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巧借小麦种植开展小学劳动教育实践

作者

刘媛媛

合肥市淝河小学

应用小麦种植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建一个安全的劳动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在开展小学劳动教育时,通过引导学生种植小麦,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化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多创造、多体验,有利于学生收获劳动经验,感受劳动的乐趣。

一、巧借小麦种植开展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作用

1、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劳动教育有着其特有的作用,能够充分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劳动教育,能够充分理解社会,对于社会生活有着更多的认识。应用直观化的体验方式,深刻激发学生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思考小麦生长的规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切实发展学生的个人认知。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劳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手段,在任务面前,学生需要和其他人进行合作,一起完成种植小麦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拥有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了和其他人进行沟通,切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学生觉醒了集体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学到尊重他人,对于各项任务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二、巧借小麦种植开展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方法

1、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小学劳动教育时,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建一个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劳动中进行思考,掌握知识。通过应用小麦种植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拥有相应的动手经验。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种植小麦,通过引导学生亲手种植小麦,让学生注意观察小麦的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感受小麦身上的生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种植小麦,浇灌小麦,直观化地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观念意识。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小麦的生长周期和品种分类,向学生说明小麦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成熟,多长的时间才能收获。应用具体的实际知识,让学生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分层设计劳动任务,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在开展小学劳动教育时,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场景,布置生活化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动手中掌握劳动的相关知识,能够切实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有助于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价值所在。应用生活化的场景,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场景中进行种植劳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布置种植小麦的活动,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完成一些简单化的劳动任务,比如在种植小麦时,先进行松土、播种、浇水、除草等简单的任务,接着再逐步提升难度。应用分层设计劳动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劳动技能。当小麦开始成长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田地间,亲眼见证小麦的生长过程。当小麦开始长出幼苗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幼苗是不是健康的,有没有遭受到虫害,是不是有损伤。应用相关的活动形式,切实引导学生对于小麦生长有更多的了解,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3、融入科学探究活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通过在小学劳动教育中,融入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动手,应用这一系列的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理解。通过设计小麦种植的活动形式,发挥其探究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体验探究的乐趣,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开展小麦种植的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阳光对于小麦成长的影响。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小麦成长需要阳光吗?”应用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想一想阳光对于小麦成长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成两组,一组将小麦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组种在阴暗的地方。应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应用探究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将小麦种植和劳动教育相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化的学习场景,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种植小麦的劳动任务,切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乐趣,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参考文献

[1] 彭玉霞 . 微种植劳动教育融入小学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 [J]. 课堂内外 ( 高中版 ),2023,(43):12-13.

[2] 芮小婷 . 以种植活动为例,探究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J]. 教育界 ,2023,(28):68-70.

[3] 胡赟 , 顾任飞 .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视角的小学劳动教育探索 [J]. 教师 ,2023,(17):18-20.

注:本文系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小麦种植中开展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编号:HJG2315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