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英语词汇记忆与阅读教学的融合策略探究

作者

杨斌

四川省中江中学校 618100

一、引言

在初中英语教学领域,词汇记忆长期面临 “机械背诵—快速遗忘” 的困境,阅读教学也普遍存在 “重理解轻词汇积累” 的倾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词汇教学应 “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阅读教学需 “渗透语言知识学习”。由此可见,打破词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割裂状态,已成为提升初中英语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在理论层面,致力于丰富词汇教学与阅读教学融合的理论框架;在实践层面,则旨在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切实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

二、初中英语词汇记忆与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 教学痛点

初中英语教学存在三大突出问题。其一,词汇教学孤立化,脱离语境的单词表背诵导致学生记忆碎片化,难以构建系统性知识网络;其二,阅读教学表层化,教师侧重引导学生进行篇章理解,却忽视词汇在阅读过程中的复现与深度加工,致使学生词汇掌握不扎实;其三,学用衔接断裂化,词汇记忆与阅读实践缺乏有效联动机制,学生无法在真实语境中迁移运用所学词汇,制约了语言能力的提升。

(二) 理论基础

针对上述痛点,以下理论为融合策略提供支撑。克拉申的语言输入理论指出,可理解性输入是词汇习得的必要前提,阅读能为词汇记忆提供真实自然的语境,助力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词汇;斯韦勒的认知负荷理论表明,将词汇记忆与阅读任务有机结合,可有效减轻工作记忆负担,促进长时记忆形成,提升学习效率;鲁梅尔哈特的图式理论强调,词汇知识作为语言图式的基础,对维持阅读理解的连贯性至关重要,丰富的词汇储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三、初中英语词汇记忆与阅读教学的融合策略

在初中英语教学体系中,词汇是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基础,阅读则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路径。将词汇记忆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既能提升学生词汇掌握的深度与效度,又能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以下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阶段,探讨具体的融合策略。

(一)阅读前:激活词汇图式,搭建认知桥梁

阅读前的词汇激活旨在通过语境关联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建立词汇与阅读主题的直观联系。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资源与问题链引导学生预测主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Unit 7“It’s raining!” 时,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的图片或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出 “weather”

“cloudy”“sunny” 等核心词汇,并结合问题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the picture?” 引导学生观察与表达,激活对天气类词汇的认知。

关键词预览活动是另一有效手段。教师需筛选阅读材料中的核心词汇,通过多样化方式建立词汇与主题的关联。以 Unit 5“Why do you like pandas?” 为例,利用熊猫图片引出“panda”“cute”“lazy” 等词,让学生通过视觉联想加深印象;还可设计词义匹配游戏,将词汇与对应的英文释义或图片进行连线,强化词汇语义的精准理解。此外,词形联想策略可帮助学生发现词汇规律,如通过 “rain—rainy”“wind—windy” 的词形变化,引导学生总结名词变形容词的规则,提升词汇记忆的系统性。

(二)阅读中:任务驱动内化,深化语境理解

阅读过程中,教师需通过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感知词汇,强化词汇内化。利用上下文线索猜测生词是提升阅读能力与词汇推断能力的重要方法。例如,在句子 “Heis very hard - working, so he always gets good grades.” 中,学生可通过 “努力学习” 与 “取得好成绩” 的因果关系,推断 “hard-working” 意为 “勤奋的”。教师可设计 “猜词挑战” 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圈出生词并尝试通过语境推导词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词汇复现与转换提问是巩固词汇的关键。在设计阅读问题时,教师可将原文中的词汇进行同义替换或词性转换,如将 “What’s the weather like?” 改为 “How’s theweather?”,或将 “cute” 替换为 “lovely”,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强化对词汇多维度的理解。同时,可设计表格或填空任务,要求学生从文中提取与核心词汇相关的信息,如在环保主题阅读中,填写 “pollution—cause—effect—solution” 对应的具体内容,通过信息梳理加深对词汇间逻辑关系的认知。

(三)阅读后:多维输出固化,强化应用能力

阅读后的词汇固化需通过多样化的输出活动实现,让学生在真实运用中深化记忆。情境写作是有效的语言输出形式,如学完 Unit 9“What does he look like?”后,布置“MyBest Friend’s Appearance”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 “tall”“short”“straighthair”“glasses” 等目标词汇描述朋友的外貌,将词汇记忆转化为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可提供范文框架与词汇提示,降低写作难度,同时通过课堂分享与互评,强化词汇的正确使用。

角色扮演与辩论活动能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以 Unit 10“I’d like somenoodles.” 为例,组织 “Chinese noodles vs. Italian pasta” 辩论活动,引导学生运用 “delicious”“traditional”

“ingredients” 等词汇阐述观点。在角色扮演中,如模拟餐厅点餐场景,学生需运用 “would like”“size”“toppings” 等词汇完成交际任务,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词汇的活用能力。

建立 “阅读词汇错题本” 是针对性强化记忆的重要策略。教师可指导学生按 “熟词生义”“一词多性”“近义词混淆” 等类别整理错题,如记录 “light” 在 “lightmusic”(轻松的)与 “a light bulb”(灯)中的不同含义,或区分 “look”“see”“watch”的用法差异。定期复习错题本并进行专项练习,可帮助学生攻克词汇难点,减少记忆混淆,实现精准记忆。

四、融合策略的实施保障

(一) 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教师需深化词汇学与阅读教学理论研究,熟练运用 “词汇深度教学” 策略,通过词源剖析、语义对比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记忆。同时,积极开发“词汇—阅读”一体化教学设计模板,系统化规划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实现词汇教学与阅读训练的深度融合。

(二)多元评价体系构建

多元评价体系从过程与结果双维度展开。过程性评价注重跟踪学生在阅读任务中词汇运用的精准度与丰富性,动态掌握学习进展;终结性评价则通过阅读测试中词汇题得分率、写作词汇复杂度等量化指标,科学评估词汇与阅读融合教学的实际成效,为教学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五、结语

初中英语词汇记忆与阅读教学的融合,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路径。借助 “阅读前语境激活—阅读中任务驱动—阅读后多维输出” 的全流程渗透,能有效推动词汇记忆从机械重复迈向意义建构,助力阅读教学从表层理解进阶至深度内化。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数字化工具的创新应用,例如实现词汇 APP 与阅读平台的联动,为精准化教学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 1982.

[3] 陈琳,王蔷,程晓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解读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