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 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思路与实践
曾圣杰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实验小学343009
引言
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促进教学提质增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作业设计方法单一且机械化,存在缺乏育人性、作业数量过多、内容重复等问题,阻碍了学生和教学的发展。针对此情况,“双减”政策提出了明确的作业设计要求,指明了新的作业设计方向——全面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小学数学教师理应以“双减”下的作业设计要求为指导,遵循适宜的原则,运用恰当的方法来设计数学作业,最大限度地实现数学作业的价值。
1“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导向
第一,数学作业减量提质导向。“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实现“减量提质”。“减量”不是简单地减少作业数量,而是对作业进行内容和形式的优化,剔除低效、重复的题目,保留具有代表性和挑战性的作业。“提质”则强调作业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启发性,能够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思维与能力的提升。第二,作业的多元化形式导向。传统的数学作业形式单一,多以书面练习题为主,实践性与趣味性凸显不出来,难以让小学生产生想要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需要打破单一形式的局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化作业形式,如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合作性作业、跨学科作业等,这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同时也能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中提升综合能力。第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导向。“双减”政策强调教育要回归本质,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这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因而,在小学数学作业优化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的任务,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高阶思维和综合素养。
2“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思路
2.1 设计生活性作业,助力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生活,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生活。生活性作业是学生从数学课堂走向现实生活的“桥梁”。因此,教师要积极探寻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从生活中挖掘相关现象,并以此为基础,精心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获得体验生活的机会。例如,在教授“千克和克”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认识了“千克”和“克”,学会了使用工具测量物品的重量。家庭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物品重量不一,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生活性作业。生活性作业是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关系的具体表现,具有实践性,可以推动学生从数学课堂走进现实生活,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借此深化已有数学认知,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应用能力等。
2.2 设计开放性数学作业,扩展学生学习空间数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学科,其知识体系庞大,应用领域广泛。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作业的质量和效果,设计具有开放性的作业,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以“运算律”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以下开放性作业:一题多解作业:李丽在超市购买 5kg 桃子和 8kg 苹果,每 q 千克的价格都是 9 元,那么总费用是多少?学生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9×(5+8)=9×13=117(元);也可以分别计算桃子和苹果的费用,再相加:9×5+9×8=45+72=117(元)。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体会不同解题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变式训练作业:已知一根绳子的长度是 223 分米,第 1 次使用 14 分米,第 2 次使用 26 分米,那么还余下多少?在学生完成这道题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变式设计,如改变每次使用的长度,或者改变绳子的总长度,然后再进行计算。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如果题目中的条件发生变化,解题方法会有哪些不同。通过这种变式训练,让学生在变化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拓展应用作业:让学生调查生活中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实际例子,如商场促销活动中的价格计算、家庭水电费的统计等。然后,让学生将调查到的例子整理成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解答。这个作业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3 加强作业反馈,提高学习效果
在“双减”政策下,作业反馈的目的不仅是纠正学生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在作业反馈时应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选择、错误原因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反馈方式,包括书面反馈、口头反馈、通过数字平台反馈等,其次要注重反馈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教师应尽量在学生提交作业后的第一时间进行批改和反馈,以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反馈的内容和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最后,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作业情况,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思路与实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新,也是响应国家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设计生活性作业、开放性数学作业以及加强作业反馈等措施,我们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汪芸芸.“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实施策略[J].新教育 ,2024(S1):33-34.
[2] 柯瑜娟 . 控量减负创新增效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J]. 天津教育 ,2024(4):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