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号演奏与教学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赵恒 吕浩冉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一、引言
小号作为铜管乐器中的重要成员,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在音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在小号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许多演奏者和教育者往往关注音准、节奏等基础技巧,却容易忽视一些关键问题,这些问题虽不显眼,但对演奏者的长期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深入探讨小号演奏与教学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容易忽略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呼吸控制中的细节问题及解决
呼吸是小号发声的动力核心,然而在实际教学与演奏中,对呼吸细节的把握常常被忽视。部分演奏者存在呼吸过浅、气息分配不均的问题,导致吹奏长音时气息不足,乐句连贯性差;还有些演奏者在换气时动作突兀,破坏音乐的流畅性。另外,不同风格乐曲对呼吸的要求不同,如古典乐曲需要平稳、悠长的气息支撑,而爵士乐即兴演奏则需要更灵活、快速的气息切换,这一差异也常被忽视。
解决呼吸控制问题,首先要强化对呼吸方式的精准训练。教师可通过 “闻花香”“吹蜡烛” 等形象化练习,帮助学生感受腹式呼吸与胸腹式联合呼吸的区别,要求学生在吸气时腹部充分扩张,呼气时缓慢、均匀地释放气息。在气息分配方面,可让学生进行 “分阶段长音练习”,将长音划分为若干小段,每个小段采用不同的气息强度和速度,以此锻炼气息的控制能力。针对不同风格乐曲的呼吸需求,教师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曲目进行专项训练,引导学生体会不同风格下呼吸的变化特点。例如,在练习古典乐曲时,强调气息的稳定与绵长;在练习爵士乐时,增加快速换气和气息强弱变化的训练。同时,引入呼吸肌力量训练,如仰卧起坐、深呼吸屏气等,增强呼吸肌群的耐力和控制力 [1]。
(二)嘴型训练的动态调整问题及解决
嘴型是小号演奏的关键要素,但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初始嘴型的固定,忽略了嘴型在演奏过程中的动态调整。小号演奏音域跨度大,从低音到高音,嘴型需要相应变化,若始终保持同一嘴型,会导致高音难以吹出,低音音色浑浊。此外,长时间演奏后,嘴唇肌肉疲劳,若不及时调整嘴型,易引发演奏失误,甚至造成唇部损伤。
解决嘴型动态调整问题,需建立系统的嘴型训练体系。在教学初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基础嘴型,通过唇颤音练习增强嘴唇的灵活性和控制力。随着学习的深入,开展“音域拓展嘴型训练”,让学生在吹奏不同音高时,感受嘴唇的松紧度、吹口大小和位置的变化。例如,吹奏高音时,嘴唇适当收紧,吹口变小;吹奏低音时,嘴唇相对放松,吹口稍大。同时,教师要教导学生学会自我感知和调整,在练习过程中关注嘴唇的感觉,一旦出现疲劳或不适,及时调整嘴型或暂停休息。另外,利用镜子、视频录制等辅助工具,让学生直观观察自己的嘴型变化,以便及时纠正错误 [2]。
(三)音色塑造的个性化与环境适应性问题及解决
在小号教学中,音色训练常停留在基础要求层面,忽视了演奏者的个性化表达和对不同演奏环境的适应。许多学生演奏时音色单一,缺乏情感和风格特色,难以在演奏中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不同的演奏场地,如音乐厅、户外广场等,声学环境差异大,若不根据环境调整演奏方法,会导致音色效果不佳。
为解决音色塑造问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音色表达。教师可引导学生聆听不同小号演奏家的作品,分析其音色特点和演奏风格,鼓励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进行创新。在日常练习中,开展多样化的音色练习,如强弱变化练习、连音与断音对比练习等,让学生掌握丰富的音色表现技巧。针对环境适应性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在不同场地进行模拟演奏,指导学生根据场地的空间大小、吸音效果等因素,调整气息的强度、吹奏角度和嘴唇的压力。例如,在空旷的户外演奏时,适当增加气息量,以保证音色的穿透力;在吸音效果好的音乐厅演奏时,控制气息强度,避免音色过于尖锐 [3]。
(四)练习方法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问题及解决
在小号练习过程中,练习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常被忽视。部分学生盲目追求练习时长和难度,采用高强度、长时间的集中练习方式,导致身体疲劳,甚至出现唇部受伤、呼吸肌劳损等问题。此外,缺乏系统性的练习规划,使得练习内容杂乱无章,学习效率低下。
解决练习方法问题,需制定科学合理的练习计划。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学习进度,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和强度。遵循 “少量多次” 的原则,将每天的练习时间划分为多个小段,每段练习后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在练习内容安排上,按照基本功训练、技巧提升训练和乐曲演奏训练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例如,每天先进行 15 -20 分钟的长音、音阶等基本功练习,巩固基础;再进行 20 - 30 分钟的技巧练习,如吐音、滑音等;最后进行乐曲演奏练习。同时,引入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如分声部练习、视奏练习、与其他乐器合奏练习等,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综合性。此外,定期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练习计划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4]。
(五)心理因素对演奏表现的影响及解决
心理因素在小号演奏中的重要性往往被低估。学生在日常练习中表现良好,但在舞台表演或考试时,常因紧张、焦虑等情绪出现失误,如忘谱、音准失控等。此外,缺乏自信心会导致演奏者在表达上畏缩,无法充分展现演奏水平。
解决心理因素问题,需要从心理辅导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表演观念,让学生明白表演是展示自我和与观众交流的过程,而非单纯的技能展示。通过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时纠正学生的负面自我评价。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从班级内部的小型表演开始,逐步过渡到学校演出、社区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在表演前,教授学生一些实用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积极的心理暗示等,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以最佳状态投入演奏 [5]。
三、结论
小号演奏与教学中容易忽略的问题涉及呼吸、嘴型、音色、练习方法和心理等多个维度,这些问题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演奏者的学习效果和演奏水平。通过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小号教学质量和演奏者的专业素养。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演奏者和教育者应持续关注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方法,推动小号演奏与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维权。铜管乐器演奏艺术 [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2] 朱光。小号演奏技巧与训练方法研究 [J]. 音乐创作,2020 (6):154 - 157.
[3] 张峰。论小号演奏中的音色塑造 [J]. 乐器,2021 (4):78 - 81.
[4] 王强。青少年小号教学中的科学训练方法探析 [J]. 艺术教育,2019 (8):102- 105.
[5] 李娜。音乐表演心理调控策略研究 [J]. 中国音乐,2022 (3):134 - 138.
一作:赵恒,人,管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小号联合会理事、中国小号联合会吉林省分会副会长、吉林省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常务理事。
二作:姓名:吕浩冉,出生年月:2001.05.02,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河北省辛集市,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器乐演奏与教学研究,单位:,单位所在省市:,单位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