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实践分析

作者

赵月

哈尔滨市道外区政府机关幼儿园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26

引言

幼儿园自然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引领孩子形成同生态环境的深层联系,促使他们的生态认识能力和情感价值得到发展。依靠系统化的课程规划,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以及互动,可以加深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并养成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教育形式冲破了传统知识传授的限制,着重发掘孩子的潜在能力,给其塑造主动探究的学习道路。在实际操作阶段,教师要依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喜好,细致规划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计划,从而优化教学成果并实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的。自然教育属于现代学前教育的关键部分,它正在变成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一大重要推动力量。

1 幼儿园自然教育的概念与价值

面向儿童群体的幼儿园自然教育,依靠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引领幼儿去观察,体验并探究自然现象及其生命规律,以达到对认知,情感,操作技能以及生态素养实施系统培育的目的。这种教育形式在幼儿成长进程中有着无法取代的重大意义,从认知发展角度来讲,动植物资源给幼儿给予了直观而形象的学习素材,有益于他们形成初步的世界观,并激起探究的兴趣。就情感培育而言,依靠同自然环境的互动,幼儿可以体会自然之美,进而产生珍爱生命,崇尚和谐的价值观念。在实践能力方面,种植,观察以及手工艺制作等操作活动能够切实加强幼儿的操作能力与问题解决水平。自然教育还致力于塑造幼儿的环保意识,为他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给予支撑。

2 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的问题分析

2.1 活动设计缺乏深度与系统性考量

目前一些幼儿园正在开展的自然教育活动存在着设计上的漏洞,缺少系统的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想法。这些活动的主题大多围绕着季节变化或者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浅层次的认知,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而有联系的课程体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部分活动仅仅停留在初步的观察以及直观的感受上,没能很好地引导幼儿去深入地探究和理性地思考。特别是在观察植物的时候,只是注重于名称的记忆以及形态的描述,忽略了对生长规律以及生态关联性的深入分析,很难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2 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

自然教育活动大多依靠户外场景展开,其存在的安全风险不能轻。幼儿有可能误食有毒植物,被蚊虫叮咬或者在户外运动时不小心摔倒。有些幼儿园没有形成系统的自然教育安全经营体系,缺少针对场地安全隐患的排查机制,也没有制订专门的安全应急方案。在平常的教学进程中,对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造成他们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从而加大了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种情形促使某些机构由于担心安全问题而削减甚至取消户外自然教育课程。

2.3 家园协同力度不足

当下阶段,虽有部分幼儿园试图融合家园共育理念推进自然教育实施,但总体协同效果仍然不足。一方面,不少家长对自然教育认知有误,过分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其综合育人作用,致使参与热情不高。另一方面,园家互动形式须要改善,现有引导机制缺少指向性,很难切实激发家长积极性,进而制约合作成果的改进幅度。

3 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实践策略

3.1 优化活动设计以提升系统性与深度

创建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体系的重点在于设计出一套系统的课程框架。可以按照主题来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归类,包含植物生长,动物习性以及季节变化这些主要部分,针对每个主题制订连续的学习路线,这类活动应当包含直观的观察以及实际的操作。还要促使幼儿深入探究,比如通过实验来剖析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要素,或者采用记录方式去考察动物的行为特点。可以考虑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观念,让幼儿积极地去寻找问题并自行找到解决办法,以此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革新意识。在这个进程里,教师要着重唤起幼儿对于自然规律的兴趣,助力他们形成科学的认识,而且借助多种媒介整合资源,加深主题活动的深度,全方位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3.2 健全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活动安全进行

要构建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得从多维度视角展开全面规划。首先要针对园内外环境做全方位的风险评价,仔细检查存在隐患的东西,尖锐物体,有毒植物之类,再制定出对应的办法去改正。要形成起覆盖全过程的安全经营体系,把活动之前的筹备工作,实行期间的监察情况。还有应急处理的操作步骤纳入进来,为提升一线教职人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可以给予他们配备急救工具,定时举行专门的培训课程,强化儿童安全教育也特别重要,用有趣互动的形式来讲授基本防护常识,危险标志辨识,离水远一些之类的要点。

3.3 家园协同强化教育合力的形成

幼儿园自然教育成效的达成很大程度上依靠家庭和学校的合作。要想促使双方高效协作,就需形成多方参与的家校共育机制,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展开主题工作坊等途径,向家长阐释自然教育的主要理念及其实践路径。可规划一些要家庭深度参与的亲子互动项目,园所可主导的家庭种植活动或者户外生态体验课程,这些都能助力家长加深对自然教育价值的认知,渐渐转变传统的认知模式,进而提升他们积极参加的意愿。凭借数字技术创建线上交流平台,比如微信群或者教育软件,及时传递活动进程以及幼儿成长数据,也能进一步增进家校间的交流,塑造情感联系。通过以上这些办法,既能巩固家长对自然教育的领悟和支撑,又能保证教育目的的一致性,给儿童营造出系统而且连续的成长环境。

结语

幼儿园开展自然教育实践所获得的经验,给教育学界展开理论探究与更新应用赋予了关键参照。展望未来教育走向,需着重阐述自然教育的基本理念,深入探究其内涵价值,努力营造有益于孩子亲近自然,参加活动的环境条件,促使自然教育做到身心协调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芳 . 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24(8):92-93.

[2] 陈晓红 . 幼儿园自然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2023(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