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青少年竞技体操体能训练策略
刘友
邵阳体育运动学校 湖南 邵阳 42200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竞技体操运动员屡创佳绩,在国际赛场上脱颖而出,一代又一代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为我国竞技体操项目奠定了优势。为了取得更优异的竞技成绩,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体能训练,在这一关键阶段,做好竞技体操体能训练,可以帮助其打好运动基础,增强青少年的耐力、身体柔韧性、力量,有利于其竞技成绩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还可以充分开发其身体机能,能够减缓运动能力的衰退,有助于延长青少年的运动寿命。因此,竞技体操教练要聚焦体能训练,进一步调整体能训练方案,结合青少年身体机能情况,以及竞技体操运动特点,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从而带领青少年科学训练,循序渐进地提升其运动能力与竞赛水平。
一、竞技体操体能训练内容与原则
(一)体能训练内容
在体育运动中,体能就是人所呈现出来的身体机能,包括力量、速度、柔韧性、灵敏度、耐力等基础内容。竞技体操领域的体能训练活动,通常是以这一类基础训练项目为主,教练要安排多元化训练内容,从专业视角指导青少年,开发其身体潜能,循序渐进地提升其运动速度、耐力、身体柔韧性,逐步优化其身体素质。通常情况下,体能训练分成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其中,一般训练就是以力量、速度、柔韧性等为核心,全方位锻炼青少年的身体技能。专项训练就是结合具体的体操项目,对训练内容进行升级,适当提升运动强度,用高强度的训练活动,提高青少年某一方面的机能,使其身体素质更加适合某一专项竞技,以提升其体操竞技水平。
(二)体能训练原则
引导青少年开展体能训练时,教练应该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也就是要给青少年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能一开始就安排高强度训练。在竞技体操体能训练的初始阶段,要做一些简单的拉伸练习、力量训练、慢跑训练等,充分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青少年的体能水平有所提高之后,再尝试着增加体能训练难度,逐步提升训练的强度和频次,引领其向更高的运动层次迈进。另外,教练还要遵循系统性原则,要注重对青少年体能的全面训练,从竞技体操的整体特点出发,系统化地安排体能训练方案,力争培养全能型的体操运动员。在青少年的竞技体操体能训练中,应该将体能与专项竞技相互融合,基于专项结合原则开展训练。教练要充分考虑平衡木、跳马、高低杠等小项目的竞技特点,灵活调节体能训练的内容和强度,以保证训练的实效性[1]。
二、青少年竞技体操体能训练的有效策略
(一)抓好基础训练项目
对青少年开展体能训练时,首先要抓好基础训练项目,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是所有竞技体操运动员应具备的能力。教练可以此为切入点,合理安排基础体能训练项目,全面提升竞技体操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例如,在青少年力量训练中,教练可以根据性别、年龄、体能情况,给其量身定制训练方案,合理化调控力量训练强度,避免因过度训练而引发运动损伤。开展力量训练时,教练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除了用杠铃、哑铃等工具进行训练,还可以指导青少年进行悬挂训练,或是震动训练。通过多元化训练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极限力量、爆发力。在速度与耐力训练中,教练也要考虑青少年的个体差异性,运用反应球练习和梯形跑步训练等,提高运动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开展越野跑、法特莱克跑等训练,潜移默化地增强其运动耐力。
柔韧性在竞技体操项目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具备很好的柔韧性,才能高质量完成体操动作,取得理想的竞技成绩。教练开展体能训练时,要着重抓好青少年的柔韧性训练。对此,教练要从简单的拉伸练习做起,带领青少年进行全身肌肉拉伸,尤其要对腿部、背部、肩部等重要区域,开展重点拉伸训练,比如,设置坐位体前屈、扩胸训练活动,让青少年拉伸上肢和背部肌肉,逐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柔韧性。开展柔韧性体能训练时,还要融入一些专业的体操拉伸动作,翻转、跳跃等是常规的体操工作,对于运动员身体柔韧性有着较高要求。为了使其更好地完成这一类动作,教练可以安排桥式、后仰、劈叉等训练动作,依托于日常训练,增强青少年腰部和腿部柔韧性,提升其身体灵活性[2]。柔韧性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带领青少年持续训练,教练可以每周安排特定的柔韧性训练项目。
(二)加强专项体能训练
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不同,所擅长的竞技项目也会不同。教练不仅要做好基础体能训练,还要进一步加强专项体能训练,青少年处于中级到高级训练的过度阶段,只有做好专项体能训练活动,才能强化其对高难度工作的掌握程度,延长其运动寿命。竞技体操体能训练要围绕力量、耐力等核心素质展开,但每一个项目的动作标准不同,对于体能自然也会有差异化要求。例如,鞍马项目中的竞技动作,基本上是以支撑和摆动为主,在支撑、灵敏度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开展鞍马专项体能训练,就要将目光集中于青少年的腹肌、背肌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能训练活动,以提升其专项竞技能力。在吊环项目中,有很多悬挂、支撑、倒立和直臂等竞技动作,开展这一专项体能训练时,教练就需要做好手臂和肩带肌肉的力量训练。注重专项训练,有助于提升体能训练的针对性,为青少年完成竞技动作提供体能保障,对于其竞技成绩的进步大有裨益。
(三)构建科学训练体系
开展青少年竞技体操体能训练,需要以科学的训练体系为支撑,教练应该综合分析青少年的体能情况,结合竞技体操运动特点,对体能训练方案做出进一步优化。鉴于此,教练应该从每位体操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着手,有目标地安排训练内容,调节每个人的体能训练强度,切实指导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一步步地提升其体能水平。除此之外,教练应做好体能训练的周期安排,要保证运动员身体状态,每周应该安排三到四次训练,每次训练至少要在半小时以上。如此,体能训练效果才会达到最大化,青少年的竞技状态才会变得更好。竞技体操会分成很多小项目,包括鞍马、吊环、双杠、平衡木等,小项目的运动特点不同,训练方案也要有所调整,教练要围绕小项目来调节训练内容和频次。为了使体能训练更富有乐趣,教练可以将训练活动与游戏相结合,构建游戏化的训练模式,给青少年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训练氛围[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使我国的竞技体操后备力量更加壮大,应从青少年抓起,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期,引导其做好体能训练活动,可以充分开发其身体潜能,促进其体操竞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带领青少年进行训练时,教练要坚持系统性、循序渐进等原则,科学安排竞技体操体能训练内容,切实做好基础训练,提高青少年的力量、柔韧性、反应力等。同时,教练要加强专项体能训练,结合鞍马、吊环、平衡木等竞技项目的运动特点,设置进阶训练项目,提高青少年的体操专项竞技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宝迪 , 徐桐 . 青少年竞技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发展方向 [J]. 体育视野 ,2023(2):28-30.
[2] 董兆鹏 , 陈庆国 , 李娜 . 青少年竞技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发展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 , 2023, 13(30):31-34.
[3] 吕宁, 黄志文, 王晶, 等. 竞技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措施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 , 2023, 13(3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