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李明
玉溪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云南省玉溪市 653100
AI 技术的引入为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效能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近年来,AI 在多个垂直领域已实现深度应用。2025 年,随着DeepSeek-R1 推理大模型及配套部署框架的“双开源”,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的 AI 生态迅速成熟。在工程建设领域,AI 技术正加速渗透,通过“基因编辑”式优化,逐步应用于智能设计、质量- 成本-进度协同管控、企业级项目管理等核心场景。特别是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AI 可依托计算机视觉、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自动化质量检测、实时风险预警、智能决策支持,从而提升工程品质、降低质量事故风险 [1]。因此,本文对 AI 赋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与质量评估
在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安装传感器网络和高清摄像头,结合AI 智能图像识别技术以及数据分析算法,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与质量评估。这一策略具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温度与强度传感器器,能够实时监测混凝土温度与强度,有效避免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导致的裂缝问题,确保混凝土强度达标,防止建筑坍塌事故的发生。二是通过应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应力状态和变形量,获取相应的应力谱,及时发现建筑结构中的安全隐患,从而保障施工安全,有效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2]。施工单位可以将人工智能算法与传统工法深度融合,构建集数据感知、高速传输、智能分析于一体的混凝土灌注桩灌注界面智能监测系统,通过软硬件的协同创新能够实现对混凝土灌注界面的精准、自动、实时监测。集成在探头上的多参数传感器(如 PH 值、电导率、液位等)可以试试捕捉全方位、立体化关键数据,管理人员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掌握施工动态,远程调用数据和功能。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混凝土灌注桩灌注界面智能监测系统

2 实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智能化
建筑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大量历史数据与实时监测数据,通过AI 的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能够构建出精准评估建筑施工质量的模型,从而有效识别施工设计中的潜在漏洞与风险。例如,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学习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与施工质量的关系,迅速评估施工质量的优劣,确保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实现施工质量的智能闭环管理。通过支持向量机模型能够分类并预测施工质量问题,为施工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同时,AI 还可以与增强现实(AR)技术和 IoT 技术结合,构建智能巡检系统,自动采集建筑运行数据、设备运行状态以及环境参数,为施工管理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使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的全面提升 [3]。施工单位可以利用基于“三维 GIS+视频AI”的EasyEarth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利用视频AI智能识别系统,集成工地原有视频监控、智能安全帽等各类物联传感数据,实现对工地现场人员及车辆身份信息、违规行为、危险入侵行为、环境状况的全方位、实时智能化监控识别与管理预警。例如,厦金大桥融合 BIM 与 AI 技术,研发智能机器人集群(凿毛、清理、喷涂),通过机器视觉、类脑算法实现无人化作业,精准识别、自主规划施工路径,提升效率与安全,破解高空作业人力短缺难题。
3 实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定制化
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通过集成 AI 识别、物联网和远程视频技术,可以搭建一个全面的施工质量管理平台,实现施工现场作业环境的数字孪生,提供作业过程的可视对讲功能。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使得施工现场的虚拟模型能够实时反映真实情况,包括设备状态、人员分布、材料使用情况等;可视对讲功能使得项目经理能够与现场人员直接沟通,迅速传达指令,提高管理效率。而且,通过定制 AI+VR 技术,可以打造安全教育体验馆,让工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和质量问题,提高他们的安全质量管理意识。此外, AI+VR 技术还能够模拟施工冲突,帮助项目经理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方案优化,减少现场变更,降低施工成本。施工单位可以应用广联达推出项目经理的专属工具——“PMSmart”(广联达项目数据决策系统),以算量为基础,以进度为主线,在不增加岗位工作量情况下,利用 AI 在数据采集、治理、连接、分析决策方面的能力,自动拉通项目的算量、进度、物资、劳务等各类业务数据,帮助项目经理基于实时、动态的数据进行经营分析和管理决策。例如,通过接入 DeepSeek,中南建院“GIANT AI”实现了技术能力的全面升级,提升设计效率与质量,GIANT AI 以 AI 解放设计师,AI 处理 80% 标准化工作,人类专注 20% 创意,实现设计-施工- 运维全链条协同,打造企业专属数字资产,构建技术护城河。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当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质量管控水平不均衡、标准规范执行不到位、监管手段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行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充分发挥 AI 技术的作用,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与质量评估、实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智能化、实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定制化,提高施工管理效率和施工安全性,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伟 , 邓树密 , 周杰 . 人工智能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 四川建筑 ,2024,44(6):66-67.
[2] 余殷愿 . 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人工智能应用与挑战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 A,2023(12):84-87.
[3] 陈宇龙 . 人工智能赋能山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A] 智慧建筑与智能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 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重庆建筑编辑部、重庆市建筑协会 , 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2025:4.
作者简介:李明 1979 年 11 月 男 中国元江县白族 本科 工程管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建筑工程专业(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政府采购(出让)、产权交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