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档案编研工作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形态凌军
双峰县城乡建设档案馆 湖南省娄底市 417700
1、引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在新形势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合理决策关系国计民生,党委政府合理决策有赖于掌握更多的信息,大量的信息资源来自于档案,大量的信息资料反映着党和政府关注的经济、社会热点难点,政策动态及民情,原始的档案信息资料即是宝藏 [1]。将档案编研工作的研究对象从各种档案资源中搜寻、汇总与提炼出来,这些分散的历史信息资料变成解决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关键参考文献。探寻档案编研工作服务于党委政府决策工作实际表现,更好地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用,为党委政府的决策科学性奠定良好基础,为社会发展、助力国家治理工作夯实根基。
2、档案编研工作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政策依据
党和国家一直十分强调发挥档案工作在服务决策方面的积极作用。《“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拓展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强调档案服务决策的重要性。而且,《“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还要求档案部门围绕国家的重大战略、重点工作等开展专题编研,产生优质有用的决策参考,提出了“建立多渠道、多维度的档案编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档案编研工作提质增效”的新要求[2]。《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档案部门应当积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同时强调要“建立档案编研成果与政府决策需求的对接机制”,并要求各地方档案部门要定期针对当地党委政府当前及未来决策需求进行调研、摸底,以确保档案部门编研工作与政府决策的重点活动和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此同时,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权威表述要求档案工作必须“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就为档案编研工作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制度依据与法理基础。可见,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对档案编研工作服务党委政府的决策直接间接给予了充足、充分的政策指引与行动纲领,明确定位了其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重要价值及其地位、作用。
2.2 档案编研工作的内涵与价值
所谓档案编研,是指档案部门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以某一论题为中心,依据档案内容进行研究、整理和加工,进而编选成文献编研资料类产品的一种专业职能性工作。它主要是对档案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加工提炼和科学组织,从杂乱、零星、非系统化的档案信息产品提升为具有一定系统性、逻辑条理性以及针对性和问题导向性的知识产品类档案文献[3]。档案编研工作无论从传承历史文化、记忆社会等方面考虑,还是从对原生档案所具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开发而发挥其档案文献编选的历史、数据和经验作用等角度出发,其在档案文献中除了具有文献服务自身属性外,还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或资政育人的社会属性和决策服务价值。如某市档案部门编研的《城市建设百年历程》,将该市城市百年的城市建设历程特别是建筑风格的演变、大型工程建设全过程浓缩成为书籍内容,从历史的延续角度保存了该市城市文化,同时从不同时期城市发展建设规划的实际效果上,对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相关的借鉴,就是档案编研的突出实例。
3、档案编研工作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主要形态
3.1 直接提供政策依据
档案编研成果可以为党委政府在政策出台中提供第一手的有力依据。如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农业农村部在研究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具体政策时,曾运用国家档案局编撰的《新中国农业政策发展档案汇编》一书,该书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主要农业政策在各个方面的变动脉络、实际效果和得失情况,尤其是 20 世纪 80 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落实推广时的模式与效果差异、方法的不同、“两田制”的制度约束及实际解决、分散承包对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劳动力的影响,等等,这有助于将以往的传统政策传承与结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全新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并能为乡村土地流转经营、土地规模化经营等新型生产方式顺利推行,避免农户的“逆周期操作”,保证新政策与经济发展状况相衔接[4]。再如某省在户籍制度改革中,档案部门编撰的《本省户籍制度历史档案集》,从户籍制度的设立、调整以及具体实施方面清楚地再现了不同历史阶段对户籍人口实行限制或适度自由流动的行政政策。分析了户籍人口基本要素的不同组成和比例,并注意到,户籍管理政策作为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变化,并不是从全局出发的一项新行政办法,而是在政府一定时期为适应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所做出的调整安排。这一历史性的工作为新户籍制度改革中人口流动方式的设定、落户条件、实现途径的建立等方面提供了必要依据。
3.2 提供历史借鉴
档案编研通过对历史档案的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提供历史经验借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地区在参考历史防控疫情档案的基础上决定决策部署。如某市档案局编研1918年西班牙流感发生时的防控档案,把历史疫情发生地的传播路径、防控办法、物资调配、社会动员等情况充分梳理,梳理了当时的疫情隔离、信息传递、防控措施不严和物资调配乱等问题和经验,分析了防控不力的原因,其中的原因如缺少一个对信息相互共享机制,进而造成在疫情发生期间医疗资源调配不合理的缺点。从历史借鉴的角度考虑,该市在编制本次疫情防控预案时,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社区防控和隔离,完善物资储备体系并且建立物资动态储备机制,保障在疫情发生时快速调配物资,提高了疫情发生时的防控应急能力。如在开展城市防洪规划工作过程中,参考历史上多次洪水灾害发生时的档案,通过编研了解过去防洪建设的不完善之所在,如堤坝高度设计上没有顾及气候变化因素,再在新的规划中改进防洪工程建设布局,从而有效增强城市防洪能力。
3.3 资政参考报告
档案机构通过对档案领域的深入研究、分析形成资政参考报告,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建议。比如,某省档案局研究本省文化遗存的保护情况,依据其所留存的相关档案(如普查档案,保护工程建设档案、传承人档案等),形成《关于加强本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资政参考报告》,剖析本省的文化遗产现状,如部分古建筑物年久失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断层等,调研走访中了解到的传承人和文保工作一线实际困难及诉求、相应的调研背景、提出加快加大对资金、物质、科技等资源的倾斜与扶持、制订进一步的保护法规等建议,为本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再比如,某直辖市的档案局研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结合交通建设档案,车辆管理等档案进行编研分析,形成《关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资政参考报告》,就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建议,并分析由此可能带来的阻碍和政策出台可能遭遇的挑战,为城市交通治理提供服务参考。
3.4 数据支撑决策
大数据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可以对档案资源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作为党委、政府的决策资料。例如,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过程中,档案部门对全市范围的工业档案、农业档案、服务业档案等经济档案数据进行了编研,通过对历年各产业产值、企业个数、从业人口数、税收贡献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图表形式反映出各产业的发展优势和薄弱点。对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分析可知,存在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势头极快但目前产值有限、且与当地某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高度相关的产业,有极大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之上,政府在产业发展规划中,把该新兴产业定位为扶持的重点产业,并出台优惠的产业发展政策,有针对性地引导资源的集中,从而很好地促进了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在研究落实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时,档案部门对档案信息资源库中的全省教育部门学校建设档案、教师力量档案等数据开展了编研,对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区域存在缺乏教师力量、区域教育发展建设落后的问题,并且从数据建模对几年后各区域的教育需求进行了预测,为政府科学有效地分配教育资源、因需求分配的资源达到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信息。
4、档案编研工作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优化路径
4.1 加强资源建设
编研资源越丰富,其编研也就越有效。一方面,必须扩大编研资源来源,除采集档案部门文书档案资源外,加大电子档案资源、民生档案、行业专业等档案资源收集力度,尤其强化与经济发展、党委政府领导决策密切相关的各类档案资源收集。如围绕乡村振兴工作,注重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档案、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档案、基层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档案等的收集;围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领域特点,注重档案采集力度。另一方面,重视档案资源质量的提升,强化档案收集、整理、保护等管理制度执行,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及安全。推动档案数字化建设力度,提升档案信息检索和使用效能,才能保证编研工作的有效需求。如浙江省“数字档案共享工程”,就是通过全省档案资源共享,实现档案资料在线共享和搜索,对档案编研工作提供高效资源支持,并且在共享工程建设基础上加大功能拓展力度,提升数据的分析功能,更好地为档案编研服务。
4.2 提升编研能力
人员是档案编研的第一资源。一方面,要狠抓档案编研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在档案馆内定期举办编研理论方法和技术培训班,向其他省市档案编研人员学习,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授课,促进编研人员提升档案编研专业知识水平,将编研知识由传统编研到大数据等新知识的转化与应用;另一方面,鼓励编研人员通过知识面的拓展与跨专业的学习,比如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会议、进行跨专业合作研究等方式学习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与档案编研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将优秀的编研人才集中起来形成人才库,对优秀的编研成果和个人进行评选、表彰与奖励,调动档案编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打造专业的档案编研团队。比如北京市档案局坚持每年举办“档案编研高级研修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并设有“档案编研创新奖”,这有效提高了编研人员的能力,并促使其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同时也建立了编研的人才库为人才培养的交流平台。
4.3 加强沟通协作
档案单位要充分加强与党委政府的联系,建立起一种常规性的工作联系机制。要定期举行一些座谈会、研讨会,及时听取党委政府在某一特定阶段的决策需求,及时调整编研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并加强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研究机构的合作,真正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优势互补。如上海档案局联合复旦大学开展了档案编研课题“关于城市历史文化档案的研究”,通过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力量和专长,有效提升了编研成果的学术性,提高了决策参考度;联合上海市统计局,获取到了更为准确完备的数据等,为编制提供辅助资料,提高了编研工作的针对性。上海档案局与复旦大学还就上海文化的系列问题组成了联合工作小组,以重点问题为中心和导向,共同开展编研工作,提升了编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4 强化成果转化
对档案编研成果进行宣传推介,进而发挥档案编研成果的作用,是档案编研工作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最终目的,因此要特别重视宣传推广,主动利用展陈成果、发布研究成果报告、开展汇报成果工作专题讲座等多样宣传推广举措和方式来提升编研成果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或者利用新媒体宣传推广,拓宽编研成果宣传渠道、传播范围,对编研成果进行再评估,关注和了解决策者对编研成果的使用情况,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此保障编研成果切实发挥决策参考作用。推动档案编研成果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与经济社会发展。如,2017 年,江苏省档案局举办过“档案编研成果展”集中推出服务政府决策优秀档案编研成果,并邀请众多政府部门参观展览,促进档案编研成果得到广泛应用;还开设成果跟踪意见反馈平台,根据跟踪和反馈情况对编研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延长时效。
5、结论
档案编研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有着种种形态,政策制定、历史经验学习、数据支持等都离不开档案编研。新形势下,随着党委政府对决策需要的不断变化和提高,档案编研要更好地加强资源建设和能力建设、协调沟通建设、转化成果建设,不断丰富服务形式与服务效能,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更多、更深、更好的信息资料服务,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牛力 , 曾静怡 . 数字编研 : 一种全新的档案业务模式 [J]. 中国档案 , 2022(1):70-71.
[2] 吕永明. 新时代档案馆编研工作组织实施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市档案馆为例[J]. 档案与建设, 2023(7):61-64.
[3] 管博 . 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企业档案编研工作 [J]. 现代企业 , 2022(9):62-64.
[4] 王宁 [1]; 黄嘉茵 [1]; 梁周怡 [1]. 数字人文技术赋能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路径——以 " 跟着档案观上海 " 的数字编研实践为例 [J]. 山西档案 , 2024(11).
单位名称::
省市:
邮编 :
姓名: 凌军
学历: 本科
职称: 档案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