难以覆盖全部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需求。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接口不畅,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存在数据泄露和篡改风险。系统运行稳定性不足,经常出现卡顿或崩溃现象。系统更新维护不及时,无法适应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需求。移动端功能开发滞后,不能满足随时随地的办公需求。

2.2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风险识别方法单一,主要依赖经验判断,缺乏系统化的识别工具。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不科学,难以准确衡量风险程度。对新兴业务和技术应用的风险认识不足,风险地图不完整。风险评估频率过低,不能及时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新风险。风险应对措施缺乏针对性,控制效果不理想。风险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难以及时预警和处置风险事件。

2.3人员素质与技能不足

会计人员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专业能力存在明显短板。对新技术、新系统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不足。数据分析技能欠缺,难以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管理信息。风险意识不强,对新型业务的风险点把握不准。跨部门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升,影响内控措施的执行效果。

2.4内部监督与审计弱化

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存在弱化现象。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容易受到管理层干预。审计方法传统,未能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审计范围有限,对信息系统控制等新兴领域的关注不够。审计频率过低,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审计整改跟踪不到位,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

3"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有效策略

3.1优化信息系统与技术应用

企业应当构建智能化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流程与财务核算的深度融合。系统设计需遵循标准化原则,确保数据采集、处理和输出的规范统一。引入云计算技术,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保障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开发自动化核算功能,减少人工干预环节,降低操作风险。建立多维度数据分析模块,支持管理决策需求。完善系统权限管理机制,实施分级授权和操作留痕。通过系统日志审计功能,实现操作行为的全程可追溯。定期评估系统运行效果,持续优化功能模块和用户体验。加强系统安全防护,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措施。建立系统灾备方案,确保业务连续性。推动移动办公应用,提升业务处理及时性。

3.2强化风险评估与管控体系

企业需要建立动态化风险评估机制,覆盖业务全流程和信息系统各环节。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估标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组建专业风险评估团队,定期开展系统性风险排查。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置关键风险阈值。完善风险应对预案,明确不同风险等级的处理流程。实施风险分级管控,重点监控高风险领域。建立风险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协同防控。将风险评估嵌入业务流程,形成常态化的风险识别机制。定期更新风险数据库,及时收录新型业务风险点。开展风险压力测试,评估极端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建立风险事件报告制度,确保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通过风险管控体系的持续优化,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3.3提升人员专业能力与素养

企业应当制定系统化的人才培养计划,提升会计团队的综合素质。开展专业技术培训,重点培养信息系统应用能力。组织业务知识学习,增强对新兴业务模式的理解。实施岗位技能认证,建立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引入案例教学方法,提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合规意识和责任担当。建立师徒帮带机制,促进经验传承和技能提升。组织跨部门交流学习,拓宽专业视野。鼓励参加行业研讨,了解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建立知识共享平台,促进经验交流和最佳实践推广。实施绩效考核激励,调动学习积极性。优化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通过持续的能力建设,打造高素质会计团队。

3.4完善内部监督与审计机制

企业需要构建多维度的监督体系,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执行。优化审计组织架构,保障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实现关键业务全覆盖。引入智能审计工具,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加强信息系统审计,重点关注数据安全和系统控制。完善问题整改机制,建立跟踪督办制度。开展内部控制自评,及时发现管理漏洞。建立举报投诉渠道,鼓励员工参与监督。实施突击检查制度,增强监督威慑力。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将发现问题纳入绩效考核。优化审计人员配置,补充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建立审计质量评估机制,持续改进工作方法。通过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保障企业规范运营。

结束语

"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建设需要持续创新与完善。通过技术应用与管理优化的协同推进,构建起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内控体系。未来应重点关注智能技术在风险防控中的应用,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的精准性和时效性。这一探索不仅有助于企业防范财务风险,也为会计职能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践路径,推动了企业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田茂阳.“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有效策略研究[J].金融客,2025,(01):126-128.

[2]毛海燕.“互联网+”背景下民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J].投资与创业,2023,34(12):88-90.

[3]郝伟娜.“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J].中国中小企业,2023,(04):168-170.

[4]张笑颜,朱楚宁.互联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研究[N].财会信报,2022-08-22(008).

[5]高虹.互联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22,(21):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