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导图,放飞思维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应双丽
河头镇中心校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而伴随着小学英语这门学科的发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及方法被教师们运用到了英语课堂教学中。其中思维导图这一方式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思维导图是表达人的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之一,可将思维可视化,将知识构建成网络,从而形成有意义记忆。简单的思维导图可以直接用手工完成,教师经常可以使用的教学工具,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帮手。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形象且直观的思考和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提高单词记忆能力、提高英语阅读效果以及提高课堂内容吸收效果,因此,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思维导图的优势分析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注意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非常有限,研究表明,在组织良好的教学中,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能得到有效提升,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小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方式之一。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并实践。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能帮学生更好得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思维导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少年儿童更加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 , 思维导图趣味浓厚 ,非常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若能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相比与传统的文字表达方式,思维导图利用图画这种直观明了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若能将思维导图较好得引入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讲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通过思维导图的提示,学生们在课堂中会变得愿意开口讲英语,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2. 促使知识的结构化,提高记忆力
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画画的方式将课堂中的重难点摘录下来,然后在不同重点之间添加上相互产生关系的线条。思维导图将各个知识点间有效得连接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重点知识更加一目了然。
3. 促进思维的发散性,提高创造力
发散性思维又叫扩散思维、多向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途径去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为祖国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 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
1. 思维导图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要素,在语言学习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不但能增加学生的语言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思维导图这一方式进行,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首先,在词汇的新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以旧带新呈现新词,这样不仅复习旧知,也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学习食物类新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出示 food 这个词,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已学过的水果类,饮料类等单词。在出示新词的同时将词汇归类到已有的类别中,或者重新归为一类。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更快理解并记忆所学的新单词。
其次,在词汇的复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系统复习,这样不仅能有效得帮助学生系统的整理知识模块,还能帮助学生准确得抓住教学重点进行有效记忆,提高复习效率。传统的词汇复习课,无外乎是学生对着词汇表死记硬背,或是在练习本上做机械重复式的抄写,效果却不太理想。而思维导图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式。如在复习 pep 五下 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 Unit3 My school calendar 和 Unit4When is Easter 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如下思维导图形式将这三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合复习。

2. 思维导图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语法是构成英语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的支架,更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法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 , 也是学生有效理解英语句子及文章的重要基础。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语法教学方式相对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高,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中的疲惫感。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语法知识中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依次呈现,再逐个延伸讲解。这种将知识网状化的方式简单明了,学生一目了然,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更能便于学生记忆。如一般现在时的思维导图:

3. 思维导图在语篇阅读中的应用
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的阅读教学内容的难度也在不断加深,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看到新词就会产生恐惧心理,教师为了解决此问题就不停地让学生提前攻破单词,此时教师便成了阅读课的主角,学生则成了单词容器。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缺少子的的思考和创新,极大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得记住这么多孤立的单词,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阅读的乐趣,阅读教学也随之黯然失色。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解,并在最后能复述材料,从而提高阅读课的效率,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在遇到阅读篇幅长、生词多、文章结构复杂或不太清晰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利用思维导图简要介绍全文大意,来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主干提出相应问题,学生则带着问题进行分块、分层次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更加关注细节与重点,从而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关键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关键词提示复述文章内容。
总之,思维导图不但可以将单词,语法,阅读和记忆中的相联系,形成一个框架,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又有效的教学工具。虽然目前思维导图还未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运用,尤其是基础较差的一些农村学校。但我相信,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坚持实践,努力研究,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翠斌.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少儿科学周刊,2014.
[2] 朱 汝 萍 . 浅 谈 思 维 导 图 在 小 学 英 语 词 汇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J]. 中 外 交流 ,2016(27):234
[3] 王婷婷 . 小学英语单词的思维导图教学研究 [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4):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