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双减”作业设计的案例与成效分析

作者

林雪红

云浮市邓发小学 527300

引言

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一线实践案例,围绕跨学科融合作业的设计逻辑、实施过程与实施成效进行系统分析,力求为进一步提升小学作业质量与育人实效提供实践路径与理论支撑。

一、跨学科融合作业设计的理念依据与实践逻辑

跨学科融合作业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围绕实际问题设计,调动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其设计理念从“学科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从“知识练习”转为“能力生成”,并从“教师布置”转向“学生建构”。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问题导向性,围绕现实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与解决;二是学科整合性,融合多学科内容,打破知识孤岛;三是任务综合性,结合知识应用与技能训练,形式多样,如调研报告、创意作品等;四是评价多元性,关注过程中的表现性指标,如合作、创新和表达能力。跨学科作业不仅是知识的应用平台,还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沟通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小学跨学科融合作业案例设计与实施路径分析

某小学三年级的“绿色生活”主题跨学科作业融合科学、语文、美术与信息技术四个学科,围绕节能环保生活方式设计,学生需完成家庭用电调研、环保习惯记录、低碳海报创作及节能建议书撰写,最终形成“绿色家庭手册”。作业设计遵循“问题提出—方案制定—任务分解—成果展示”的流程,教师团队根据“生活中有哪些可以改进的节能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与资料收集。语文教师指导写作,科学教师讲解能耗数据,美术教师负责视觉呈现,信息技术教师指导排版。学生以小组合作完成任务,通过班级互评、教师点评及家庭反馈进行多元评价。实施结果表明,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展现出较高的参与度与创造力,同时增强了环保理念的理解与实践。教师反馈显示,作业激发了学生主动性与合作意识,并促进了学科协同与课程融合。

三、跨学科作业实施中的现实挑战与问题应对策略

尽管跨学科融合作业在教学中具有高价值,但实施中面临挑战。首先,作业难度与学生能力不匹配,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科整合的“形式”,忽视学生年龄特点,导致作业复杂,学生难以独立完成。其次,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不足,许多教师缺乏对其他学科的深入理解,作业设计停留在表层拼接。第三,评价机制缺乏系统性,多数评价侧重结果,缺乏过程性记录与多维度反馈。为改进,应强化任务梯度设计,分层布置任务,确保不同能力学生均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空间;推动教师教研共同体建设,提升教师课程统整与合作能力;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结合自评、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关注学生在思考、实践、协作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实现“学—做—评”的一体化衔接。

四、跨学科作业成效的分析与育人价值体现

从实施成效来看,跨学科融合作业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深化知识理解与拓展学习方式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一是学习兴趣显著提升。相较于传统作业的机械重复,跨学科作业通过趣味任务、真实情境与合作形式,极大增强了学生的任务认同感与参与热情,学生普遍反映作业“好玩”“有挑战”,学习态度更积极主动。二是综合能力显著增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更要协调时间、分工合作、整合信息、表达创意,这一过程对其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效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多元发展。三是家庭与学校联动关系增强。许多跨学科作业内容涉及家庭生活,如调查访谈、亲子互动、社会实践等,在无形中加强了家长的教育参与,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四是教师教学方式优化。通过跨学科作业的推进,教师开始更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发展需求,教学方式也逐步由“讲授—练习”

转向“探究—表现”,课堂生态得到优化。这些成果说明,跨学科作业不仅是一种作业形式的创新,更是教学理念、课程结构与育人方式的系统升级。

五、构建跨学科融合作业常态化机制的路径探讨

为实现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可持续推进,必须在机制层面进行系统构建。一方面,应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跨学科作业在课程实施中的地位与作用,将其纳入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动作业设计由“个体尝试”走向“集体行动”。另一方面,要建立跨学科项目式教研机制,鼓励学科教师以主题任务为纽带开展集体备课与资源整合,实现学科之间的真正融合。同时,要完善跨学科作业资源库建设,提供案例模板、任务清单、评价工具等支持资源,为一线教师实施提供可借鉴路径。在培训方面,应强化教师课程整合与项目管理能力的系统培养,推动“教学能力”向“课程领导力”转变,增强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的理解力与执行力。最后,还应注重学生在作业中的参与度与反馈权,尊重其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调查、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形式,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作业文化,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助力而非负担。

结论

在“双减”政策的深度推进背景下,小学作业改革面临从数量控制向质量提升、从机械训练向综合育人的转变。跨学科融合作业凭借其综合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特点,成为落实“双减”要求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通过案例研究与成效分析可知,科学设计的跨学科作业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更促进了关键能力的生成,展现出强大的育人功能。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制度支持体系,提升教师教研能力与课程整合能力,构建协同推进机制,使跨学科作业从零星创新走向系统实施,真正实现“双减”背景下小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璐伊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实施困境与破解 [D]. 赣南师范大学 ,2024.

[2] 柯义珺 . 基于史密斯模型乡镇小学“双减”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D].青岛大学 ,2024.

[3] 石乔. 乡村小学“双减”政策执行问题及对策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