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背景下市县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

吴长青 于亮

宿迁开放大学 22380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推行后,农村地区对各类专业人才的渴求愈发明显。市县开放大学立足本地实际,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乡村,在农村人才素质提升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目前农村教育结构尚不均衡,市县开放大学在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等领域面临诸多困难。对市县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状况进行细致研究,探索完善途径,有助于创新乡村教育模式,增强农村人才储备,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智力支撑和长效发展动能。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市县开放大学发展概述

乡村振兴战略自十九大提出以来持续推进,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增强农业综合效益。该战略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而产业发展与人才支撑尤显重要。当前农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专业技能人员匮乏,制约了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新农村建设迫切要求培养熟悉本土情况、具备专业知识、热爱农村事业的实用型人才,这为区域教育体系带来了转型契机和发展挑战。

市县开放大学植根地方,以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服务当地发展。这类教育机构主要面向乡村从业人员、新型农民和返乡创业群体,注重实践导向的课程内容。近期,市县开放大学调整办学理念,将乡村人才培养置于优先位置,革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市县开放大学构建了城乡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打通农村人才培养通道。遍布乡镇的教学站点已成为技能培训与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农业技术普及、农民素质提升等领域展现出显著教育价值。

二、市县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市县开放大学已在乡村人才培养领域逐步探索出特色办学路径。目前,这些教育机构重点培养农技推广、村镇治理、文化建设等方向的实用人才,服务对象包括务农人员、回乡青年及基层干部。教学方式灵活多元,融合远程与面授教学优势,课程内容注重实操技能。部分地区开放大学积极对接地方需求,邀请农业产业主体参与教育计划设计,实施定向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突出实践应用,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能力认证有机融合,为农村地区输送了大量适用人才,有效助推了乡村产业转型。

实际运行中,市县开放大学人才培养仍面临多重挑战。在培养定位上,专业结构与当地产业需求匹配度较低,培养规格过于笼统,特色不鲜明。课程内容更新缓慢,教材体系老化,难以跟上农业技术创新和乡村发展步伐。教师团队素质参差不齐,学科结构不合理,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稀缺,实战指导水平有限。教育资源分布失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迟滞,优质课程难以覆盖边远教学站点。同时,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单一,考核偏重知识记忆,轻视实践创新,难以科学评估培养效果,致使培养出的人才常常难以适应乡村建设实际工作需要。

三、市县开放大学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

市县开放大学深入地方,服务乡村发展,在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肩负着特色教育职责。这类扎根基层的教育机构凭借地理临近性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能够切合农村实际人才培养要求。作为地理位置上与乡村区域最为接近且分布广泛的基层开放大学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理应在赋能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应有作用。市县开放大学开设农技指导、管理知识传授和乡村治理相关课程,培育了众多符合当地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农村区域,这些机构有效弥合了高等教育可及性差距,使优质教学内容得以在乡村普及。

市县开放大学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方位教育支持。它培养的新农民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方法和市场运作规律,促进农业生产向现代化方向转变;培育的电商运营者、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工人,适应了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趋势;对村级干部的培训提高了基层管理效能;开设的文化传承课程培育了民俗文化保护者,推动乡风文明创建;普及的生态农业知识增强了村民环保意识。市县开放大学通过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将教育内容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为乡村持续发展注入了知识活力和人才支持。

四、市县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

市县开放大学需优化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地方农业特色,合理调整专业布局,打造适应乡村发展实际的特色专业。基层开大要基于行业、企业的需求,设计和实施对应的教育项目,如提供短期培训课程、继续教育课程,甚至可以定制课程。

针对农村不同发展阶段和人才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完善现代农业技术、数字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与市场拓展、乡村管理等重点领域课程。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与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联合创办实训场所,采用项目实践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灵活应用案例讨论、任务实践和情境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在真实农村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完善市县开放大学师资结构,创新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打造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教师队伍,从农业企业、研究机构和乡村基层选聘具有丰富经验的实务专家。安排教师定期到农村实地学习,增强实际工作经验,提高指导农村实践的能力。调整教师评价标准,将服务乡村建设成果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改革学习成果评价,注重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建立更加全面的评价标准。深化校地合作关系,与各级乡村组织密切配合,共同规划人才培养方向,建立从培养到就业全过程的人才发展通道。邀请外部专业机构参与评估,跟踪了解人才在乡村建设中的实际表现,不断调整优化培养方案。

五、结语

市县开放大学在乡村教育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肩负着培育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职责。目前农村地区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专业技能人才缺口明显。市县开放大学需从地方实际出发,优化学科布局,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水平,健全考核体系,加强多元协作办学。市县开放大学若能紧贴乡村实际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方法,将有效提升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持续动力,助推区域振兴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金国 . 基层开放大学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意蕴、藩篱及理路 [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5,(02):12-17.

[2] 王琳 , 杜迎春 , 袁灿生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科开放课程教学创新路径研究——以江苏开放大学为例 [J]. 安徽农业科学 ,2025,53(07):263-265+268.

本文系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四五”2023 年度科研规划课题

(开放大学发展研究专项、学科研究青年专项)“市县开放大学视角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