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养导向下乡村美术职初教师发展困境与路径探究
金立成
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210103
2020 年 7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乡村教师,努力造就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对于乡村美术教育而言,职初教师作为新生力量,其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乡村美术教育的质量。本研究围绕乡村美术职初教师在自我管理、教育理念、教学创新、学科专业、科学研究和信息技术六个方面的素养展开,探索其发展路径与策略。
一、乡村美术职初教师专业发展困境
(-) )乡村美术职初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偏弱
乡村美术职初教师主动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发展目标不明确。乡村美术职初教师在制定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时,目标的制定上出现高于自身的发展或低于自身的发展。高于自身的发展目标,让教师难以在一定时间达成目标,失去发展的信心;低于自身的发展目标,让教师在短时间内达成,后期就没有发展目标,失去发展的方向。目标不明确,不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技能上滚动进行发展。二是发展意识不坚定。乡村美术职初教师在发展意识薄弱,受到一些挫折就停下发展的脚步,主要表现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发展上,乡村教师容易受到挫折,发展意愿逐渐淡薄。三是发展过程不稳定。乡村美术职初教师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和学校管理的督促,往往导致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发展不稳定。
(二)乡村美术职初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偏低
教师素养导向下的美术学科教学,对乡村美术职初教师的学科教学和专业能力这两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而,乡村美术职初教师自身的学科教育和专业技能这两个方面不能满足于现阶段美术教学的实际需求。一是在学科教学上。教师需要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念、张弛有度的课堂管控、匠心独运的教学策略和如沐春风的语言评价。而,乡村美术职初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缓慢、课堂把控成效不显、教学策略单一和评价语言乏味,让美术教学严重滞后。二是在专业技能上。乡村美术职初教师需要有系统性的学科知识和扎实的学科技能,而乡村美术职初教师的美术学科知识薄弱,体系不完善,不能形成完整系统化的美术学科知识体系。其次,乡村美术职初教师的专业能力薄弱,缺乏长期的坚持训练、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系统化学习,导致教师的专业能力处于入门阶段,未能深入地锻炼和打磨,让美术示范不够专业性,缺乏指导性。
(≡) 乡村美术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空间偏窄
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相比较而言,乡村美术职初教师发展空间比较狭窄。一是缺少政策的加持。在区域层面,未能出台艺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未能在区域层面上促进乡村艺术教师专业的发展。二是缺少学校的支持。学校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主要学科发展上,对乡村美术学科的发展上关注不够,支持不足。三是缺少领军的引领。乡村美术职初教师人员偏少,学科领军人物更少,不能引领美术教师在学科教学和专业技能上的发展。
二、教师素养下乡村美术职初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一)自我管理素养:制定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教师的自我管理是发展长项和克服短板的关键,教师是思想独立的主体,是自身发展变化的根据。在乡村美术职初教师自我管理素养方面,可以基于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来推动乡村美术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发展规划师在工作和提升期间能够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约束力度,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方向,保证自身“做什么”“怎么做”的内容可以得到明确和保障。在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乡村美术职初教师需明确发展的目标和合理规划发展阶段。一是明确发展目标。乡村美术职初教师可以围绕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校本课程、社团竞赛、团队发展等方面确定发展目标。二是规划发展阶段。乡村美术职初教师在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做好五个一,一篇教学论文、一堂公开课、一份读书计划、一个主题研究和一个特色社团。三是论证发展规划。乡村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美术教师开展发展规划专题论证,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根据专题论证,及时修改发展规划,以适合自身的专业发展。四是对标反思总结。每年,乡村学校需要组织美术教师对标发展规划,及时总结发展过程中的得失,并及时调整发展阶段,为下一年的发展做好准备,努力完成规划内容。
教育理念素养:转变美术教育教学观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乡村美术教育发展的指引。职初教师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素养,能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摆脱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评价,为乡村美术教育注入新活力,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促进乡村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转变教学理念。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是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是美术课堂的主体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体验学习美术的快乐。教师是美术课堂的主导者,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美术活动有层次性、递进性、趣味化和生活化。二是转变教学行为。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是进一步明确以学定教,基于真实情境下,美术教师运用主题学习、任务学习和项目化学习方式,基于学习任务单,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途径,来获得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内化和迁移。三是转变教学评价。需要转变单一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是美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结果性评价,主要是美术教师对学生的艺术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同时,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增值评价、协商评价和推进表现性评价。
(≡) 教学创新素养: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乡村美术教学需要创新来突破资源局限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学创新素养能促使教师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独特的美术教学活动,激发乡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让美术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核心素养导向美术课堂教学,提倡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活动化策略和自主化策略。一是整体化策略。核心素养的导向教学提倡大单元教学。乡村美术职初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整体化构建,设计符合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二是情境化策略。核心素养的导向教学提倡真实情境。乡村美术职初教师需要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真实情境,组织学生在情境下开展学习活动。三是活动化策略。核心素养的导向教学提出驱动性任务。乡村美术职初教师需要提供任务,组织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四是自主化策略。核心素养的导向教学提出自主学习,学生在任务的支持下,通过学习单来开展自主学习和内化知识,并进行学习的迁移。
(四)学科专业素养:夯实美术专业知识技能
深厚的学科专业素养是乡村美术教师的立身之本。包括对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扎实掌握,对不同美术形式和风格的理解,以及对乡村美术特色资源的深入挖掘和运用能力。这有助于教师为乡村学生呈现高质量、富有内涵的美术课程,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和审美素养。一是构建美术专业知识体系。乡村美术职初教师需要拥有足够的美术储备知识。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美术和国外优秀艺术等方面需要一定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的艺术文化、艺术表现、艺术鉴赏等方面的知识。如,美术教师需要了解中国水墨画专业知识,构建完整的中国水墨画的相关知识。水墨画从题材上分为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从表现形式上分为写意画、工笔画和没骨画;从山水画的形式上分为青绿山水画、水墨山水画和泼墨山水画等;山水画的表现上有斧劈皴、披麻皴、云卷皴等。这些美术专业知识的体系构建,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欣赏和评述,让教学更加专业化、精准化和学术化,让学生能够像艺术家一样进行艺术欣赏。二是构建美术创作机制。乡村美术职初教师在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够合理安排美术创作,明确创作目标和创作方向,制定创作任务。通过美术创作,感知艺术家创作的过程。在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教育,提倡学生像艺术家一样进行创作。乡村美术职初教师需先行一步,掌握艺术家创作的过程和方法,内化迁移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去,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也能感受和体验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乐趣。
(五)科学研究素养:推进教科研过程一体化
科学研究素养对于乡村美术职初教师至关重要。通过研究,教师可以深入了解乡村美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索适合乡村学生的美术教学方法和策略,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为乡村美术教育改革提供依据,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和乡村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基于问题开展研究。问题源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假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证性研究,来证明问题解决途径的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二是基于项目开展研究。积极申报课题研究或项目,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探索课题和项目的研究价值和研究路径,从而推动乡村美术职初教师科研的发展。如,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在美育方面的内涵、价值和路径开展课题或项目研究。三是基于学生开展研究。立足学生的学情,开展个案研究,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及时总结和思考基于儿童美术教学的一般途径和一般策略。
(六)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素养是乡村美术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教师突破乡村地理环境的限制,获取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例如,利用在线课程、虚拟美术馆等信息技术手段,为乡村学生打开更广阔的美术世界,提升美术教学的效果。一是教学内容视频化。信息技术将美术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将图片或文字式的教学内容转变成可视化的视频资源,通过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二是学习过程数据化。通过学习平台的支持,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反馈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数据统计汇总,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关注后进生,让美术学习过程个性化和数据化。三是评价形式多样化。通过学习平台的支持,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不仅有语言的评价,更有点赞、送花等虚拟的评价,让学生感受评价的及时性和鼓励性。
基于教师素养的乡村美术职初教师的发展从学科和教育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架构自我管理素养、教育理念素养、教学创新素养、学科专业素养、科学研究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等六个维度,促进乡村美术职初教师发展路径,提高乡村美术职初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丽娟, 刘义兵.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生成及培育[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 容中逵. 新时代乡村教师发展的逻辑起点[J]. 教育发展研究.
[3] 吕亚楠.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的现状分析及重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金立成(1988—),男,江苏常州人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心主任,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和课程研究
基金项目: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艺术学科教研方式优化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