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历史生本作业分层设计与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林驰

平潭城关中学 350400

一、引言

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新要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素养提升。生本作业分层设计,是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等差异,设计不同层次作业任务,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在当前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探索高中历史生本作业分层设计与实践路径,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历史作业设计普遍存在 “一刀切” 现象,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作业内容多围绕教材知识点,形式单一,以书面习题为主,缺乏实践性与探究性。部分作业难度设置不合理,基础薄弱学生难以完成复杂任务,学有余力学生又无法得到充分拓展。作业评价方式传统,多以分数为主,缺少对学生思维过程、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考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讲述某一历史时期时,统一布置分析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的作业,基础薄弱学生面对综合性问题无从下手,而优秀学生则觉得缺乏挑战性,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实施策略

引入语:针对上述问题,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高中历史生本作业分层设计与实践路径。

(一)全面深入的学情分析

要实施高中历史生本作业分层设计,首先需开展全面深入的学情分析。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日常作业反馈、阶段性测试等多种方式,系统了解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兴趣爱好。设计涵盖历史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方法偏好、学习目标期望等内容的调查问卷,收集学生信息。例如,在问卷中设置 “你更擅长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还是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你希望通过历史学习提升哪方面能力” 等问题。将学生按照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划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三个层次。基础层学生历史知识储备较少,学习能力较弱;提高层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基础,有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层学生知识扎实,学习主动性强,渴望深入探究。依据分层结果,为后续作业分层设计提供精准依据,确保作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二)科学分层的目标设定

基于学情分析结果,进行科学分层的目标设定。基础层目标着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如准确掌握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等要素,能够复述基本历史事实。例如,在学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单元时,基础层学生需熟练记忆各朝代重要官职名称、设立时间及职能。提高层目标聚焦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要求学生能够梳理历史发展脉络,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如在学习完 “工业革命” 相关内容后,提高层学生要能够分析工业革命对不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产生的影响及其内在联系。拓展层目标强调知识的迁移与创新,鼓励学生从多元视角探究历史问题,提出独特见解,撰写具有一定深度的历史小论文。例如,针对 “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交流的影响”这一主题,拓展层学生可从文化传播、贸易往来、科技交流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不同层次目标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形成递进关系,引导学生逐步提升历史学习能力与素养,也为后续作业分层设计明确方向。

(三)多元分层的作业设计

依据分层目标,进行多元分层的作业设计。基础层作业以夯实基础为主,设计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等题型,帮助学生巩固历史基础知识;布置历史事件时间轴绘制任务,强化知识记忆。比如在学习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 时,基础层作业可设置填空题 “宋代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以及绘制从秦汉到明清农业技术发展的时间轴。提高层作业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应用,设置材料分析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解读历史材料,提炼观点;安排历史主题探究活动,如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分析总结。例如,提供一段关于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文献资料,让提高层学生分析唐朝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和意义。拓展层作业突出探究性与创新性,提供开放性历史课题,如 “历史人物评价的多元性”,引导学生查阅文献、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个人研究报告;组织历史辩论活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

(四)动态分层的过程指导

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实施动态分层的过程指导。针对基础层学生,教师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与辅导,提供详细的作业提示,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定期检查作业进度,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例如,在基础层学生完成材料分析题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圈画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再逐步分析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并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及时肯定其进步,增强学习信心。对于提高层学生,引导其自主探究,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如推荐历史纪录片、学术文章,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多维分层的评价反馈

构建多维分层的评价反馈体系。在评价主体上,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评价注重专业性,从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互评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历史小论文作业时,教师从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逻辑等方面进行打分和点评,学生自己对照评价标准反思写作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同学之间互相阅读论文,提出修改建议。评价内容涵盖作业完成质量、学习过程表现、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定不同评价标准,基础层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层侧重知识运用与分析能力,拓展层强调创新思维与研究能力。如基础层学生完成时间轴绘制作业,只要时间顺序准确、关键事件记录完整即可给予良好评价;提高层学生完成材料分析作业,能准确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合理结论可获高分;拓展层学生的历史研究报告,若能提出新颖观点且论证充分则给予优秀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作业分层的重要依据,形成良性循环。

四、结语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历史生本作业分层设计与实践,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的分层设计与实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未来,需持续优化分层策略,紧跟教育改革步伐,为培养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助力。同时,也应进一步探索分层设计与实践在其他学科及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雨桐。中学历史作业设计创新研究 [J]. 教育研究前沿,2023(3):45-49.

[2] 刘逸轩。分层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J]. 教学与管理,2024(2):67-71.

[3] 周若琳。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J]. 课程教学研究,2023(5):82-87.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研究共同体”专项课题《新课标视域下生本作业的设计与研究》(立项批准号 Fjygzx23-19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