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学方法 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蒋英
四川省泸县青龙初级中学校 四川 泸州 646100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下,依据新课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六个要素进行,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提升对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想要初中生学好英语,一定要注意活用教学方法,同时英语课程全面普及,英语课程的学习对于初中生是不可或缺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构建初中生英语高效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的现状
(一)新课改深入人心,但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目前教师已经经过长时间的新课改培训,早已透彻理解新课改的理念,但是当初中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教学时,仍然没有改变过去的教学观念,没有做到在进行教学之前,准确掌握初中生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根据初中生的兴趣和爱好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只是一味地站在教师自己角度思考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英语课程更多地需要初中生的言语表达和创造性思维,才能对文章更好地理解,无论学什么,兴趣都是最重要的,创设合适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课标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高效。
(二)未能把握英语学科的特点
初中英语学科知识大多都来自实际的生活中,即“知识来源于生活”,当然知识也回馈于生活。有目的,有计划的初中语言教学活动是发展初中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英语课程的学习可促进初中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重点是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而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既有助于学生提升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初中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初中英语学科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它促进初中生的社会性发展,教师应该重视这种密切联系,把生活上的一些知识贯穿到英语课堂上,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将“听说读写”相结合并贯穿于初中英语主题单元的教学中
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更多地体现在“大容量、快节奏、多反复”。语言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英语课堂所呈现的“听说读写”模式是有效的基本教学方式之一。因此在所有形式的口头和书面沟通中,写作、口语和阅读是最相互关联的,这是因为语音、视觉和听觉之间的密切互动。先有口头表达的输入,然后才有书面表达的输出。写作作为传递信息的过程,既涵盖了口语表达,也包含着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口头交流,然后教师则提供素材和句型让学生阅读,即把阅读作为发展写作和口语技能的一种手段,促使其对话题有进一步的理解,达到“说—读—写”的循环和结合。从而有机地将“听说读写”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以课堂为框架的前提下,“听说读写”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认知活动、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形成、思维品质的提升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很多方面对英语教学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所需,采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教学更加完整和有趣。
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在阅读后继续写作创造一个更合适的教学环境。例如,在分角色朗读对话或表演时,引导学生们情绪化地朗读。同时老师可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背景音乐,营造一种更加神秘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更强,他们的阅读想象力也会被激发。阅读后,老师还可以给学生看一些图片,并让他们把这些图片连接起来,对他们刚刚学习的文本故事进一步想象。在声音和图像的双重引导下,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而一举多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于运用教学大数据,因材施教,追求个性化精准的智慧教学。
(三)游戏化英语教学
语言学习更多是基于情景为依托进行。对于英语课堂来说,游戏的开发和利用也是一种情景的再现。英语课上的游戏可以让学生专注于其在课堂上学习的主题。例如,语音、拼写、交际、语法、词汇、句型等。但游戏的设计必须基于课堂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理解能力,游戏式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每节课中的游戏对学生来说都是有用和有趣的,与老师在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毕竟,通过将游戏纳入教学过程,还可以帮助学生:吸收材料并扩大其词汇量,用英语重复和巩固词汇,通过耳朵感知信息,发展听觉反应和听觉记忆,沟通过程中的言语反应,激活和刺激认知活动,消除语言和心理障碍,不再害怕说英语,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疲劳和紧张,学会以逻辑顺序表达思想等。其中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游戏活动的开展要尽量立足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过程,必要时可以采取堂内分层,照顾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并激发课堂活动。
(四)注重教学活动的“四维”对话
任何课堂教学活动都不是一个单边的过程,有效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边的互动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与书本对话,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是活动过程中要注重生生对话,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开展对学、群学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再者是师生对话,教学重视师生双边对话,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最后是学生的自我对话,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自我反思学习能力,使其逐渐学会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五)注重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
一方面课堂是否有效和高效最终要靠知识的生成和迁移来作为评判标准之一。依据新课标相关理念,“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是实现课堂高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当堂检测是高效课堂的“外显”标志之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与课标的联系,根据不同活动或知识点均可以设计适量的当堂检测来检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便于老师教学活动的调整和学生的举一反三,从而真正做到着力于课堂、着眼与学生,达到高效的目的。
另一方面,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定量的课后作业,作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力补充。课后作业的设计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评”一体化进行,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真正巩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和高效。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下,打造高效课堂需要的是教师首先提高认识和站位,从精心备课入手,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生动有趣;其次是紧扣课堂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初中生的现状与身体特点,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高质,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