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主任的带班育人方略
闫尘
石门县第五中学 湖南 常德 415300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立德树人”已成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把德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其管理理念和方法直接影响德育实效。然而,当前班主任工作面临着学生个性化需求增多、网络环境影响加深、家校沟通不畅等新挑战,亟需探索更有效的管班治班方法。
1.2 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践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总结班主任带班育人的科学方法,不仅有助于丰富班级管理理论,更能为一线班主任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指导,对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笔者班主任工作实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二、班主任带班育人的理论基础
2.1 德育相关理论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指出,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班主任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德育策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榜样示范的重要性,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2.2 班级管理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学做合一”,强调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品德。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人本管理”思想启示我们,班级管理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班主任带班育人的实践策略
3.1 构建特色班级文化,营造德育氛围
3.1.1 物质文化建设
通过精心设计教室环境,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如在教室设置“荣誉墙”、“读书角”、“班级公约展示栏”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案例一:在本学期新组班级前两个月,我发现班级凝聚力不足,于是组织学生利用我们班的美术优势共同把后面的黑板设计成班级文化墙,将学生们分组负责不同板块:“我们的约定”展示班规、“成长足迹”记录班级活动、“星光闪耀”表彰优秀学生、“今日事今日毕”今日学习任务。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班级凝聚力显著增强。
3.1.2 精神文化建设
定期开展主题班会、道德讲堂等活动,培育班级精神。由学生主持班会,班会主题分别有“防校园欺凌”“交通安全”“防溺水教育”等等。进行校园拔河比赛,大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安排班级的心理健康小卫士,对班上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利用重要节点(国庆、五四等)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案例二:在本学期,我们班参与了红色研学活动,通过学生写的研学心得,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活动的意义所在,它能够深化对党史、国史的理解,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品质;深化对党史、国史的理解,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品质;通过集体活动增强团队协作,塑造积极向上的班风。
3.2 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3.2.1 班干部轮换制
实行班干部定期轮换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通过民主选举、岗位竞聘等方式选拔班干部。
3.2.2 班级议事制度
建立班级议事会制度,定期召开班级会议,讨论决定班级重大事项,如制定班规、策划活动、贫困生选择、团员选择等,做到公平民主。
案例三:高中班主任陈老师在选择贫困生的过程中,就着不要浪费一个贫困补助名额的原则,通过学生所写的贫困生申请向家长进行电话核实,看学生所写的家庭情况是否真实;选择班上可靠的3 名班干部以及2 名普通群众进行筛选,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贫困生情况公示后,有异议可在三天内进行反馈。学生反映这个过程公平公正,同时保护了学生隐私。
3.3 实施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关注班级的特殊学生,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对学习困难、行为偏差、心理问题等特殊学生给予特别关注。
案例四:在这一学期我发现学生小 A(化名)因与母亲的沟通问题变得消沉,通过与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发现在孩子与家长进行交流时,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指责孩子而不是与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该学生反映不想与母亲进行交流。我采取" 三步走" 策略:第一步,通过家访了解情况;第二步,安排心理老师辅导;第三步,组建帮扶小组。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小A 逐渐走出阴影,段考取得优异成绩。
3.4 加强家校协同,形成教育合力
3.4.1 创新家校沟通方式
除传统家长会外,可利用微信群、班级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
3.4.2 家校共育课程
开发家校共育课程,指导家长科学开展家庭教育。如开设“家长课堂”、编写“家校联系手册”等。
四、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4.1 面临的主要挑战
1. 学生个性化需求与统一管理的矛盾
2. 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3. 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管理困难
4. 班主任专业发展支持不足
4.2 应对策略
1. 加强班主任专业培训,提升德育能力
2.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3. 开发新媒体德育课程
4. 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五、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证明:以德育为核心的班级管理策略能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能。民主管理机制、个性化教育策略和家校协同育人等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5.2 实践建议
1. 学校层面:加强班主任培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2. 班主任层面: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方法
3. 家长层面:主动配合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5.3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以及跨文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Z]. 2017.
[2] 王晓春.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3] 李镇西. 做最好的班主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 科尔伯格. 道德发展的心理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5]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