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育人的路径
刘婷 许秋云
赣州市湖边中心小学 341000
一、引言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与劳动精神的重要途径,德育聚焦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塑造,职业素养则指向学生职业适应与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三者在中职人才培养中具有内在统一性。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着技能培养与素养培育脱节、劳动教育形式化等问题,部分学生存在劳动观念淡薄、职业责任感缺失等现象。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综合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将劳动教育融入德育与职业素养培育,构建协同联动的融合育人体系,成为中职教育破解育人难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是落实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实施策略
劳动教育与中职德育、职业素养的融合育人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机制构建、载体设计、评价完善到师资支撑,形成环环相扣的实施路径,确保融合育人落地见效。
(一)构建多部门协同机制,夯实融合育人基础
在融合育人推进过程中,首先需打破中职院校内部部门壁垒,建立由教务处、学生处、德育教研室、各专业系部及实训中心共同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教务处负责将劳动教育目标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中明确劳动教育与德育、职业素养课程的衔接节点,例如在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计划中预留劳动实践与德育渗透的课时比例,确保融合育人有明确的课程支撑。学生处牵头制定劳动教育与德育结合的日常管理规范,将学生参与校园劳动、社会实践劳动的表现纳入日常行为评价,与德育考核指标挂钩,如规定学生每月需完成不少于 8小时的校园公益劳动,劳动表现作为德育评优的重要依据。各专业系部结合专业特色,梳理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劳动要求,将职业素养中的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等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劳动实践任务,如汽修专业可组织学生参与校园车辆维护劳动,在实践中渗透职业规范与责任意识教育。实训中心则负责提供劳动实践场地与设备支持,制定实训过程中的劳动安全与劳动纪律要求,将职业素养中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等内容融入实训指导,通过多部门分工协作,形成 “课程 - 管理- 实践 - 保障” 四位一体的融合育人基础框架,确保各项育人工作有序推进。
(二)设计分层递进实践载体,丰富融合育人形式
基于协同机制搭建的基础,需进一步设计分层递进的劳动实践载体,将劳动教育、德育与职业素养培育融入不同阶段的实践活动中。在基础层面,开展校园劳动实践活动,围绕校园环境维护、后勤服务协助等内容,组织学生参与教室保洁、图书馆整理、食堂帮厨等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通过劳动中的人际互动,渗透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职业素养内容。在专业层面,结合专业实训开展岗位模拟劳动,以模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为核心,让学生在完成专业实训任务的同时,践行劳动规范与职业准则,如会计专业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企业账务处理劳动,要求学生严格遵循会计职业道德与操作规范,在劳动中强化诚信意识与职业责任感;护理专业通过模拟病房护理劳动,培养学生关爱患者的职业情怀与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三)完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强化融合育人导向
实践载体落地后,需建立与之匹配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以评价为导向推动融合育人质量提升。评价主体方面,打破单一教师评价模式,构建 “教师 - 企业导师 - 同学 - 自我” 四位一体的评价主体结构,教师主要评价学生在校园劳动与课程实践中的表现,重点关注劳动态度、道德品质的体现;企业导师针对学生在企业实践中的劳动表现,评价其职业素养与岗位适应能力,如工作效率、团队协作能力等;同学之间通过小组劳动互评,促进相互监督与学习;学生自我进行劳动反思与总结,提升自我认知与自我改进能力。评价内容上,设计包含劳动观念、劳动技能、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每个维度细化具体评价要点,如劳动观念维度包括劳动认知、劳动热情等要点,道德品质维度包括责任意识、诚信品质等要点,职业素养维度包括职业规范、创新能力等要点,通过量化与质性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融合育人成效。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融合育人能力
师资队伍是融合育人实施的关键力量,需通过多途径提升教师将劳动教育融入德育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能力。开展专题培训,定期组织班主任、德育教师、专业教师参与融合育人主题培训,邀请职业教育专家、企业资深管理人员进行授课,内容涵盖劳动教育理论、德育渗透方法、职业素养培育技巧等,帮助教师掌握融合育人的理念与方法,如通过案例教学讲解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设计劳动实践环节并渗透德育内容。搭建校企师资交流平台,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劳动流程与职业素养要求,将企业真实劳动场景与职业标准转化为教学资源,如让数控专业教师到机械制造企业参与零件加工劳动,学习企业的生产管理规范与质量意识,进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三、结语
劳动教育融入中职德育与职业素养融合育人,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工程,需通过机制构建、载体设计、评价完善与师资支撑的协同推进,形成完整的育人闭环。这一路径不仅能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提升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更能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融合育人还需结合时代需求与学生特点持续优化,推动劳动教育、德育与职业素养培育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中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兼具技能水平与综合素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国家职业教育事业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张晓峰 . 中职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育人的实践探索 [J]. 职业教育研究,2024(1):25-29.
[2] 李建明 . 中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与劳动教育结合路径研究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3):48-52.
[3]王丽华.协同视角下中职劳动教育融入综合育人体系的策略 [J].职业教育论坛,2024(2):63-67.
课题名称:中职院校德育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育人研究
课题编号:JAZH2023-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