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德育渗透路径研究

作者

刘旭琴

广东省英德市八一希望小学 广东 清远 513000

引言

班级是学生学习、交往的主要场所,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德育工作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他们逐步养成自律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他们的核心素养的提升。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关键角色,不仅充当着知识的传递者,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者。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将德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自然地受到道德的影响,提升班级的精神面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1. 奠定道德修养的基础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如果班主任将“诚实守信”等核心美德纳入到规范的班级公约之中,并且以一种鼓励的方式,将学生的良好行为记录下来,悬挂于分数墙之上,这些鲜明的文化符号便会逐渐内化为学生心中的行为指南,成为他们日常行为的标准和榜样。这种做法不仅强化了德育教育,还通过可视化的激励机制,让美德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文化氛围将深入人心,使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追求。同时,良好的班级文化也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心、尊敬,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更易产生正确的是非观,特别是在低年级,由于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尚未完全开发出来,因此,班级文化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

2. 促进全面发展与价值观形成

将道德教育融入班级文化,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能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又能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其文化自信心与集体荣誉感。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许多小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内容不感兴趣,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渗透德育元素,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平台,还能逐渐将德育的精髓逐渐地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为一个有责任有爱心的人。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德育渗透路径

1. 在班级环境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室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教室环境布置反映了一个班级的风格,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设计可以使学生感到身心愉悦。在教室的设计上,应力求使每块墙壁都“会说话”,以有形的东西,将班级文化的理念、教育目标等向学生展现出来。在课堂环境的设计方面,班主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他们参与到教室环境布置中来,如班级口号与班规的展板上、作品展示区、榜样示范区域、图书角等每个板块都融入班级吉祥物的图案,共同构成班级独有的文化标识,使整个教室就像大家庭一样,充满爱与活力。这样的布置,不仅让教室变得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自我约束的能力,提高自我管理技巧,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

例如,在物质环境建设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日常清洁和绿植养护,如安排值日生制度、没走大扫除等,保持窗明几净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在特色区域中设立“爱心角”,鼓励学生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建设班级图书角,通过好书共享培养学生的分享精神。布置“班级之星”展示区,通过表彰优秀的学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创建“成长树”或者“心愿墙”,记录学生的进步与善行。在精神文化环境建设方面,班主任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轮值班干制度等,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民主精神。设立班干部、值日生以及轮值班干等角色,让学生在服务他人中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共同打造班级特色文化符号,如班徽、班歌、班训等,增强学生的集体认同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获得品德的熏陶和人格的完善。

2. 在班级活动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

班级的活力与特色是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充满创意和团结协作的活动得以展现的。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队精神。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深化德育实践,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把德育教育融入到班级活动的建设中,能把原来抽象的道德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的、具体的体验,很好地解决传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很多理论和实际相脱离的问题,让德育教育更接近于学生的生活,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和吸收,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班主任可以在班级活动中融合德育元素,实施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2]。

例如,在六年级的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开展“共读经典。浸润心灵”的德育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学生阅读《笨狼和他的弟弟妹妹》《乌丢丢奇遇记》等经典童书,让学生在书香中感悟成长,收获温暖与力量。在整个班级活动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转变角色,化身成为“故事魔法师”,运用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和精致细腻的插图作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在这样一种文化浸润的活动氛围中,学生不仅能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学习到宝贵的品德教育。总之,通过在班级建设活动中巧妙地融入德育内容,有利于塑造出既有知识又有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人才,为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准则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能让学生在集体中长大,形成良好的人格和价值观。所以,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对学生道德发展的积极影响,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立场上,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德育方案,将德育有机地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育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推动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红英 .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德育渗透路径研究 [J]. 教育界 .2025(14):146-148.

[2] 李凤金 . 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推动小学班本德育课程实施途径探究 [J]. 吉林教育 .2025(10): 88-90.