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预警信息快速传递的基层实操方法
红梅 刘竞 群宗
山南市气象局 西藏自治区 856000
引言
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及时、准确地将雷电预警信息传递到基层,能让民众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降低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然而,在实际基层工作中,雷电预警信息传递面临诸多挑战。因此,研究雷电预警信息快速传递的基层实操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基层雷电预警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1.1 保障生命安全
雷电天气下,民众若能及时获取预警信息,可迅速采取避险措施,如避免户外活动、远离危险区域等,从而减少因雷击导致的人员伤亡。尤其是在农村、山区等雷电灾害高发且人员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的地区,快速传递预警信息能最大程度保障民众生命安全[1]。
1.2 减少经济损失
雷电可能引发火灾、损坏电力设施、破坏通信线路等,给农业、工业、商业等多个领域带来经济损失。基层地区的产业发展对自然环境依赖较大,及时的雷电预警信息能帮助企业和农户提前做好防护,如加固农业设施、暂停户外作业等,降低雷电灾害对经济的影响。
1.3 维护社会稳定
雷电灾害的发生具有突然性和破坏性,若预警信息传递不及时,可能导致民众恐慌,影响社会秩序。快速准确的预警信息传递能让民众有足够的时间应对灾害,增强民众的安全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2 基层雷电预警信息传递存在的问题
2.1 传递渠道单一
部分基层地区主要依赖传统的广播、电视等渠道发布雷电预警信息。然而,这些渠道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广播覆盖范围有限,电视需在特定时间和场所接收。在一些偏远山区,信号接收不稳定,导致民众无法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2.2 信息更新不及时
雷电天气变化迅速,预警信息需要及时更新。但在基层,由于技术设备和人员能力的限制,预警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可能导致传递给民众的信息与实际天气情况不符,影响民众的防范决策。
2.3 人员意识淡薄
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和民众对雷电预警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获取和传播预警信息的意识。工作人员在预警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而民众在收到预警信息后也可能不重视,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4 基础设施薄弱
一些基层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网络信号覆盖差,导致预警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此外,部分基层地区缺乏专业的气象监测设备,对雷电天气的监测能力有限,影响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3 基层雷电预警信息快速传递的实操方法
3.1 建立多元传递渠道
3.1.1 利用新媒体平台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基层气象部门可以开通官方账号,及时发布雷电预警信息。同时,鼓励基层干部、志愿者等通过转发预警信息,扩大信息传播范围。此外,还可以利用短信平台向民众发送预警信息,确保每位民众都能收到。
3.1.2 建设预警广播系统
在基层地区建设覆盖广泛的预警广播系统,包括固定广播和移动广播。固定广播安装在村庄、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定时播放预警信息。移动广播可以配备在巡逻车、消防车等车辆上,在雷电天气时进行流动宣传,确保预警信息能覆盖到各个角落。
3.1.3 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充分发挥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志愿者队伍,通过挨家挨户通知、上门宣传等方式,将预警信息传递给每一位居民。特别是对于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要进行重点关注和提醒。
3.2 优化预警发布流程
3.2.1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基层气象部门要与上级气象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获取准确的雷电预警信息。同时,制定完善的预警发布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预警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发布。当收到上级预警信息后,气象部门应立即进行审核和分析,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发布。
3.2.2 加强信息共享与协作
基层气象部门要与公安、消防、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预警信息的实时共享。各部门在收到预警信息后,要根据职责分工迅速采取行动,如公安部门加强交通管制,消防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准备等。通过部门间的协作,提高应对雷电灾害的能力。
3.2.3 定期演练与评估
定期组织预警信息发布演练,检验预警发布流程的可行性和各部门的协同配合能力。演练结束后,要进行总结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同时,收集民众对预警信息传递的反馈意见,不断提高预警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果。
3.3 加强人员培训与宣传
3.3.1 培训基层工作人员
对基层气象工作人员、村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等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对雷电预警信息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以及信息传递的技能和水平。培训内容包括雷电灾害的特点、预警信息的解读、传递渠道的使用等[3]。通过培训,使基层工作人员能够准确、及时地传递预警信息。
3.3.2 开展民众宣传教育
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视频等方式,向民众普及雷电灾害的防范知识和预警信息的重要性。提高民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民众能够主动关注和获取预警信息,并根据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鼓励民众参与预警信息的传播,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3.3.3 建立奖励机制
为了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和民众参与预警信息传递的积极性,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对在预警信息传递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雷电预警信息传递工作中来。
3.4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3.4.1 改善通信网络
加大对基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特别是在偏远山区和信号薄弱地区,要建设更多的基站和信号增强设备,确保预警信息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传递。同时,推广使用卫星通信等备份通信方式,以应对突发情况。
3.4.2 升级气象监测设备
基层气象部门要配备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如雷电监测仪、气象雷达等,提高对雷电天气的监测能力和预警准确性。同时,加强对监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通过实时监测雷电活动,为预警信息的发布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3.4.3 完善应急电源系统
为了确保在雷电灾害导致停电的情况下,预警信息传递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基层地区要完善应急电源系统。可以配备发电机、不间断电源(UPS)等设备,保障广播、通信等设备的电力供应。
结束语
雷电预警信息的快速传递是基层气象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基层雷电预警信息传递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建立多元传递渠道、优化预警发布流程、加强人员培训与宣传以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实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预警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基层气象部门和相关单位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雷电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每一位民众手中,为基层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靖爽 . 防范灾害风险这些知识要牢记 [N]. 乌海日报 ,2025-05-12(006).
[2] 刘浩. 关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问题短板与对策建议的思考[J].湖北应急管理 ,2025,(10):31-33.
[3] 姜璐 , 刘春辉 , 赵雪明 , 等 . 气象雷达设备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探测精度分析 [J]. 农业灾害研究 ,2025,15(04):193-195.
作者介绍:
红梅(1975-)女 藏族 西藏拉萨 本科 副高 研究方向 : 气象服务
刘竞(1981-)男 汉族 重庆市 本科 副高 研究方向: 气象服务群宗(1978-)女 藏族 西藏山南 本科 工程师 研究方向: 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