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岗位设置的主要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白玉
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200437
引言: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其中,职称评定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对人力资源配置和员工激励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然而,知识型事业单位在实践中常面临诸多问题,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
1 岗位设置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分工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的作用,分工时应始终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事业单位应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以改革促稳定,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优秀人才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专长。二是坚持专业教育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原则。事业单位的日常运作和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和多种技能,包括专业技能、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因此,专业精神和所需的技术、管理技能至关重要。三是必须遵循总量控制和结构优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优化事业单位内部人才结构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主要目标。通过调整总体布局和结构,支持事业单位人才结构与时俱进,优化完善职能配置。
2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主要问题
2.1 岗位职责不明确,影响效率
日常运营任务缺乏明确性已成为制约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部门间职责不清,员工在执行任务时难以明确自身职责。这不仅加重了内部协调负担,还容易导致工作重复或推诿。在跨部门项目中,职责不明带来的阻力和不确定性往往会拖慢项目进度。此外,职责不明确还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对职业方向感到困惑,难以制定有效的职业规划。这种不确定性进一步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从而影响整体工作绩效。
2.2 岗位配置不合理,资源浪费
日常运营中存在分工不合理的问题,导致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具体表现为:部分岗位人员冗余,员工工作积极性不足,导致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而关键岗位人员短缺,则会影响组织晋升和日常运营。员工过多会增加劳动力和福利成本,而关键岗位人才短缺则会阻碍组织发展。此外,分工不当还会降低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进而影响组织的稳定和发展。
2.3 岗位发展通道不畅,制约积极性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岗位发展渠道不畅是制约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由于职业路径不明确,员工对未来职业发展感到迷茫,缺乏长期职业规划和动力。这种不确定性使员工难以保持积极性和敬业精神,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职业发展渠道不畅还会导致组织内部人才流失。优秀员工渴望成长和进步,但如果没有明确的晋升渠道和发展机会,他们可能会选择离开组织,寻找更好的平台。这不仅削弱了组织的整体竞争力,还对其稳定性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3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岗位设置的方法
3.1 优化聘用人员管理机制
优化机关招聘的首要任务是完善招聘管理机制。此外,还需建立可靠的评价体系,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专业技能并讨论其适用性。通过统筹安排,满足各岗位需求,实现人才的科学配置。同时,要确保招聘过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维护经济竞争的正当性。在招聘开始之前,应确保流程的公正透明,合法合规。例如,可以组织员工会议,确保员工充分了解招聘流程和标准,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同时实现对员工的全面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3.2 明确岗位要求
为了提升国家事业单位的就业水平,需要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规范招聘流程。首先,应避免设置过高的岗位要求,以免人才流失。其次,在确定岗位要求时,应综合考虑个人需求与岗位实际。例如,针对文档管理专业人才短缺的情况,可以适当降低档案管理岗位的入职要求。最后,在确定岗位要求时,除了考虑个人实际需求外,还应结合组织实际情况,根据组织特点制定工作规范。在塑造会计岗位人才需求时,应综合考虑当前高校会计课程的发展情况、会计毕业生的数量等因素,使企业需求与人才需求相匹配。
3.3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内容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缺乏个性化与创新。因此,有必要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内容进行革新,完善岗位设置,优化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结构。最重要的是,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注重员工的职业资格,还要考虑员工的个人技能、发展需求、学历等因素,确保劳动关系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其次,要关注员工关怀,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事业单位领导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明确其工作要求,并根据员工需求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将人文关怀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后,要为员工提供充分的晋升机会,实现员工的合理流动,增强合同管理的灵活性。
3.4 信息化构建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转变事业单位的工作方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在构建部门人事管理系统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各项任务和人员信息录入系统。通过系统,员工可以查看自己在部门中的职位,并利用系统对部门内部的权限进行分配和管理,加强分工合作和人力资源管理,支持部门的发展。
结语:总之,科学、完善的管理规划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提高专业人才的利用率,保证事业单位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思想认识、先进理念理解等方面存在不足。在推进改革创新的过程中,管理改革仍然是重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过时,这些因素限制了国家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管理层应集中资源优化人事管理制度,重新制定合理的岗位要求,不断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事业单位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灵芝 .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岗位设置问题及措施 [J]. 中国经贸 ,2024(7):152-154.
[2] 牛彦欢 .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岗位设置问题及措施 [J]. 品牌研究 ,2024(33):0244-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