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边境乡镇幼儿园幼儿礼仪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作者

孔春霞

广西百色市靖西市地州镇中心幼儿园 广西 百色 533800

一、引言

礼仪教育是幼儿德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 6 岁是幼儿性格塑造和行为养成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开展礼仪教育,能够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筑牢根基。然而,受经济发展滞后、文化资源有限、地理位置偏远等因素制约,边境乡镇幼儿园的幼儿礼仪教育面临诸多困境。深入探究这些问题并寻求有效解决对策,对提升边境乡镇幼儿园教育质量、推动幼儿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二、边境乡镇幼儿园幼儿礼仪教育的困境

(一)家庭层面的困境

在边境乡镇,家长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对幼儿礼仪教育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一方面,部分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存在 “重智育轻德育” 的错误观念,将识字、计算等知识技能学习视为教育核心,忽视礼仪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自身存在言语粗俗、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给幼儿树立了不良榜样。

另一方面,边境乡镇外出务工人员多,大量幼儿由祖辈抚养。祖辈往往过度溺爱孩子,生活中事事包办代替,缺乏对幼儿礼仪行为规范的引导。例如用餐时纵容幼儿挑食浪费,未教导珍惜粮食;人际交往中不注重培养礼貌待人习惯,致使幼儿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分享谦让的性格。

(二)幼儿园层面的困境

师资力量薄弱:边境乡镇幼儿园专业幼儿教师短缺,教师流动性大。许多教师未接受系统礼仪教育知识与技能培训,难以将礼仪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即便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也多采用单调的说教方式,无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育效果欠佳。

教育资源匮乏:受教育经费限制,边境乡镇幼儿园教学设施和资源严重不足。用于礼仪教育的教具、图书、多媒体资料稀缺,难以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环境。幼儿园普遍缺乏礼仪活动室,无法为幼儿提供模拟社交场景进行礼仪实践;也缺少礼仪绘本、故事书等,难以通过趣味方式传递礼仪知识。

课程设置不完善:多数边境乡镇幼儿园未将礼仪教育纳入正式课程体系,缺乏系统的教学计划与目标。礼仪教育活动开展零散随机,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难以满足幼儿礼仪教育需求。

(三)社会层面的困境

边境乡镇社会文化环境相对封闭,文化活动与教育资源稀缺,幼儿接触文明礼仪的机会较少。随着网络和媒体普及,低俗、不文明的网络内容和电视节目对幼儿礼仪观念造成冲击,误导幼儿行为。此外,边境乡镇社区缺乏对幼儿礼仪教育的支持与引导,未形成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不利于幼儿礼仪素养培养。

三、边境乡镇幼儿园幼儿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强化家庭礼仪教育

更新家长教育观念:幼儿园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定期举办家长礼仪教育讲座,邀请专家或优秀教师分享教育方法与策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重视礼仪教育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幼儿园要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引导家长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礼仪榜样。同时,帮助家长掌握正确教养方式,注重培养幼儿自理能力,避免溺爱;从用餐、待人接物等生活小事入手,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礼仪习惯。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亲子礼仪活动、家庭礼仪实践,加强家园合作。

(二)优化幼儿园礼仪教育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边境乡镇幼儿园需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礼仪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实践案例等培训活动。通过专家讲座、观摩学习、教研活动等形式,提升教师礼仪教育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探索适合边境乡镇幼儿特点的礼仪教育模式,提高专业素养。

丰富教育资源:政府和幼儿园应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改善教学设施。购置充足的礼仪教育教具、图书、多媒体资料,建设礼仪活动室,配备模拟社交场景道具,为幼儿提供实践场所。同时,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礼仪教育课程,丰富教育内容。

完善课程设置:将礼仪教育纳入幼儿园正式课程体系,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系统教学计划与目标。小班侧重个人礼仪教育,如生活自理;中班加强交往礼仪教育,如礼貌交流、合作分享;大班注重公共礼仪教育,如遵守规则、爱护环境。并将礼仪教育融入语言、艺术、社会等课程,提升教育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应积极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栏、社区广播、文化活动等形式,倡导文明新风尚。组织文明礼仪进家庭、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礼仪习惯,为幼儿树立社会榜样。加强与幼儿园合作,为幼儿提供社会实践场所,助力幼儿礼仪学习。

净化网络和媒体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网络和媒体内容监管,严格审查节目内容,禁止传播低俗、不文明信息。鼓励制作播放适合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节目和动画片,传递正能量。同时,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网络和媒体,提高幼儿辨别能力,抵制不良信息。

四、结论

边境乡镇幼儿园幼儿礼仪教育受家庭、幼儿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制约,面临诸多困境,严重影响幼儿礼仪素养培养。通过强化家庭礼仪教育、优化幼儿园教育、改善社会环境等措施,有望提升边境乡镇幼儿园幼儿礼仪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但幼儿礼仪教育是长期系统工程,需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持续协作,方能取得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荣。幼儿园礼仪教育课程 - 1 [M]. 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12。

[2] 李萍。中国边境地区的文化安全隐患与应对策略 [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9,17 (2):67-73。

[3] 佚名。早期儿童学校与礼仪教育 [M]. 上海:上海市教育出版社。

[4][ 美] 科恩(Cohen, D. L.)等著。马燕,马希武译。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第5 版)[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3.

[5] [ 美] Eva Essa 著。王玲艳,张凤,刘昊译。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 ( 第6 版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