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浪潮中乡村图书馆的适应性转型:现状评估与发展策略
周丽艳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镇赉镇综合服务中心 137000
一、引言
乡村图书馆承载着传承乡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重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资源与服务模式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与信息获取方式。在此背景下,乡村图书馆若要持续发挥其文化枢纽作用,必须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探索适应性转型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
二、乡村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现状评估
(一)数字资源建设
1. 资源获取渠道有限
多数乡村图书馆数字资源主要依赖上级文化部门配发或少量购买,缺乏自主拓展资源的能力。相较于城市图书馆丰富多元的数字资源库,如海量电子图书、学术期刊数据库、多媒体资料等,乡村图书馆资源种类单一,更新缓慢,难以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例如,部分偏远乡村图书馆仅拥有少量过期电子读物,最新热门书籍、专业技术资料匮乏。
2. 资源整合不足
即便拥有一定数字资源,乡村图书馆往往未能有效整合,各资源平台孤立运行,读者需在多个系统间切换查找,操作繁琐。同时,缺乏与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的融合,未能将乡土历史、民俗技艺等数字化并纳入馆藏体系,使珍贵的本土文化传承受限。
(二)技术设施配备
1. 网络基础设施薄弱
乡村地区网络覆盖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偏远山区网络信号差、带宽低,制约了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开展。在线阅读卡顿、视频资源无法流畅播放等问题频发,影响读者体验,削弱了图书馆数字服务的吸引力。
2. 硬件设备老化
许多乡村图书馆计算机、电子阅读设备等硬件陈旧,性能落后,故障率高。一些设备购置年限久远,运行速度慢,无法安装新软件,难以承载新型数字阅读服务,如虚拟现实(VR)阅读体验、大数据智能荐书等功能无法实现。
(三)人员素养与服务
1. 馆员数字技能欠缺
乡村图书馆馆员大多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在数字资源管理、设备维护、线上读者咨询等方面能力不足,难以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挑战。例如,无法熟练操作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不能及时解答读者关于电子资源使用的疑问。
2. 服务模式传统
服务仍局限于馆内借阅、简单咨询,尚未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拓展服务边界。缺乏个性化定制服务,未依据乡村读者年龄、职业、阅读偏好等精准推送信息;线上互动交流平台缺失,无法与读者实时沟通,了解需求反馈,导致图书馆与读者联系不够紧密。
三、乡村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策略
(一)优化数字资源整合与共享
1. 拓宽资源采集渠道
乡村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强与省级、市级图书馆的合作,通过总分馆制,实现数字资源的远程共享与同步更新,借助上级馆资源优势丰富馆藏;另一方面,积极挖掘网络免费开放资源,如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中的部分免费资源、一些公益知识平台的资料等,筛选整合适合乡村读者的内容。此外,鼓励乡村本土作者、文化能人捐赠数字作品,充实特色资源库。
2. 强化资源整合与本地适配
建立统一的乡村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整合各类电子图书、期刊、音视频等资源,实现一站式检索与访问。同时,将本地风土人情、农业技术、非遗传承等特色内容数字化,嵌入资源平台,设置乡土文化专栏,如将本地传统手工艺制作视频、民间故事音频等整理上线,既传承乡土文化,又增强资源吸引力。
(二)强化技术设施建设
1. 改善网络环境
政府与通信运营商应加大对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先保障乡村图书馆区域的网络覆盖与带宽提升。采用无线网络(Wi-Fi)与有线网络结合的方式,确保馆内网络稳定高速,满足读者在线阅读、视频学习等多元需求。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可考虑引入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拓展网络覆盖范围,降低偏远地区网络部署成本。
2. 更新硬件设备
安排专项资金,定期更新乡村图书馆的计算机、电子阅读设备、多媒体播放设备等硬件。引入智能化设备,如自助借还机、智能书架等,提升服务效率;配备适宜乡村读者的移动阅读终端,预装农业科普、文学名著等常用数字资源 APP,方便读者随时随地阅读。
(三)提升馆员数字服务能力
1. 开展针对性培训
文化主管部门联合专业培训机构,定期组织乡村图书馆馆员参加数字技能培训,内容涵盖数字资源管理系统操作、网络安全知识、线上读者服务技巧等。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线上课程供馆员自主学习,线下集中培训进行实操演练,提升馆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例如,开展数字图书馆平台操作实训班,让馆员熟练掌握资源上架、读者借阅管理等功能。
2. 建立激励机制
设立馆员数字服务考核指标,将读者满意度、数字资源推广成效、线上服务响应速度等纳入考核体系,与绩效奖金、职称评定挂钩,激励馆员主动提升数字服务能力,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为乡村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数字服务。
(四)创新服务模式
1. 开展个性化精准服务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收集乡村读者借阅记录、浏览习惯等数据,构建读者画像,据此精准推送书籍推荐、文化活动信息等。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如为青少年推送科普漫画、励志故事;为老年人推送养生保健、戏曲评书等。结合乡村产业特色,为种植养殖户推送农业技术资料、市场行情分析,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2. 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服务
线上搭建乡村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互动平台,发布数字资源、活动预告、文化资讯,开通在线咨询、预约借阅功能;线下举办读书分享会、农业技术讲座、非遗传承培训等活动,吸引读者到馆参与,线上线下联动,拓展图书馆服务时空,增强读者粘性。例如,线上提前预告线下读书分享会主题与嘉宾,读者可在线报名并分享读书心得,线下活动结束后将精彩内容剪辑成视频上传至线上平台,供未能到场的读者观看学习。
四、结论
数字化浪潮为乡村图书馆带来挑战的同时,更蕴含着无限机遇。通过对现状的精准评估,采取优化数字资源整合、强化技术设施建设、提升馆员素养与创新服务模式等一系列适应性转型策略,乡村图书馆有望突破困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不仅能满足乡村居民对知识文化的渴望,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还将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助力乡村向着文明、富裕、和谐的方向大步迈进。在未来发展中,乡村图书馆应持续关注数字化技术演进与乡村读者需求变化,不断优化调整转型策略,持续为乡村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永刚 , and 陆岷峰 . " 金融强国背景下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 -- 以中小商业银行为例 ."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44.1(2024):57-65.
[2] 黄新睿 .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基于A 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 Diss. 上海财经大学 , 2023.
[3] 林星阳 . “数字化税收 : 性质认定 , 商业模式及分配规则 .”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2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